首頁>文化>

郭沫若在網路上是一個火熱的名字,常常被人提起,有人以“郭老”為尊稱,盛讚其為“百年巨匠”,“文化巨人”。有人則惡貶之,斥其為卑鄙無恥的小人,指責他懦弱風流,毫無節操,說他是“投機分子”。

有道是“譭譽由人,蓋棺定論”,但人們對郭沫若的評價卻並非如此,儘管郭沫若已經逝去了40多年,但對他的評價分歧卻越來越大,幾呈兩極之勢。在一片嘈雜聲中,我們看到:有人言之偏頗,觀之片面;有人以訛傳訛,人云亦云;有人指桑罵槐,另有所圖。對郭沫若的評價已經具有高度敏感性,甚至牽扯到意識形態與價值觀之爭。

評價郭沫若難嗎?似乎不難,因為他革命家與文化戰士的身份早被官方所確定。評價郭沫若難嗎?又似乎非常難,因為他作為具有多重身份、多重角色,多種價值構成的多側面人物,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的複雜性很難被剖析得面面俱到,很難還原他完全真實的自我。

所以,在眾人的口中,郭沫若時而是巨人,又時而是庸人,因為評價時所側重的角度不同,往往會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這些結論也許都是真實的,但卻只是他的某一側面而已,就像狄德羅所說的:“人類既強大又虛弱,既卑瑣又崇高,既能洞察入微又常常視而不見。”

正因為每個人都是複雜的,都又是不斷變化的,所以不能根據他的某一側面,來對他做出總體評價,而應從他的性格特點,成長軌跡,家族基因對他成長所產生的影響等方面來入手,來加以分析,再結合他的行為特點,來作出最終的結論。

郭沫若的性格特點:

一、郭沫若聰明大膽,處世圓滑,有俠義之氣。

郭沫若出生於四川,他的祖先從福建揹著兩個麻布移民到此。那時的人們世世代代守株故土,一直到老死鄉里都信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做出從東南沿海“移民”到四川內陸,從頭再來,赤手打天下的決定,在那個封建時代來說,絕對需要莫大的勇氣,需要一些膽量和冒險精神。

郭沫若的祖先們落腳四川后,先是務農,開荒種地,辛苦勞作。在解決了溫飽的問題後,第二代祖先又邁出了更為大膽的一步:棄農經商,開酒坊、搞養殖,在一步步的嘗試中,在一點點的積累中爭取做大。郭沫若的第三代祖先繼承了先輩的冒險精神併發揚光大,在商業之路上不斷的開拓進取,把商業範圍擴充套件到利潤更高的燒鹽等高風險性行業,此時,郭家已經富甲一方。

自古經營私鹽就屬違法行業,敢為者,必須具有過人的膽略,還必須有廣大的神通,在私官兩面都能遊仞有餘才行。而郭家就有這樣的人。郭沫若的祖父郭明德曾經在江湖上名震銅、雅、府三河(大渡河、青衣江、岷江),被稱為“金臉大王”,曾掌管當地的哥老會,他俠肝義膽,在當地很是吃得開。

到了郭沫若父親這輩,膽子更是奇大,他不但燒鹽釀酒,還幹起了倒賣鴉片的生意,郭沫若曾在回憶中描述過父親的鴉片遭土匪打劫,家族施展神通後,土匪又將鴉片乖乖送還的情節,可見郭家當時在哪個匪患橫行的年代做生意承擔的風險和郭家人超出常人的膽略。

郭沫若曾在自傳中將出生地稱呼為“土匪的巢穴”,他寫道:

“就在那樣土匪的巢穴裡面,一八九二年的秋天生出了我。”

而他亦曾回憶父親這樣的教導:

“為匪盜者不盡兇頑,多因失業或被迫而行險,要在為民上者善教而利導之耳。”

家庭環境的耳燻目染,父親的言傳身教對郭沫若的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郭沫若認為土匪也是俠的一種變體,而俠義之氣亦是英雄之氣。郭沫若曾專門寫《匪徒頌》對華盛頓與馬克思等“土匪”們的反抗精神與恩仇必報的行俠仗義之氣進行謳歌。

郭沫若身上遺傳了家族前輩們極具膽略與冒險精神的基因,他對,“士為知已者死”、“恩仇必報”等俠義思想極為認同。同時受家族世代經商環境的薰陶,又使他認識到為人處世能屈能伸,處事圓滑的重要性。

