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簪是中國古代男女最常用的首飾之一,但簪究競出現在何時,是一個不易搞清的問題,髮簪的前身是發笄,兩個名稱的交替時期估計在戰國以後,漢代以前。戰國末年的《韓非子》一書中,已見有"簪"字。

簪的最初用途,僅僅是縮束頭髮,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則逐漸演變成炫耀財富、昭名身份的一種標誌,無論在選材、設計、製作等方面都日趨完善,上古時期的石算、蚌笄、竹算、木笄、骨算等相繼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玉簪、金簪、銀簪、翠簪、犀簪、玳瑁簪或金鑲寶石簪等,在各類的髮簪中,王玉簪一直深受人們喜愛,俗話說黃金有價玉無價,一件上等的玉簪,價值會超過金簪數倍,甚至幾十倍,一方面固然是良玉難得,另一方面也和玉的質地有關,玉的表面看似堅硬,但卻很脆弱、稍不留意,就會斷裂。金玉簪也是非常昂貴的飾品,一般人家很少用得起,而銀簪多為中下階層婦女使用,雖不如金簪、玉簪價值高,但被廣大的人群所用,在設計和工藝上,仍有不少佳作精品。由於銀飾品被多數人群使用,傳世品也較多。本書系列地介紹了銀頭簪、頭釵、耳挖簪、步搖簪、點翠簪釵、珊瑚簪、琺琅彩簪等多種頭飾品,僅供鑑賞與收藏。

蝴蝶紋在民間被人們視為吉祥圖案,戀花的蝴蝶又常被喻為甜蜜的愛情和美滿的婚姻。"蝶"與"耋"同音,耋在古時候指八九十歲的老人,蝶又為長壽之意。有關蝴蝶的吉祥圖很多,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壽居耄耋"、"蜂蝶戲貓"、"耄耋富貴",在吉祥圖案中,我們經常看到以牡丹、蝶、貓組成圖案,寓意長壽富貴。民間常以""耄耋富貴圖"贈送老人、族長。因此銀飾中的蝴蝶紋很多。

在清代麻花紋的頭簪十分流行,多使用於中下等家庭婦女使用,製作簡單,紋飾規整,而這三件頭簪有意思的是都有個小動物,從左往右數,一個是上面趴著松鼠、一個趴著青蛙、一個是蛔蟈,三個動物的出現一下把這製作簡單的麻花紋頭簪烘托起來,粗中還藏著細活,鼠在十二生肖為大,在民間認為鼠是財,蛙民間視為是神靈之物,人類的始祖為女媧,"蛙"與"媧"諧音,也與娃娃的"娃"諧音,蛙是益蟲,中國的陝西地區視其為神靈,能降福於人,辟邪鎮宅,還能賜子,蛙與蓮花組合構圖,稱"蛙戲蓮",有生殖崇拜的寓意,蛔蟈民間視為吉祥之物,由於"蛔蟈"與"哥哥"諧音,民間又稱"喜叫哥哥",意在祈求多生男孩,蛔蟈善跳,且"蟈"又與"官"諧音,寓意生遷快,仕途發達。真是小小頭簪隱藏著豐富的民間文化。

龍紋婆金紅瑪瑙頭簪(左)龍紋白玉頭簪(右)

"萬事如意"字面解釋為滿意、如意,古時稱為如意的器物有四種∶一是撓癢的"搔杖",俗稱"癢癢撓";二是用以指畫或預防不測的器物,古人將其懸掛於牆上;三是頂端像紋的僧具,用於佛家禮儀或記事,四是官廷的吉祥玩賞物。清中期以後,作為官員朝晉的儀衷與標識,也是皇族貴戚的饋贈品,民間美術的如意多取第四種造型,S型曲柄,柄端多雲頭或靈芝造型,寓意吉祥、順合心意。

此三件如意頭簪採用鏨花工藝,然後鏤空,十分精緻,但由於經歷歲月滄桑,流金部分掉落,尤其挺部分流金大部分脫落,讓人產生一種思古之情,是清代早期作品。

四藝,由古琴、棋盤、線裝書和立軸畫組成。琴棋書畫是中國曆代文人雅士必備的技藝與修養,它體現了天下太平,象徵生活安逸,具有清閒高雅的文化修養。

頭簪中間有一花瓶,插著牡丹花,在吉祥圖案中喻意富貴平安,追求美好的生活,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NTC-D筒

很多花卉一到秋季就會凋謝,而菊花在秋季開放,菊花在民間寓意長壽、夫妻和睦、永保青春、白頭到老,吉祥圖案中的"長春白頭"就是此意,有兩隻白頭翁與長春花或菊花組成,象徵著白頭長壽。

這隻菊花紋簪的主人在購置或定做這件菊花簪時,也不過就是此意吧,也可能是一件定情物。

15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從《舒克和貝塔》到5g衝浪達人,他的年輕心態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