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說起“詩仙”李白,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都是“狂傲”。確實,李白展示在世人面前的總是他狂傲自負的一面,初出茅廬面對當時的名士李邕他便敢放言“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而上九萬里”;被皇帝召見做了供奉翰林後,他更是敢讓“力士脫靴,貴妃研墨”;他自己也曾用“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這樣的狂言定義過自己。

不過我們後世之人對於李白的這一印象,都是從他的詩詞和史料中揣測的,難免有失公允。即便是唐代人,除了真的和李白有很深交往之人,其他人對於李白的認識也是帶著“謫仙人”這層濾鏡的。所以想要了解到真實的李白,還需要從和他有過深入接觸的人著手。而杜甫便是這麼一個人。

公元743年,42歲的李白做了一年多的供奉翰林,便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後的他便開始了浪跡天涯。次年,他在東都洛陽遇到比自己小11歲的杜甫,兩人很是投緣,於是便一同遊歷了一段時間。杜甫更是曾在詩中寫道兩人“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可以說關係十分親厚。那麼杜甫對李白好到什麼程度?

公元761年,此時距離李杜一同遊歷已然過去了十餘年。在此期間杜甫雖然再沒和李白見過面,但也能時常聽聞李白的訊息。不過最近卻好久未曾聽到李白的訊息,這也不由引起了他對於李白的懷念,於是他便提筆寫下了下面這首詩來懷念李白,句句大白話卻也令人動容。

《不見》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這首詩起首比較突兀,沒有什麼鋪墊便直接是“不見李生久”,但這樣恰恰表明了詩人對李白的思念之深,渴望再見到李白之切,詩人內心積聚了15年的思念之情奔湧而出。緊接著一句則是對於李白的理解和同情,世人皆以為李白“狂傲”,但他的狂傲只是他佯裝出來的而已,只是為了逃避令人不滿的現實而已。李白其實就像唐伯虎寫得“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而杜甫便是那個能夠看穿他的人。這起首簡單10字遠非一般朋友寫得出來!

三、四兩句用一個對比表現出了詩人對於李白的無限哀憐。“世人皆欲殺”,說的應該是當時李白受到永王李璘案的牽連,別有用心者叫囂著要處死李白。但是以詩人對於李白的瞭解,這些強加於他身上的罪名,其實都是構陷,對於李白遭受這樣的冤情他有著無限的同情和哀憐。當然詩人憐的不僅是李白蒙冤,也憐他卓越的才華難以得以施展。

五、六兩句其實是對李白一生的總結。杜甫在《飲中八仙歌》裡便曾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而李白的一生就是千餘首經典的詩篇,但是卻顛沛流離,飄零一生,身邊的人來來去去,只有杯中酒陪伴著他,慰藉著他的憂愁。這兩句其實也是在寫李白的不幸際遇。

最後兩句則是詩人對李白的殷切呼喚。古人都講究落葉歸根,現在的李白也一把年紀了,杜甫也希望他能夠早點回到蜀中家鄉。而且此時的杜甫也是在蜀中落腳,倘若李白回來,他們便又能像年輕的時候那樣秉燭夜談,攜手日遊。字句間表達出了對於李白的深深擔憂和無限情意。

不得不說,杜甫對於李白的瞭解是很深刻的,他並沒有像世人一樣,只看到李白狂傲的外表,他也看到了李白渴望一展抱負,黯然憂愁的內心。其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像李白一樣,身邊的人大多看到的是你外表的堅強,卻很少有人能夠透過堅強的外表看到脆弱的內心。但李白是幸運的,因為他有杜甫這樣能夠看穿他偽裝的知己。也願讀到這篇文章的你們,也能遇到這樣看穿你偽裝的知己。

10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戴志誠才是老藝術家:勾引郭德綱師孃,稱姜昆是“神”一樣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