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都有非常難的時候,有時候甚至是硬著頭皮去做一些事情。我們也看過一些書,這些書中有一些極限的事情,當別人達到那種高度的時候,我們會投以羨慕的眼光,甚至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這麼難的事情,別人做起來就如此容易呢?”
其實,並不是別人做起來容易,而是別人經過了日積月累的堅持。我們今天從老子《道德經》中或許能夠窺見其中的秘密。
在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六章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晦澀難懂,其實,它描述的道理非常簡單。意思是,在別人還沒有察覺一些事情的時候,你就要開始去做。
在氣味還沒有散發出來的時候,你就要開始去察覺即將發生的氣味。老子在這句話中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看事情即將露出的苗頭,看這件事情發生之前有什麼徵兆。
在解決一件困難事情之時,要從比較容易的事情開始就去謀劃它,要從小事情去做起。天下所有的大事情,都是小事情積累來的,所有的困難,也是從細小的地方一步步演化而來的。
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聖人和君子在做成一件事情的過程中,往往不是從大事做起的,他們知道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他們往往從小事做起,一步步的將困難消滅在萌芽之中,最終取得勝利,成就一番大事業。
韓非子就深刻領略了老子《道德經》中的秘密,他曾經引用《韓非子·喻老》:“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
在我們學習的知識中,有很多這樣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最著名的例子之一就是馬蹄釘的故事。1485年,英國國王查理三世即將進行一場戰爭,此戰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在戰爭之前,國王讓馬伕就備好了自己的戰馬。
馬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鐵匠,並吩咐他給馬打上馬蹄鐵。鐵匠聽從了馬伕的建議,為馬兒釘了三個馬掌,在釘第四個馬掌的時候,發現少了一個釘子,馬掌並不牢固,可是鐵匠沒有認真對待這件事情。
不過,馬伕比較負責任,他將馬蹄鐵缺少一個釘子的事情告訴了國王,國王眼看戰爭即將開始,對那一個釘子的事情根本不在意。
然而,就是這個釘子的事情出現了意外,國王騎著戰馬四處拼殺,但因為那個釘子的原因,最後國王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士兵們誤以為國王倒下去世了,於是整個隊伍兵敗如山倒,大家一起跑。就這樣,這場決定國家命運的戰爭,國王沒有抓住機會,最終導致查理三世失去了英國。
一個馬蹄釘失去一個國家,是不是感覺得不償失。對這個例子,大家並不陌生,可是,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會像國王那樣不予理會,還是認真對待呢?道理很簡單,就是“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可是,實際做起來,我們會是怎樣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