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文 | 紅妝

有人說,少要看水滸,老須讀三國。

年少時看水滸,看的是書中的情節;年長後讀三國,讀的是人生的境界。

人生一世,白雲蒼狗,轉眼,便到中年。一路磕磕絆絆,走過千山萬水之後才發現:

情節終將淡忘,境界永存於心。

讀懂了三國,方才看得透人生的境界,那就是:

少年時,當看高,擇高處而立;

中年時,當看平,就平處而坐;

晚年時,當看寬,向寬處而行。

少年時看高,擇高處而立

王陽明著《教條示龍場諸生》,其中首則便講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

深以為然。

一個人的志向,決定了ta一生的方向。

方向對了,努力才有意義。

人生如登高望遠,若欲窮千里目,便須更上一層樓。

對少年人來說,尤其如此。

《三國演義》中有兩位謀士,謀略相當,志向也相似,都希望匡扶明主、救濟天下。

但最終,他們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諸葛孔明自不必多說。

“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已足見其鴻鵠之志。

他的“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至今仍為天下讀書人所推崇不已。

更無須提他“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的萬世英名了。

而呂布帳下的謀士陳宮,一生兩易其主:

選擇曹操之時,僅憑對方一番話便被其感動,全無諸葛孔明靜待劉備“三顧茅廬”才出山的堅定心志;

後來,陳宮投靠呂布,卻不想呂布雖有馳騁沙場之才但卻絕非良主,最後空負棟樑之才,身死白門樓。

縱觀陳宮一生,我們不難發現,他的悲劇命運,在很大程度上,要歸結於他不懂得擇高處而立。

先是心志不堅,輕信奸詐狠佞的曹操;後又立志不高,追隨有勇無謀的呂布。

北宋思想家張載在其著作《正蒙》中寫道:“志大則才大,事業大。”

一個人少時的志向基本上決定了ta人生成就的上限,不信,你看——

漫漫歷史長河,多少無名之輩,一生所求不過衣食富足、美妾一二;

而古往今來的名人大家,志之所向多是國家大事、民生之計,比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再比如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總理。

人啊,志存高遠方能高瞻遠矚,幹出一番大的事業來。

心中有志,萬事可成。所以少年時當看高,擇高處而立。

中年時看平,就平處而坐

古語有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人生海海,嫉賢妒能,幾乎是人之本性。

在危機四伏的人性之林中,很多時候,藏鋒守拙、低調行事,才能避開禍端,為自己留下賴以生存的一隅之地。

而鋒芒太露,那鋒芒最終傷害的,往往都是自己。

“智計之士”許攸便是如此。

曹操率領兵士即將進入冀州城時,還未入城,許攸便居功自傲,大聲張揚道:“阿瞞,要是沒有我,你怎麼進得了冀州城門?”

在鄴城東門遇到曹操帳下數一數二的猛將許褚時,對方並未出言挑釁,許攸又高調自誇:“如果沒有我,你們這些莽夫,又怎麼能隨意出入此門?”

平日裡和曹操相處時,許攸更是處處囂張無度,自以為功高蓋世,常喚曹操小名,惹得眾人不滿,更讓曹操心生芥蒂。

菜根譚有言:“蓋世的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做事做人,低調才能自持,韜光方可養晦。

比如曹操身邊的另一位智謀之士——司馬懿。

司馬懿為人低調謙遜,無論是對曹操還是曹氏後人都極為小心謹慎,一步步穩紮穩打,最終詐病賺曹爽、奪取魏朝實權。

不僅避免了許攸式的悲劇,更成就了一代偉業。

曾國藩曾說:“決定成敗的,不在高處,在窪處;不在隆處,在平處。”

《易經》也講: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人生一世,唯有保持敬畏、為人低調,才能消災遠難、規避禍端。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所以中年時當看平,就平處而坐。

晚年時看寬,向寬處而行

初讀《三國演義》的時候,總認為曹操是個很狹隘的人:

容不下恃才傲物的孔融、楊修,忍不得直言進諫的崔琰、禰衡,還說什麼“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所以看到劉備說“操以急,吾以寬”時,便覺得再恰當不過了。

如今重讀三國,才發現:

做事處處予人餘地,才是度事之量;為人時時饒人一寸,方為容人之心。

世事繁雜,人多的地方是非多、利益糾葛也多。

所謂的滿腹狐疑,不過是在生活的泥坑裡摸爬滾打之後,學會的心思內斂;

所謂的狹隘器小,也不過是被命運打擊得遍體鱗傷之後,不得不奮起發力的絕地一擊。

《讀書錄》有言:“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

人這輩子,做人做事,當向寬處行。即凡事留餘地,做事不做絕。

因為放過別人,往往也是成全自己,就像曹操——

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軍,在清點戰利品時卻發現了自己部下先前寫給袁紹的表忠信,曹操也不追責眾人,只全部燒掉了;

張繡反曹,致使曹操痛失長子曹昂和愛將典韋,結果不久之後張繡又來投靠曹操,曹操也不拒絕,還封他為揚武將軍;

袁紹討伐曹操時,陳琳作聲討檄文,大罵曹操“汙國害民,毒施人鬼”,後來袁紹兵敗,陳琳被生擒,曹操也並未懲罰陳琳,反倒任命他為從事。

結果就是:

私通袁紹的部將,更賣力了;投靠曹操的張繡,為他玩命了;撿回一命的陳琳,則盡心輔佐曹操,殫精竭慮。

《格言聯璧》有言:“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勢不可倚盡,福不可享盡。”

只因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滿盈者,不損何為?

人生之路,能往寬處行就莫往窄處擠。畢竟,予了別人餘地,自己才能暢行無阻。

心寬一尺,路寬一丈。所以晚年時當看寬,向寬處而行。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世事變幻,人生如夢,當三國鼎立、群雄爭霸的史詩在歲月的畫卷中漸漸褪色,我們能做的,不過是帶著些許敬畏,品味故事中的真義罷了。

人生一世,握手而來又撒手而去,到最後,不過黃土一抔。所以,無須執著於名利,亦無須困惑於生死。

少年時看高,中年時看平,晚年時看寬,而後靜靜歸於黃土。

如此,足矣。

共勉。

13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書法載體墓誌銘:韓愈的文、顏真卿的字,源起於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