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01

郭襄生於襄陽,單名取襄,天性聰穎。

她的外貌俊俏還在其次,最可貴的是胸襟爽朗,深情而不損瀟灑。

她有其母黃蓉的古靈精怪,亦有其父郭靖的仁厚心胸,小小年紀,舉止言行已是大有風度。

她結交朋友,絕不恃強凌弱,義字當頭,此等氣魄,便是男兒也不遑多讓。

郭襄之可喜與郭芙之可惱相較,真是恰恰形成鮮明反差。

風陵夜話引出山西一窟鬼,好奇樂天的小郭襄跟著形形色色的武林怪客到處走。

二八年華,青春少艾,大雪紛飛,於風陵渡口遇到了已至中年的神鵰大俠楊過。

待到黎明分別之際,楊過才知道郭襄原是自己與小龍女曾抱過的那個嬰兒。

臨別,楊過極其神話式地送給郭襄三枚金針,說答應她三個心願。

郭襄立刻交還第一枚,說要楊過揭開面具,讓她見他的真面目。

看到他的“清眉俊秀”,這英雄崇拜就變為她的少女情懷了。

從此,一見成痴,一葉飄零,一花綻放。

第二枚金針不過是一場熱鬧。

十六歲生日上三大賀禮以及為其綻放的煙花,深深的敲開了這個少女的心扉。

只是,在她的“大哥哥”眼中,她永遠都只是一個可愛可親的小妹妹。

郭襄到底是郭襄,她是小東邪,和她的外公一樣驕傲,於是有了成全,眼淚往肚子裡咽。

第三枚金針卻是她捨命送還他的。

楊過到斷腸崖不見小龍女,悲痛投下深谷自sha,墜下深潭。

郭襄躍身跳下,從潭中浮起,不管自己死活,忙把金針交給他,求他保重身子,不可自尋短見。

這就是與眾不同的郭襄。

郭襄的愛談不上壯烈,但無比堅韌和義無反顧。

絕情谷外,他跳,她也跟著跳。

這樣的捨命相隨,比之當年小龍女的用心良苦,何嘗不是又一段的曠古奇情?

終於,有情人尋到了眷屬;而痴情人,失了愛情埋了深情。

覓而不求,求而不得,笑看紅塵多少事,驀然回首皆淡然。

她的情,全都定格在了十六歲的那年。

此後的歲月,她的年華,都化作了嫋嫋青煙燃盡。

02

郭襄的篇幅雖短卻驚豔,她本身就是一個豐滿獨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她一派魏晉風度,加之於一個俏生生少女身上,更為光彩玲瓏。

她的存在絕不是為了襯托楊過的多情和魅力。

郭襄的人格魅力有多大呢?

古怪的黃老邪疼愛她勝過疼愛黃蓉,叫她“小東邪”。

周伯通、一燈大師這些世外高人都贊她豁達豪邁,以致聽說她被擄便走紛紛出手相助。

楊過對她另眼相看,送她三件生日大禮。

小龍女這等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也對她“便和旁人不同”。

西山一窟鬼和她一見如故,相見恨晚,能自然愉悅地和她喝酒談天。

第一大反派金輪法王對她青眼有加,欲收她做唯一的傳人。

驕傲如“崑崙三聖”何足道對她一見傾心,為她奏出了《兼葭》。

青年張君寶對她無比眷戀,最後成為武林泰斗的他依然為她思念終老.....