郭沫若的膽子大,體現在各個方面,在小時候他曾與兄長一起掩護過土匪頭目逃過官差的逮捕,成年後,他曾寫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對當時權傾朝野,手握生殺大權的蔣介石大加鞭撻,一度使蔣介石極為震怒。郭沫若的膽子大還體現在學術研究方面,他不畏權威,敢於挑戰,勇於大膽設想,大膽求證,在考古等領域提出過很多新觀點。

郭沫若在為人處事方面有比較圓滑的性格特點,這並不奇怪。有道是環境造就人,郭沫若的長輩們世代經商,商人為追求利益,須八面玲瓏,要左右逢源,要少得罪人。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郭沫若自然具備這樣的性格特徵。而這種性格特點亦使郭沫若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能妥善把握住政治風向,能在風向改變的時候選擇好自已的位置,這就使他避免了受到致命的衝擊。

雖然有時這種圓滑會變為令人生厭的阿諛奉承,但考慮到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和政治環境,為了自保,為了政治生命的延續,很多人都說過言不由衷的話,所以為此添油加醋,甚至編造栽贓一些謊言來單單苛責郭沫若,似乎也不太公平。

二、郭沫若性格開朗張揚,情感豐富,充滿理想化色彩。

郭沫若成長於富貴之家,優越的家境,良好的教育,使郭沫若養成了樂觀自負,開朗張揚的性格,使他有一種過於理想化的詩人氣質。

郭沫若曾說:

“作為地主階級的兒子,我沒有吃過苦,農夫耕耘時常唱秧歌,我覺得好聽。撐船的人和拉縴的人發出欸乃的聲音,我佩服他們有力氣,冬天不怕冷。牧牛童子橫騎在水牛背上吹蘆笛,我覺得他們好玩兒而水牛可怕。

從郭沫若這段描述生活場景的話中可見他樂觀積極的精神,他充滿理想主義、浪漫主義的看待世界的態度。

郭沫若的開朗性格最為典型的表現是他的心中不存芥蒂。郭沫若與魯迅在早年曾筆墨相譏,魯迅曾在文章中以“才子+流氓”評價郭沫若,但郭沫若在魯迅故去後,卻多次頌揚魯迅,並不把早年的事放在心上。

郭沫若開朗張揚的性格也具有兩面性,比如使他往往顯得不夠成熟穩重,使他過多地暴露出自身的短板,成為別人攻擊他的把柄。

郭沫若的感情生活非常豐富,這也是他為人所非議,所詬病最多的地方。雖然很多傳言都被證實是胡編亂造,有意抹黑之語,但郭沫若在處理婚姻問題及個人感情問題方面,多有草率與不負責任之舉,這確是實情。他令初婚妻子為他守了一輩子活寡,又在沒安頓好第二任妻小的情況下另組家室,在私德方面不論為郭沫若怎麼辯駁,都難掩他的虧欠之處。

三、郭沫若所受的家庭教育,長輩對他的培養與塑造,決定了他的書生本色。

郭沫若的先輩們都是成功的商人,但商業在那個年代不受重視,商人在社會上不受尊重,郭沫若的父親年少時便輟學從商,成為受人尊重的讀書人是他耿耿於懷的未了心願,所以他非常希望子女們讀書有成,在金榜題名後改換門庭成為士大夫家庭,郭沫若的父親給大兒子取名“開文”盼其能以文立身,給郭沫若取乳名“文豹”昐其成為文中魁首,父輩們的殷切期望,使郭沫若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內心裡也將讀好書當成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情。

郭沫若以詩詞、文學名世,其本質是一介書生,他過於理想化、浪漫化的詩人氣質使他不適合搞政治。郭沫若在文化領域有諸多成就和貢獻。但他在政治上卻並不成熟。我們也大可不必用政治人物的標準去要求和衡量他。

晚年的郭沫若,沒有貪慕過富貴的生活,不願脫離群眾,當人問他有什麼心願時,他的回答是:“繼續工作,當個教員也可以”,一句話顯露出他的書生本色。

本文在郭沫若的家族基因,家庭影響,成長環境幾方面,嘗試分析其對郭沫若性格形成,行為特點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希望為網友客觀評價郭沫若提供一種不同的視角,有不當之處,還望指正。

參考資料:《郭沫若家族文化分析》

1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她才是《燕雲臺》學習楷模,沒有蕭燕燕勞心,沒有蕭胡輦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