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四合院的磚雕戧簷
每當我漫步在衚衕,仰望到四合院大門的磚雕戧簷,如此精美的圖案彷彿清晰地記載著歷史中的輪廓,刻著時光流逝後所有深刻的記憶,給我強烈的震撼、觸動與感悟。
秦磚漢瓦看雕工
歷史沉厚飛脊龍
爐火純青出窯窖
磚雕戧簷門樓登
四合院構完美呈
鏤空雕刻傳藝精
寓意吉祥深邃遠
處處彰顯民俗風
董一平配詩
“秦磚漢瓦”一直被人們形容為秦朝時期建築裝飾的輝煌。在秦宮遺址(公元前215年)出土的巨型瓦當飾以動物變形圖案,與銅器、玉器風格十分相近。到了西漢已形成了以“秦磚漢瓦”和木結構的完整的建築結構體系,史稱之為“土木之功”。磚雕歷史悠久,各地有各地的特色。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老北京四合院的的磚雕戧簷。製作磚雕的原料是顆粒細膩的黏土或沉入河底的河泥。原料要加清水攪拌成漿糊狀稀泥,待泥渣子沉澱,把上面的泥漿糊放入新的容器再次沉澱,倒掉泥漿上面的清水。一兩天後,泥漿略幹,反覆踩壓,直到踩成柔韌度極好的泥筋,做成磚坯。成型的青磚軟硬要適中,磚太硬,雕刻時容易破碎,雕鑿的形象粗糙;磚太軟,不利於深入的雕刻,雕刻的形象不易成型。所以普通黏土磚不能用來雕刻。待磚坯晾乾後,入窯燒製成青灰色為最佳。
磚雕或大型構件分為窯前雕和窯後雕。“窯前雕”是在燒製前用摸具塑性,進行雕刻,然後進行燒製,全憑藝人的經驗,這樣成品率較低,是磚雕工藝的一大難題。“窯後雕”就是在燒製完成的磚坯上進行雕刻。雕刻前要對磚面進行打磨。打磨後把設計畫稿拓印在塗抹過石灰水的磚面上,用鑿子或刻刀粗略勾勒畫面的輪廓,分出基本層次,用刀、鏟等多種工具刻畫細節,雕出適合的建築構件裝飾造型。
磚雕以青磚燒製的建築材料作為雕刻物件,用於民居建築中裝飾大門、影壁、廊子、花牆、迎壁、花窗等處。北京磚雕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主要雕刻手法,在雕刻手法上,有線雕、浮雕、透雕、多層雕等。線雕是透過圖案的凹線來表現的;浮雕已經有立體感的效果。如:卍字不到頭、回紋、等鏤空雕刻;透雕是雕刻獨立景物,要雕刻全部,所以立體感更強。
在四合院磚雕的圖案中多用抽象幾何圖形,配以動物、花卉、樹木圖案組成。選擇圖案都有其寓意,如象徵吉祥的龍、麒麟等神獸和避邪的獅子和鹿、牛、羊、馬、猴等多種動物。採用的花卉有“四君子”梅、蘭、竹、菊,還採用像牡丹與鳳凰象徵“富貴吉祥”;桃和蝙蝠象徵“多福多壽”;松樹和仙鶴象徵“松鶴延年”等。下面這組1940年拍攝的照片,記錄了北京朝陽門西通合琉璃磚瓦廠的工作場景。這家磚瓦廠始建於明代,早已不復存在了。
明代創始的北京朝陽門西通合琉璃磚瓦窯廠(1940年拍攝)
西通合琉璃磚瓦窯廠大門(1940年拍攝)
琉璃磚瓦窯廠內粘土、陶土粉碎場(1940年拍攝)
粉碎工具石碾子(1940年拍攝)
燒製前用摸具定型(1940年拍攝)
測量尺寸(1940年拍攝)
挖槽剔除多餘部分(1940年拍攝)
加工柱狀物(1940年拍攝)
、加工陶件(1940年拍攝)
晾曬中的瓦片(1940年拍攝)
各種陶產品(1940年拍攝)
大概是廠房吧?(1940年拍攝)
碾子粉碎的泥渣(1940年拍攝)
儲藏的成品(1940年拍攝)
燒瓦窯洞(1940年拍攝)
、窯場(1940年)以上照片採集於“華北交通寫真”日本京都大學。
門頭溝附近瓷磚廠臺地和背景山丘(莫里遜拍攝1933—1946)
門頭溝附近瓷磚廠製作的配件(莫里遜拍攝1933—1946)
製作的屋頂動物形裝飾陶瓷瓦片(莫里遜拍攝1933—1946)
製作的屋頂動物形裝飾、陶瓷瓦片配件(莫里遜拍攝1933—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