然而,這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小姑娘,在十六歲就見過了最璀璨的人生巔峰。

從此,她的心便填滿了另一個人,再無空隙。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歡。

餘生,郭襄就在“相思相見知何日”的惆悵裡走遍天涯,再也無法與當時的神鵰大俠以及年少的自己重逢。

03

對於郭襄來說,一切都太美好了。

這個姑娘有著最好的家世,最完美的性格,在她十六歲之前,對她來說幾乎沒有得不到的東西。

所以她一廂情願地認為“只要我至誠相待,彼必定同心相報”,她也確實得到了。

直到遇見楊過。

她第一次嚐到得不到的滋味,明白了有些事情不是一廂情願那麼簡單。

原來愛情不一定是付出便有回報。

郭襄,天真豪爽、瀟灑大度、知交天下、遊歷八方。

只因十六歲那年聽得一場傳說、遇見一位故人、看過一場煙花,從此由桃李春風的邂逅,愛上江湖夜雨的漂泊。

最後於有霧的峨嵋之巔,一生青燈古佛,紅顏沉寂。

人生的道理多麼淺顯明瞭。

榮極則枯,盛極而衰,過度華美的時光,終敵不過更漫長的灰色。

只是這樣的過程,郭襄在早早的十六歲,煙花綻放的瞬間,便已來臨。

十六歲的心裡盛過那樣的單純和熱烈,歡喜與落寞,明亮的襟懷,大度的憂傷。

而心,是一點點地,沉寂如水。

後來的人生,遍訪山川,走走停停。

看盡多少日落和雲彩,也見過了江南三千春水、五朝煙雨,又何嘗不曾見多少傾慕眼光,卻是打馬過去,停不了腳。

以為可以策馬揚鞭,卻只是騎驢徐行。

以為當煮酒挑劍樽空月,卻不過看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清風吹葉。

可是,郭襄那光鮮熱烈的外表下隱藏的孤獨,有多少人能看到?

知我者謂我何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曾經,每每看《倚天》的電視劇,總是疑惑:小說開端,郭襄騎著青驢上少林一節,“天涯思君不敢忘”,為什麼沒有導演去拍?

後來我終於恍然明白,大概是,郭襄此時的那種孤獨,實在是難以拍出來。

那是一種憂思難忘、愛而不得的孤獨,更是一種熙熙攘攘人群中最熱烈的孤獨。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其惆悵好比夏夜一盈盈枝頭暗香滿袖的薔薇花,風乍起吹落英一片,純粹天然,清淡且美。

雖然一生不嫁,天涯思君,卻不執於一個情字。

相比之下,林朝英不得王重陽之心,將自己鎖於終南山畔,古墓之中,雖然頗有氣節尊嚴,畢竟是個痴人。

武當張真人還是小娃娃張君寶時與郭家二姑娘相遇,對她也是“天涯思君不敢忘”。

後來張君寶變成了張三丰,創武當,傳《易筋》,很是與郭二姑娘的故事相匹。

同為暗戀,郭襄與程英也極具不同。

程英把如海深般的情感掩飾得很好,只是在楊過那句“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才忍不住落下淚來。

郭襄不同,她豪邁,能把金釵當了請眾人酒喝;她多情,能以身試法勸服老頑童;她痴情,能毫不猶豫跳下懸崖。

郭襄一生情痴,卻又胸懷爽朗,是真真正正的霽月初開。

相愛之中充滿了彼此的成全,單戀卻全靠自己珍重自己。

04

曾經覺得郭襄“英豪闊大寬宏量”,像醉臥海棠的史湘雲。

又覺得那一襲紅衣在風雪中,“琉璃世界白雪紅梅”,像遊歷八方美不勝收的薛寶琴。

可是,史湘雲“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薛寶琴亦是不列於“痴情司”中的人物。

而郭襄卻只因為十六歲的一場邂逅,逃不了一生的飄零。

這樣的女子,想來生命長河必將曠達超逸,祥瑞壯麗。

可是,金庸卻安排了最讓人掩卷悵然的結局。

是狠心,還是無奈?是憐惜,亦是會心?

