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書法,向來是書寫者本人內心及品行等方面的一個反映,正如西漢時期的文學家楊雄所言“書者,心畫也。”一個人所書寫出來的文字,在很大的程度上,其實是將這個人的心性給描繪出來了。此外,清朝時期的劉熙載也曾言:“筆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說來也是極為有道理的,一個人所書寫出來的文字,便是這人性情的展示。因而,自古以來,在考場上,但凡是字跡上佳者,基本上都是討好的。

在古代的科舉考試中,但凡在整個的考試中脫穎而出出成為狀元郎之人,基本上都不差那一手好字。在古時,想要在科舉考試中蟾宮折桂,金榜題名,那是件極為艱難的事情。整個的科舉考試,層層選拔,由鄉試到會試;再由會試到殿試,優中選優,難度之大,毫不誇張,是現在的考試都不能及的。

在明朝的時候,早在朱元璋時期,就將科舉考試的應試文作了相關規定,應試文,當以“八股文”格式,其實就是有些“套路”的感覺,在書寫的時候還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按照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8個部分來組成。因此,要在這枯燥乏味的基礎上另闢新徑,寫出令人豔羨的文章來,還是比較有難度的換成是我們來考的話,估計很多人早就棄考了,可見,在當時一個狀元郎的誕生是多麼的不容易。

明朝狀元郎的考卷是什麼樣的呢?現如今,倒是有一張,也是唯一的一張明朝狀元考卷被保留下來,這便是萬曆年間在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的狀元郎趙秉忠的考卷。距今為止,這張考卷已經歷經了400多年,但是,我們依舊可以清晰就可見當年的科舉考試之盛況。趙秉忠獲得狀元正是在公元1598年,當時,25歲的趙秉忠是殿試一甲的第一名,現在,這張狀元試卷正藏於青州市的博物館中。

透過圖片可見,從整體上來看,趙秉忠的試卷是相當整潔的,絲毫不見塗改的痕跡,可見,這趙秉忠是個極為注意細節的人;隨後再細看,趙秉忠的字型可以說是相當的娟秀,一筆一劃間,都極具意蘊,字型端莊不歪斜,字身大小一致,一看便會讓人覺得舒服。這是一種視覺的享受,很美,卻又不失風骨,如果不是那胸中有丘壑之人,怕是難以將這字跡寫得這般好,就像是印刷出來的“印刷體”一般,著實是很好看的。想要寫出這樣一手好字,在這背後,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定是不會少的。稱之為書法家,怕也是能媲美的。

在歷代的考試中,對於書法其實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基本上,字跡不好者,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會被刷掉,所以,現在的考試跟以前筆實在是太過於簡單,古人的本事,很多時候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書法的魅力,是機器難以代替的,因為,書法所展現出來的文字是有感情的,有血有肉的,“書,如也,如其學,如其人,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1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考古出土隋朝女子墓,石棺刻著“開者即死”,專家開啟後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