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朝陽初升,樓臺瓦礫間映照著歷史的輪廓,車水馬龍,古今時空在晨曦中交錯。蟲鳴鳥叫,睡眼朦朧的清晨從古樸城牆下的一曲秦腔開始。

看過電視劇《裝臺》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劇中頻繁出現的大雁塔、鐘樓、城牆等西安地標性建築物,充分刻畫了該劇的發生背景,也豐富的展示了西安人的百態生活。其中,濃郁的陝味美食更是強力吸睛。

這一次,我們不講美食、景觀打卡地,講一講整部劇的BGM,流轉千年的秦腔藝術,興至時酣暢淋漓,情深處委婉纏綿,雅俗共賞。

劇中秦腔,演繹正酣

作為地道的陝西人,劇中幾乎人人都會唱上兩句,不管是勤勞善良的刁順子、以車為房的萬元戶黑總、家裡有礦的富二代,還是幹裝臺的弟兄們,心情好也都會唱上幾句。

更值得一提的是鐵釦鐵主任的媳婦丹妹子便是被電視劇《裝臺》力邀的戲曲名家任小蕾,她不僅作為全劇的戲曲顧問,還傾情參演,為觀眾帶來大師級的秦腔唱段。

劇中不僅藏著作者對秦腔的熱愛,還表現了秦腔深入陝西人心的民間基礎。那劇中都出現了哪些唱段,咱們一起看看。

《人面桃花》大戲呈現,就是戲曲名家任小蕾畫外音出演的碗碗腔,抒情、優美、感人的唱腔令人動容。

劇裡城中村第一個萬元戶黑總,竟然對《人面桃花》如數家珍,不僅張口就能哼唱出來,唱詞更是熟稔於心。

“陳世美秦香蓮結為絲羅……”正在裝臺的兄弟也不忘唱上幾句秦腔,這一段則出自秦腔《打鎮臺》。

二代帶菊去九間房散心,菊讓二代唱秦腔。二代一開口便是“忽聽門外賣雜貨,用手推開門兩扇,原是貨郎小哥哥。”

“田玉州在小舟好不為難……”城牆下的自樂班唱的是秦腔《藏舟》秦腔傳統摺子戲,出自本戲《蝴蝶杯》(前本)。馬健翎有改編本,名《遊龜山》。

“高橋去把姨母拜,請她替我做安排……”鐵主任媳婦丹妹子在易俗社劇場唱的是秦腔傳統劇目《十五貫》裡的唱段。

騰飛的歌來演出,裝臺隊搭臺時,隨口哼唱“扮漁翁 船艙穩坐……”唱的是京劇名為《龍鳳呈祥》秦腔傳統劇叫《回荊州》裡的《諸葛撐船》這一折。

“不管唱戲的在啥地方,茶園子也好,戲園子也好,到哪裡都一樣,都要把戲唱好。”劇中老藝術家張老師扮演者——碗碗腔大師李世傑,劇中選段是李老師的拿手作品《賣雜貨》。

一段時間沒活,鐵釦給大家攬下白事搭臺的肥活,路過廢棄的禮堂,鐵釦便在拆了頂的禮堂給順子講過去唱秦腔的故事,過去對秦腔人的禮遇。話音一轉,傳統藝術沒落了,紅白喜事婚喪嫁娶只要有人喜歡,就繼續唱下去,即使很難。“今日裡想家常做夢,今夜晚相見不相逢,殘燈燃燒心頭恨……”滿是落寞的鐵主任和村裡老人唱的是秦腔《血淚仇》片段。

張總給去世的父親過三年,大戲唱十天,流水席十天。卻不想墩墩惹禍把女人帶進了祠堂,人卻跑了,順子替罰跪長夜,裝臺兄弟仗義相陪,三皮吹瓶為減輕順子的懲罰,蔡素芬也在祠堂門口守了一夜。這一段劇情中就穿插了一場秦腔傳統劇《回荊州》,戲臺上正在演出的場次便是《張飛闖帳》。

秦腔傳統戲《回荊州》又名《龍鳳呈祥》、《錦繡圖》等。其中片段《張飛闖帳》又名《張飛聽琴》。三國時期,劉備到東吳招親,不見迴轉,張飛著急,便闖進中軍寶帳質問諸葛亮。經諸葛亮釋明,張飛討令而去。

不論是隨口就出的熟稔唱詞還是對秦腔的不斷髮揚,劇中處處體現人們對秦腔的熱愛。就連鐵主任從張大戶家裡出來唱的“祖籍陝西韓城縣,杏花村中有家園……”都是秦腔經典劇《三滴血》唱段,此劇故事生動,情節曲折,人物鮮活,值得一看。

電視劇《裝臺》迎來了大結局,無法細數其中到底還有多少唱段,但是它已經把秦腔藝術深深植入在全國觀眾的心中,讓人們對西安產生了更強烈的人文嚮往。來西安旅遊,就應該聽一聽這粗獷的曲藝內容,感受這秦調古韻。

秦人秦韻,秦地秦聲

秦腔是秦人的魂,是秦人的吶喊,是千年古都的名片,是國際文化交流的風景線,還是中國西北地區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它承載著廣大西北地區人民的精神寄託,更傳遞著三秦大地的豪邁雄情。

它孕育於黃土高坡,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特的藝術形態,造就了秦腔嗓音高亢嘹亮、激昂豪放而又悽美婉轉的特點。

秦腔是我國最古老的地方劇種,幾經演變,蔚為大觀,堪稱中國戲劇之開山鼻祖。

秦腔在西北地區十分流行,其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劇目甚多,也是陝西關中地區經久不衰的文化傳承。

從《五典坡》中薛王的忠貞愛情到《火焰駒》中李黃的忠奸鬥爭;從《楊門女將》中楊氏的忠義炳著到《樓臺會》中梁祝的生死苦戀。秦腔的魅力融於古樸的三秦大地裡,也融於善良平凡的老陝人心裡。

圖片源於陝西戲曲廣播

它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獨具西北神韻的唱腔,秦腔妝容藝術也充滿了意趣,它在不同的角色、人物中,表現複雜、變幻無窮。傳統技藝更是妙不可言,吹火、頂燈、變臉、踩蹺等各有各的精彩。

1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一山一脈,王維遙遠的舊夢從這裡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