也許,金庸的筆早已暗示,那一場遇見如果是註定,那一生的漂泊便也是前緣。

一開始,她只是一個“追星”的少女,聽得傳說便仰望追尋。

然而,在楊過摘下面具的一刻,電光火石,顧盼流連,驚歎怔痴,恍然自失。

那一刻彷彿又穿越到《大明宮詞》裡,小太平在上元燈節的人海中穿行,順手摘下那張崑崙奴面具的一霎那,一瞬的眼神交會便是一生的過錯沉淪。

郭襄的這一場暗戀啊,美得讓人心碎。

便是刻鑿在石碑上的字,年深日久之後也須磨滅,如何刻在心上的,卻是時日越久反而越加清晰。

可是我想,郭襄,不過是因了十六年前的那場煙花,成就了一個女子懷想的年華綺夢。

於是,傾盡一生溯洄尋找那樣大美的生命境界,卻從此不見對手。

除了十六歲遇見的那個人,竟然再無人,可以相視而笑。

終於在某個有霧的清晨,遠見一彎峨嵋新月,想及蛾眉心事,明白原來腳底的追尋不若內心的追索,於是滄海浮游,終能瞭然相忘。

05

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說郭襄最後大徹大悟放下了心中的執念,其實不盡然。

當她於四十歲剃度出家,青絲落盡的那一刻應是還惦念著當初的三枚金針吧。

愛人的承諾總是心口最深的烙印,只是隨著歲月的抽離,昔日的痂在回憶的剝蝕下難免會滲出血來,好在那血卻是嘴邊甜甜的一縷。

她給弟子取名“風陵”,她終究還是忘不了風陵渡口初相遇的美好。

她建立了“黑沼靈狐劍法”,還是忘不了和楊過在瑛姑黑沼泥潭裡有過的短暫溫馨。

她用楊過玄鐵重劍的邊角料打造了鐵指環,時時戴在手上,並讓戒指成了峨眉派的信物,代代相傳。

種種跡象都證明了楊過是郭襄一生都放不下的情、邁不過的劫。

但郭襄並沒有因愛生恨——“得不到的就要毀滅”。

而是用她的善良和豁達,留住了自己心中的愛情,也成全了楊過的美好。

郭襄的單相思有一種詩般的惆悵,是一種聖潔的純淨。

她希望她愛的人能得到幸福,她真誠地祝福楊過,把自己輕輕地放在愛情的外邊。

從風陵渡口初遇,到天涯思君難忘,真真覺得郭襄是金庸筆下至美、至痴的那一片綠葉。

她曾一人一驢,踽踽獨行於山路,走過大江南北,走過最美的韶華歲月,一直走進峨眉山坳,卻一生都未曾走出那份深情。

她的痴,亙古;她的情,彌天。

直令世間多情人悵惘遙思。

那年的煙花,是那般絢爛,美如峨眉山上起舞的迷霧,鑄成了她一生中最刻骨的回憶。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斷腸崖前思故人。

太執著的愛易將人引向孤獨的所在,可這未嘗是一種過錯。

很多時候,愛可以是一個人的事,只要你知道有一個令你心動的人就好,至於他心中所思所想並不那麼重要。

也許,這注定是一場漫長且無盡的等待,但比起平庸碌碌的人生,追夢一生又何妨?

郭襄在等待中開創了峨嵋派,你看,塵埃裡也可以開出花來。

06

楊過當年救下那個襁褓中的嬰兒時,一定不曾想到,這個姑娘後來為了尋他戀他,付出了一生的時光。

郭襄,青春如雲霞,寂寞若煙花,芳心可可,問君知否?

世人都知道郭襄對楊過的情愫,但我們並不十分清楚楊過對郭襄究竟懷有一種怎樣的感情。

我們只看到他用煙花為郭襄點亮了那一夜的星空,然後消失遠去,沒有一絲多餘的語言。

很多人大致覺得楊過對於郭襄的情感,不過正如他對公孫綠萼、陸無雙、程英她們一樣,是類似兄妹或者朋友的感情罷了。

可是,無論是公孫綠萼、陸無雙還是程英,都沒使楊過逃避什麼。

楊過可以很大方的和她們相見,可以與她們江湖彼此,相望相聞。

但郭襄之後,楊過便隱居古墓,絕跡江湖。

我們很難準確定義出那是一種怎樣的情感。

因為命運,這種情感曾有過太多種可能。

以致當它開始時,沒有人會預料到它的結束;而當它似乎結束時,人們又惆悵地希求它能有新的開始。

在我看來,楊過之所以十六年遊跡江湖,而沒有在一個偏僻的角落默默等待,恐怕多少也有寂寞的因素吧。

江湖中有酒,有月,有可以共醉的、和自己一樣的亦正亦邪的朋友。

可是,真正理解他的,又有幾人呢?

