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武俠故事的主旋律基本是不變的,正義的一方到最後總能戰勝邪惡的一方,一方面是符合人心所向,一方面也是為了宣揚正確的價值觀,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其實本就不是一個客觀規律,僅僅只是我們心中嚮往的結果而已,所以為了讓故事更加的真實,金庸的武俠世界中也有一些角色的結局與他們的人設不符。

(蕭遠山劇照)

比如行俠仗義了一生的大俠郭靖最終的結局是戰死在襄陽城,一生光明磊落霸氣無雙的蕭峰大俠最終是不得不在宋遼兩軍之間自戕以換天下太平,這樣的結局對他們來說過於殘忍,而相反的,有兩位惡人卻是格外幸運,他們作惡多端,卻逃過了懲罰,反而與大俠成為了兄弟。

一、被洗白的惡人

其實金庸筆下有不少惡人最終都被洗白了,而他們洗白的原因也幾乎都是一樣的,即“與主角有了某種關係”。

比如《天龍八部》中的蕭遠山,三十年前雁門關外一役他是受害者,妻子被殺,自己選擇跳崖自盡,結果沒死,苟活下來的他密謀了一系列的復仇計劃,害死了不少無辜之人,然而少室山一役後,他被掃地僧點化,罪孽似乎就一筆勾銷了,就因為他是主角蕭峰的父親。

又比如《倚天屠龍記》中的謝遜,與蕭遠山一樣,早年間也是個受害者,一家老小被師父成昆害死,讓他狂性大發,成了一個濫殺無辜的魔頭,然而到了故事結尾屠獅大會他卻沒有被處罰,反而還順便報了仇,最終的結果是在少林寺出家,懺悔自己的罪行,他有機會懺悔,被他殺死的人呢?他能活下來無非就是因為他是主角張無忌的義父。

不過本文要提到的並不是這兩位,而是與一位大俠稱兄道弟的兩個惡人。

二、萬里獨行

田伯光這人由於輕功十分了得,所以自稱“萬里獨行”,不過他身上的標籤可不是什麼“輕功高手”,而是實實在在的“採花大盜”。

多數人可能對“採花大盜”這個頭銜沒有太多的概念,只知道他們是貪財好色的人,似乎不及那些殺人放火的惡人壞,其實不然,仔細想想古時候女子的處境就會明白,遇上了採花大盜,她們的一生幾乎就可以說是被毀了,且不知田伯光造了多少孽。

(田伯光劇照)

然而遇上了令狐沖這種是非觀念淡薄的主角,算是田伯光這輩子最幸運的事,兩人一起喝酒,稱兄道弟,後來在一系列的機緣巧合之下,田伯光還成了儀琳的徒弟,就這麼走上了正道,改邪歸正的劇情固然不錯,但田伯光顯然不值得這樣的對待,他這種人就該被大俠處死才是。

(令狐沖劇照)

然而咱們令狐少俠根本不在意這些事,他的行事風格讓人捉摸不透,也正因為如此,他還結交了另一位惡人。

三、天王老子

第二個幸運的惡人也同樣出自《笑傲江湖》,他也同樣是與令狐沖稱兄道弟,這人就是日月神教的使者,向問天。

向問天自稱“天王老子”,為人雷厲風行,說起來的確是個頂天立地的漢子,如果不是他身上存在惡的一面,其實和蕭峰的性格還真有點兒像,都十分豪邁。

(向問天劇照)

不過原著中對向問天的惡可是一點兒都沒有掩飾,原著道:“他將令狐沖橫放在馬鞍橋上,鐵鏈橫揮,將另外兩匹馬上的乘客也都擊了下來。那二人筋折骨斷,眼見不活了。三人都是尋常百姓,看裝束不是武林中人,適逢其會,遇上這個煞星,無端送了性命。乘者落地,兩匹馬仍繼續賓士。向問天鐵鏈揮出,捲住了韁繩,這鐵鏈在他手中揮灑自如,倒似是一條極長的手臂一般。令狐沖見他濫殺無辜,不禁暗暗嘆息。”

這人殺起無辜來可以說是毫不留情,令狐沖也親眼目睹了一切,他又是什麼態度?除了短暫的嘆息之外,毫無作為,緊接著就與向問天結拜了,試問這是大俠該做的事嗎?

可以說田伯光和向問天這兩個惡人能夠活下來,都是得益於令狐沖這大俠是非觀念的確是過於淡薄,換了其他大俠,只怕兩人是要被處死才是。

9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三國演義》:少年時看高,中年時看平,晚年時看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