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山泊上,很多好漢尚未上山時,便已與宋江有了交情,如李逵、武松等等,魯智深算得上是一個例外。
他早年間與宋江並沒有直接的交情,是自己與楊志在曹正的幫助下,殺了原二龍山寨主,佔山為王,一直等到二龍山與梁山泊合併以後,才與宋江有了交往。
不過魯智深與宋江的交往並不那麼友好,在梁山泊108人聚義後,宋江便多次表示要接受招安,而魯智深則是堅決反抗招安的人,因此在眾人面前公開對宋江表示反對:“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動不動就說散夥,這在一個團隊中絕對是大忌。假如你在一個公司上班,會跟同事聊這公司繼續下去還不如早點解散,那麼可以得出什麼資訊?
首先,你覺得這個公司的老闆品質有問題,或者能力有問題,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其次,這公司的同事氛圍很差,聚在一起還不如各自分開;再次,哪怕你將實話給說出來,老闆也無法報復你;或者,哪怕是解散後可能遭到老闆報復,也還是早點解散離開的好。
在聚義廳上,公然說出不如早點散夥的時候,魯智深應該就有認識到這幾點。宋江的能力或許沒有問題,畢竟能夠帶領著梁山過活,並讓梁山的聲勢越來越浩大。但品質這方面的話,肯定是有問題的,而這會給兄弟們帶來致命的危險。
梁山泊上的很多人,都是無法在“正常環境”裡繼續生活的人,林沖、武松那都是生活所迫,被逼上梁山的,他們本來渴望朝廷能夠給予正義,但最終的結果
卻是良民含冤無處可申,奸佞花天酒地逍遙,無奈之下他們只能自己拔刀,從此江湖之大,能容身者唯有梁山。
魯智深與林沖、武松等人都有過很深的交往,同時他眼見過金翠蓮父女等人為生活所迫的無奈。對於朝廷,他極其不信任,表示嚴重的懷疑,而梁山之所以能夠存在,也正是由於朝廷對這些人的壓迫,但凡朝廷能夠給一條活路,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都不可能上梁山。
現在,宋江說要讓大夥接受招安,去投靠朝廷。在魯智深看來,這是極其荒謬的,一旦真正接受了招安,那麼結局只怕會很悽慘。
後來的事實證明了魯智深的遠見。在宋江的強力推行下,梁山泊全體接受了招安,為朝廷南征百戰,最後只剩下一個方臘。出征方臘時,朝廷忽然快馬召回了神醫安道全,戰陣上受傷的梁山好漢難以得到有效救治,再加上方臘確實實力強大,梁山人馬損傷大半。
在付出慘烈代價後,方臘終於被平定,此時看上去已經四海清平,剩存的梁山好漢下半輩子就只需要好好享受。
宋江對擒獲方臘的魯智深大肆封官許願,表示大師立下如此大功,回京城後可以還俗,必定能夠當上大官,到時候再娶上幾房媳婦,光宗耀祖,豈不快哉!隨後又表示不願意還俗的話,那也可以請皇帝賜個僧首之位,去名山大川的香火鼎盛之地中當方丈,那也倍極恩榮。
按照宋江的這個說法,魯智深辛苦了大半輩子後終於可以好好享受了,畢竟魯智深本身也不是為了信仰才出的家,他是在殺人以後,為了逃避官府通緝才出的家,本來對佛門也說不上多深的感情,還俗享受可謂水到渠成。
然而魯智深拒絕了宋江的“好意”,說出了一句話:“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既不要還俗當官,也不要在寺廟中當僧首,能夠得一具囫圇屍首,得一個善終,那就非常好了。
很顯然,魯智深認為,在平定了方臘以後,眼看天下恢復太平,本來就是朝廷眼中釘肉中刺的樑上,徹底失去利用價值,再回到京城,難免會被朝廷對付,只怕暗藏兇險,連得到善終也難。
當時聽到魯智深這番話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悟出其中兇險的人卻只有6個,這6個人後來都得到了善終。
魯智深留在六和寺中出家,聽到錢塘潮信時圓寂,一起留下來的還有武松、林沖,武松同樣出家,無病無災活到八十壽終正寢,而林沖則是患病留在寺中,由武松照顧。
另外三人則是李俊、童威、童猛,李俊裝病表示不能啟程,請求留下來養病,又要求讓童威、童猛兩人留下照顧自己。在宋江大軍開拔後,三人匯合費保等人,打造大船出海,李俊成為了暹羅國主,童威、童猛也都成了開國元勳。
魯智深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早在宋江提出要招安時,就已經看出了此舉必然蘊藏兇險,到征服方臘以後,更是近乎將這份兇險明示了出來,可惜盧俊義等人沒有聽懂,枉送了大好性命。
參考資料:《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