或許,楊過同郭襄一樣,只是一個在江湖中流浪的人。

他行事為人往往隨心任性,不拘於時,不困於事。

他往往不被常人認同,卻極易被郭襄理解。

人和人的相交可以有很多種。

可以因一個共同的目的相交,可以因共同的性格相交,也可以因心靈的共鳴或理解相交。

江湖上的相交,多半是前兩種,而楊過與郭襄的相交,恰恰從一開始就是第三種。

07

如果絕情谷底不是水而是石,故事在那一刻便已經結束了。

若是如此,這個故事不過說明了愛情可讓相隔十六年的三個人做出了生死與共的選擇。

可是,水緩衝了一切。

於是,故事的結局一下子被緩衝到了多年之後。

當楊過發現自己沒有死,而郭襄竟在自己身邊,他的第一反應是驚訝。

他或許認為,他已經向郭襄暗示出了自己對她並沒有兒女私情方面的想法,他也相信郭襄已經體會到了。

可是,他發現他的心機白費了,郭襄竟選擇了為自己殉∣情。

而郭襄再遇楊過,第一反應卻是要救下楊過的性命,她手持金針,許下了第三個心願,楊過聽到她的話後,連聲音都顫抖起來。

當時楊過相信小龍女已經故去了。

他或許曾閃過這個念頭:

小龍女已經不在人世,自己為什麼還要活下去呢?

可是,他還是接過了郭襄的金針,答應郭襄不再尋∣死。

他的心靈深處或許已經有了答案,自己選擇活下去,是為了郭襄。

機緣巧合的,楊過在谷底尋到了小龍女。

多年苦守,這份愛情終於修成正果。

或許是因為有些放心不下吧,楊過並沒有隨即便與小龍女在谷底隱居,而是來到了戰火中的襄陽。

此時,他的心中不再只有同小龍女之間的愛情,不再只想著同小龍女長相廝守,不問他人的生死,不問世間的興亡。

看到郭襄將遭火焚,他奮不顧身地進行營救,甚至陷入了九死一生的危險境地。

或許正是郭襄激發了他原本就有的對世間蒼生的那種博愛,使他在救出郭襄後仍然衝入敵陣,奮勇殺敵,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大俠。

這種廣義的愛,楊過是不能透過小龍女的教導獲得的。

08

襄陽城保住了,楊過卻徹底地遠離了郭襄的生命。

他本來不必選擇逃避的。

他也可以和郭襄相望相聞,在江湖相忘。

可是他卻選擇了徹底的歸隱。

從此之後,他再也沒與郭襄見面。

楊過為什麼要如此徹底的躲避呢?

他明明知道郭襄並不奢求什麼。

或許,逃避只是因為他害怕。

或許,他是為郭襄著想。

他希望時間能沖淡一切,他希望郭襄能夠忘記自己,開始下一段感情。

楊過或許沒有想過,既然十六年的等待只是讓自己對小龍女的思念更加刻骨銘心,那麼長久的不相見也無法淡化郭襄對自己的感情。

楊過並不知道,他的躲避從來都無法避免她的惆悵。

沒有結果的愛情造成的傷痛,難於遺忘,不是時間能夠治癒的。

二十四年裡,她從北到南,又從東至西。

她無數次去了終南山,風陵渡,萬花坳,絕情谷這四個和楊過有過美好記憶的地方。

可是她的尋尋覓覓,只落得冷冷清清。

終南山古墓長閉,萬花坳花落無聲,絕情谷空山寂寂,風陵渡凝月冥冥。

所以,金庸寫的結局很美。

終南山後,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

而昔年年少不羈的“小東邪”郭襄,再無人可以在她的生命裡,執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長。

她的花容月貌、嬌俏婉轉在追尋楊過足跡的路途中,在暗中偷換的流年中逐漸韶華逝去。

最終,定格為黃卷青燈,古廟老剎。

青燈照壁,冷雨敲窗,那佛前的油燈燭火為誰而長明?

從此以後,她便也只有“天涯思君不可忘”了,孑然一身,憂傷以終老。

那年的煙花太過絢爛,照亮了襄陽城,也燃盡了那個碧玉女子的一生。

願得有情人,白首不相離。

願冰涼的塵世中不再有悲歌,願你傾心的人也深愛著你。

願你們朝朝暮暮,相伴到終老。

~END~

(圖/網路)

在文字的陪伴中傾訴一顆不曾叛離的心

堅信成長才是女人最終的歸宿

願你能在我的文字裡感受到溫暖和深情

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先秦傳下一部奇書,記載了大量神奇“法術”,卻被列為了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