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無門關》第二則:百丈(唐,百丈山懷海禪師)野狐

百丈和尚,凡參次(學人參問請教禪法的時間段),有一老人,常隨眾聽法。眾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師(這裡指百丈禪師)遂問:"面前立者,復(又)是何人?"老人云:"諾(諾,答應之詞。答應得較慢說諾,答應得快時說唯)!某甲(自稱之詞,相當於說"我某某")非人(不是人類)也。於(在)過去(往昔)迦葉佛時,曾住此山。因學人問:'大修行底(的)人(大修行人,指已經大徹大悟,脫離了生死輪迴的聖者)還落因果(受到善惡因果報應規律的制約)也無(還是不受善惡因果報應規律的制約呢)?'某甲(我)對雲(回答說):'不落因果。'五百生(五百世投胎受生)墮(墮落到)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代替我)一轉語(幫助他人走出困慣性思維困境的話語。由此撥開學人心頭的迷霧,心開悟解),貴(即遺,與後脫字意相同;或者為"遣",意為使。)脫野狐(從野狐身的因果報應中解脫出來)。"遂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師雲:"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作禮雲:"某甲已脫野狐身!住在山後。敢告和尚,乞依亡僧事例(依照處理亡僧的方式來處理我的後事)。"師令無維那(無維那,是百丈山懷海禪師座下的一位禪僧,擔任維那的職務。維那二字,系梵漢兼舉之詞。維,綱維,統理之義;那,為梵語 karma-da^na (音譯羯磨陀那)之略譯。意譯授事,即以諸雜事指授於人。維那,又作都維那,舊稱悅眾、寺護,為寺中統理僧眾雜事之職僧)白槌告眾(敲擊楗槌法器以集合僧眾,然後告知大眾某事):"食後送亡僧。"大眾言議:"一眾皆安,涅槃堂(禪寺中專門安置老病僧人的住所)又無人病,何故如是?"食後,只見師領眾(帶領著僧眾),至山後巖下(懸崖下面),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火葬(依處理亡僧的方式舉行火葬)。師至晚上堂,舉前因緣。黃蘗便問:"古人錯只對(應對,回答)一轉語,墮(這裡指從人身墮落為畜生身)五百生(五百生的輪迴轉世)野狐身;轉轉不錯(每一次的轉語都沒有說錯),合作個甚麼(應當會做個什麼)?"師雲:"近前來(走近我面前來)與伊道(給你說)。"黃蘗(黃檗希運禪師,懷海的得法弟子)遂近前,與(給)師一掌。師拍手笑雲:"將謂(原只以為)鬍鬚赤(那隻狐狸的鬍鬚是紅色的),更有赤鬚鬍(還有一隻紅鬍鬚的狐狸。意思是說,原來狐狸老人和黃檗希運都已經開悟了)。"

無門曰:"不落因果,為甚(為什麼)墮野狐?不昧因果,為甚脫野狐?若向者裡(這裡)著得一隻眼(用得上,打得開自己的智慧眼)。便知得前百丈(前面所說的百丈禪師的這一個野狐老人的公案故事),贏得(白白賺到)風流五百生(五百世的風流快活,自由自在的解脫境界)。

頌曰:

不落、不昧,兩採一賽(一場比賽,兩方都獲勝)。

不昧、不落,千錯萬錯。

頌文大意:真正開悟的人,無論是說不落,還是說不昧,都是完全正確的。而對於沒有開悟的人來說,無論你是說不昧因果,還是說不落因果,同樣都完全是錯誤的。

2

21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散文: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