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軒轅氏“功成鑄鼎,鼎成仙去”,傳為佳話,而大禹也效法黃帝鑄了九個大鼎,分別代表九州,將每個州的山川地貌,奇禽異獸,神仙魔怪等都鑄在上面,這樣即可把民間多餘的青銅利用,防止有人用作兵器,給國家帶來隱患,又能將自己的政績昭示天下,流傳百世,這就是傳說中的“禹鑄九鼎”。
青銅鼎
至此以後,鼎成為國之重器、祭祀神靈的禮器、身份和王權的象徵,在周代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的隨葬數量規定,王公大臣盛酒、做飯的容器叫鼎,老百姓煮飯、盛菜用的容器可以叫鍋、叫盆、叫罐,就是不能叫鼎。“鼎”字也被賦予了“顯赫、尊貴、盛大的含義,如一言九鼎、鼎盛時期、大名鼎鼎等”。
鼎是國家政權的象徵
既然鼎成為國家政權的象徵,那順理成章,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於商都西毫;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於周都鎬京和洛邑。定都也被稱為“定鼎”,洛陽至今還有一條路叫“定鼎路”。
春秋末期,西周王室衰微,周天子的地位下降,各諸侯國不受周天子約束,爭霸不斷,其中以楚國實力最強,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率軍出征,途經洛陽,周天子派大夫王孫滿代表中央政府慰問將士,檢閱的時候,楚莊王假裝好奇,問王孫滿“那傳說中的九個鼎,到底長什麼樣,大不大?有多重?
楚莊王畫像
王孫滿看出楚莊王包藏禍心,圖謀不軌,便擋了一句說:“這不重要,統治天下靠的是德,又不是鼎”,說完就不再搭理他了。楚莊王碰了個軟釘子,覺得很沒面子,不服氣的說:“九鼎有什麼了不起,我楚國有的是銅,光折斷戈戟的尖刃,就夠做九個鼎了”。王孫滿臉色一沉,回懟他說:“大王您別忘了,當初夏禹因有德,天下諸侯擁戴,各地貢獻銅材,才鑄成九鼎以象萬物,後來夏桀昏庸,鼎就轉移給了商;商紂暴虐,鼎又轉移給了周,政德清明,鼎小也重而難移;國君無道,鼎大也輕而易移,周王朝定鼎中原,權利天賜,周德隨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豈是你能隨便問的!”
鼎象徵著身份,象徵著地位
這個故事出自《左傳》,即成語“問鼎中原”的出處,問鼎看似一件小事,其實透露出下屬對領導本人的輕慢無禮和對領導位置的覬覦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