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為什麼會發生中國文化獨具的特色?我們下面就把中外學者,包括英國上個世紀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漢學教授費正清,以及華裔學者包括黃仁宇等在內的很多學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我們把它做一個歸類,歸類為六點,給大家做一個基本交代,以便於大家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孔子文化塑成的社會土壤。

第一,黃土疏鬆肥沃,隨黃河沖積而廣被中原,易於開展原始農耕。

第二,我們講中原是地球上僅有的三大原始農耕基地,但是這個地方氣候怪異,它每年的降雨全部集中在夏秋那三個月降下來,導致旱澇災害頻仍。民國時候有一個著名學者叫姚善友,寫過一本書叫《圖書整合》,他在其中考察了民國往前歷數兩千兩百七十年間史書上記載的重大旱情,澇災以及其它災難。它統計下來發現兩千多年裡史書上記載的重大旱災1392次,重大水災1621次,這其中還沒有計算蟲災、蝗災等等,平均每年發生災情1.33次。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在春秋時代,大家互為敵國卻互借糧食的原因。

秦穆公時代,晉國發生重大旱災。於是晉國向秦國借糧食,秦穆公慨然應允。大家首先要知道,秦晉兩國曆來是敵國,因為晉國就擺在秦國的東面,秦國東出函谷關,逐鹿中原,面臨的第一大障礙就是晉國。所以現在有一個詞彙叫“秦晉之好”,你可千萬不敢理解錯,把它理解為秦晉兩國關係很好。它是兩國關係極度緊張,不得不以和親的方式緩和緊張關係,叫秦晉之好。因此秦晉之好是指沒有愛情的政治聯姻叫秦晉之好。數年以後,秦國發生巨大災情,向晉國借糧,這個時候晉國的國君換成了晉惠公,晉惠公這個人真是一個混球,他不但不向秦國借糧,反而認為秦國這時候最為衰弱,舉兵進犯秦國。於是秦穆公率領老秦民跟晉國打了一場著名的大戰,史稱“韓原之戰”,把晉軍打得大敗,竟然活捉了晉惠公。

在中原大地上,儘管它是農業文明的重要生髮地,卻災害頻仍。大家分立為小國,誰都無法安寧生存。

第三條,黃河兇險之至。這句話什麼意思?要知道我們的文明叫黃河文明,因為中原文明是中國文明的開端,但是黃河卻是世界上最兇險的一條河流。要知道所有地球上的河流絕大多數它的泥沙含量一般頂多有5%左右。即使是地球上泥沙含量第二大的河流,南美的亞馬遜河,它的泥沙含量在雨季也不超過12%。可是黃河它的泥沙含量平均就在42%到63%之間。真正是舀一碗黃河水,半碗泥沙。黃河流到中原地區,文明人開始在黃河兩岸築堤。水流變緩,泥沙沉降,黃河河床不斷抬高。到漢代,黃河河床高過地外地平七米以上,到宋代達19米到20米以上,真正是一條天上河、懸河,成為掛在中華民族頭上的一把德謨克利斯劍。

如果各自分裂為小國,你怎麼治理黃河?這個河流你是無法治理的。你的上游不治理,你治理有什麼用?他不但不治理,他還專門掘開河堤淹你。因為兵法上講“水淹七軍”,因此黃河成為逼迫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大一統的一把利器。

秦始皇統一天下,派三十萬大軍進攻魏國。他的主戰將王賁,就是原來那個王翦的兒子率領三十萬大軍,久圍魏國首都大梁三個月攻不下來。王賁怎麼辦?掘黃河堤淹掉大梁,魏國立即投降。

第四項,遊牧生態與農業生態截然分明,而又彼此毗鄰。這句話什麼意思?東亞大地是封閉的大地,但是這一片東亞的大地上卻分佈著兩個文明形態的生存方式,這就是農業文明和遊牧業文明。

中國自古以來,北疆遊牧文明就構成中華文明農業文明的重大威脅。中國的長城絕不是秦始皇修建的,它是在先秦時代、戰國時代,各北疆分立小國分頭修建的。比如燕國、趙國、秦國分頭修建了長城。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只不過是把這些片段的長城連線起來了而已。也就是說長城在建造以前,沒有經過任何人的統一設計,可是奇怪的是,它居然和十五英寸等雨線剛好對齊。

