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近來看了一本篇幅比較短的書,書名叫做《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現當代著名美學家朱光潛所著。

從第一封信“談讀書”就已然被深深震撼,看到第二封 “談動” 更讓我拍案叫絕。

由於自己的生活正處於低谷,各種愁苦每天縈繞在心。

讀到這一篇便覺得雲開月明,一種自我療愈的動力正在覺醒。

01.

儘管信中所指是十八九歲的青年,但那種頹唐沮喪的病態就是當下我的狀態。

今年遭遇了諸多坎坷,經歷了不少失敗,也有重要的人離開,生活的不如意一度讓我行走在抑鬱的懸崖邊,稍有不慎就會掉下深淵。

後來無意間看了《人生的智慧》,瞭解到叔本華那比較悲觀的人生哲學:

我們生來就是要嚐遍磨難,人活著不是在追求快樂,而是在儘量避免痛苦。

那並不是一種厭世主義,只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

當我看透了這一點時,便時刻做好了準備,不會再輕易地為下一個打擊感到劇烈的痛苦。

伏爾泰說:快樂只是一場夢,痛苦卻是真實的。

然而那也只是一種提防,一種期待的降低,一種人性的抗拒,而沒有給出一條如何面對人性的方法。

朱光潛在信中對年輕人看的很準,作為一個沒有多少生活閱歷的青年,很難參悟那些哲學家花了一輩子時間凝結成的思想,而大部分人都不可避免地會順從情緒,順從人性,順從自然的規律。

所以我們還是會為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者是人生尺度上的小事,在某一陣子陷入愁苦的沼澤,會失望、會焦慮、會惱怒、會憂愁。

重要的是,順從人性沒有什麼錯,人性就是萬事萬物的規律之一,順從它才能得到發展,抗拒它只能走向毀滅。

聰明的做法,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02.

那愁和動有什麼關係呢?

這裡不得不復習一下高中政治課所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運動是世界上所有物質的規律,所謂人不能同時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就是這個道理。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這句話中最核心的兩個字不是高和低,而是流和走,動力和生機是蘊含在所有事物中的本質屬性。

人,不過是大千世界的一個物種罷了,所以朱老在信中寫道:

人生來好動,好發展,好創造。

能動,能發展,能創造,便是順從自然,便能享受快樂;

不動,不發展,不創造,便是摧殘生機,便不免感覺煩惱。

不妨想一想我們不快樂時喜歡說的那些詞:抑鬱、苦悶、心塞、不快、沮喪。

而我們快樂時常常會說:爽快、舒暢、激動、歡騰、快活。

我們感到煩惱就是因為抑制了人性中的動能,而感到開心則是人性中的動能得到了釋放。

一旦認識到了這一點,解決煩惱就像開閘放水一樣,把心中壓抑的那些情緒通通釋放出來就可以得到解決。

03.

可惜談及釋放,我們最容易想到的只是 —— 發洩。

比如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找個合適的機會大醉一次,或者去跳傘去高空彈跳,去做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只是為了讓自己去叫去瘋。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說的就是唯有狂飲方能解脫。

然而,我認為身體上的運動只能暫時緩解心中的壓抑,只能解決生活中的小煩惱。

就好像在球場上揮汗如雨的你,決然不會因為昨日領導的一句工作上的批評而失去水準。

平日裡我們去跑步去健身,或者去K歌去找刺激,這些看起來是放鬆娛樂的活動其實就是在排解工作中生活中的小麻煩,把積壓在心頭的陰霾一點點散去。

但那些人生中刻骨銘心的重大時刻,例如職業選擇時的迷茫焦慮,愛人背叛時的憤怒悔恨,親人離世時的悲痛欲絕,絕不是可以靠一次買醉或一次嚎啕就能夠輕易解決的。

歌德少時因失戀而想自殺,幸而他的文機動了,埋頭兩禮拜著成一部《少年維特之煩惱》,書成了,他的氣也洩了,自殺的念頭也打消了。

愈是刺痛靈魂的痛苦,愈是要喚醒靈魂的生命力,那黑色的生命力。

當你滑落至前所未有的谷底,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再失去,也沒有什麼能讓你的痛苦再多一分。

這時便是你豁出去,幹自己真正想幹的事情的最佳時機。

不是刷刷抖音打打遊戲,而是需要時間和積累的那些真正有價值的事情,也就是採銅說的那些半衰期較長的事情,比如學畫畫,學吉他,學健身,讀各種書,寫各種東西。

現在的我一有時間就不斷的看書,不斷的寫作,在充實中享受心流的狀態,時常忘記睡覺,忘記吃飯。

不論是對過去的懊悔,還是對未來的焦慮,根本就沒有侵蝕我大腦的機會。

並不是一定要讀書寫作,每個人的志趣各異,但請一定找到那件你真正熱愛的事情。

鄭重的去做,不敷衍、不遲疑、不搖擺,認真地聚焦於它,自覺而專注的投入。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沉浸其中,並從中找回自信。

也唯有如此,才能配合時間的助攻,真正放下過去,讓煩惱過眼煙雲。

否則,若是一味讓自己瞎忙瞎動,那不是煩惱的解藥,而只是暫時的麻藥。

04.

如果你對自己稍有觀察,就會發現人性還有一個特點:

我們越是忙就越會做好各種事情,越能不顧一切抓住時間的碎片,而越是閒則越容易傷春悲秋,滋生不必要的閒愁,幹啥啥拖延。

我每天下班後總能抓住難得的閒暇寫一點東西,而到了休息日卻一整天都寫不完一篇文章。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如果你是一個老闆,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交給公司最忙的那個人去做,反而做的更好。

如果你很長一段時間不運動,被朋友拉到操場或健身房,要你跑個兩公里簡直會要了你的命,但你跑了幾圈後就會發現,那快感,根本停不下來。

這就是動和靜的慣性。

05.

我很慶幸自己一個偏愛安靜的人,無比珍惜獨處的閒暇時光,對很多無意義的社交和喧囂避之不及,由此可以自由舒適地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

讀了朱老給青年的信件後,我發現我的生活方式容易掉進靜止的慣性中去,所以時常鬱鬱寡歡,少了年輕人該有的那些朝氣和活力。

但我並不覺得喜愛獨處和運動的自然規律有衝突。

一群人有一群人的活動,一個人也有一個人的活動,我用鍵盤敲下的每一個字,都是我的靈魂在律動。

所以只要我的大腦仍在思考,手指仍在書寫,我就能生生不息。

最後,也用朱老在信中的結尾來結尾:

朋友,閒愁最苦!

愁來愁去,人生還是那麼樣一個人生,世界也還是那麼樣一個世界。

何以解憂?說動就動。

11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書心|一個60後畫家,走進的3、40年代父輩的烽火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