解釋一下什麼叫十五英寸雨量線或者叫十五英寸等雨線。十五英寸雨量相當於年降雨量三百八十毫米到四百毫米,也就是說低於四百毫米的地方無法發展農業文明。第一年降雨量低於二百五十毫米的地方,只能長草發展遊牧業,年降雨量低於一百毫米的地方,一般會變成荒漠化或沙漠。而這個年降雨量四百毫米的這條線,居然和長城剛好重疊,它說明長城是兩種文明衝突的阻隔線,而它恰好和十五英寸雨量線對齊,而且長城是人類歷史遠古時代最巨大的一個土木工程,它偏偏出現在東亞。說明什麼?東亞兩種文明的衝突極為劇烈。

遠古時代,先秦時代的匈奴,一直到西漢,對漢朝構成重大威脅。然後唐代的突厥,以後宋代的金、遼、西夏、蒙古,一直到清代的女真人,滿人。中國不斷受到外族的侵襲,都是北疆遊牧民族的衝擊。誰落後誰捱打,這個講法是很成問題的。

你把歷史拉開一個長卷,除了近代公元十五世紀以後,誰落後誰捱打,這是因為出現了一個更暴烈的文明,叫科學時代。在此之前數千年,人類歷來是誰先進誰捱打。

我給大家舉例子,比如周滅掉了商,商是有文字有文化的。周書記載,“惟我殷人,有書有冊”,周是連文字都沒有的蠻族,卻滅掉了文明程度最高的商。到戰國時代,西蠻子西戎風格的秦,滅掉了文明五國。然後唐代是鮮卑人建立的政權,要知道李世民身上3/4以上是鮮卑人,建立了大唐帝國。

蒙古人,建立了中國的元朝。請記住。魯迅說過一句話,“成吉思汗不是我們的汗”,也就是在宋代的時候,蒙古不屬於中國,屬於外族侵略。元朝89年,中國人老老實實做亡國奴,要知道元朝把人分四等。

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眼睛有顏色的中亞人或者歐洲人,白人。第三等,漢人。第四等,南人,南方人。因為他最終被佔據。中國人老老實實做亡國奴,直到1644年二十萬女真人,把老太太小孩子加上只有二十萬人,而中國人口當時在一億左右,居然打掉中國,突入內地,建立滿清政權。

不僅中國如此,西方照樣。大家想想,古希臘被誰滅掉了?被它北邊的馬其頓蠻族滅掉了。大家再想想,古羅馬帝國被誰滅掉了?被歐洲南下的日耳曼蠻族和西哥特蠻族滅掉了。可見人類在遠古時代,你把歷史長軸拉開,歷來是誰先進誰捱打,為什麼?因為農業文明的人騎不到馬背上,大家要知道“馬鐙”這個東西,直到東漢初期才開始在全世界普行,遠古時代騎馬兩腳是懸空的,一個人把自己主要的精力和體力都用在駕馭馬蹄,兩腿緊夾馬腹,兩手緊抓馬鬃,尚且不能駕馭馬,馬一旦快跑或跳躍,人立即被摔下來,摔成骨折躺在床上一百天動不了。而遊牧民族的人從小就騎在馬背上放牧,兩腿夾緊馬腹,兩手騰空,揮刀舞劍,由此建立了他們的騎兵體系。要知道在近代以前,騎兵歷來是步兵的剋星,因為騎兵機動性極強,而中國古代是沒有騎兵的,農業文明人是沒有騎兵的,叫車兵。所以你讀古書,它上面講一國軍力強盛,用什麼詞形容?用“千乘之國”,“萬乘之國”。那“乘”是哪個字?乘法的乘。所謂“一乘”,就是一輛戰車,外加十幾個到七十幾個步卒,三個重甲士站在車上,其餘輕甲士跟在車後叫一乘。

古代的車軸是一根軸穿兩個輪子,兩側輪子轉動始終一致,所以它不能快速拐彎,因此它機動性極差,騎兵因此成為步兵作戰的最強力的一個集團。大家知道騎兵在什麼時候才衰落?直到第二次大戰初期,閃電戰,立體戰,天上飛機地上機槍火炮,才把騎兵打滅。1939年9月1日,希特勒進攻波蘭,波蘭一支上萬人的騎兵部隊被快速殲滅,騎兵部隊至此才衰落。

古代社會農業文明常常受到遊牧文明的衝擊,而且基本上不是對手,總是打敗仗。這就是為什麼這兩種文明的衝突,歷來被中國視為嚴重外患和重大國情要照顧的一個重大問題的原因。

11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如何理解“怪誕”的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