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有著數不盡的風流人物,他們在不同的領域各領風騷,共同推動中華文明向前發展,一位位歷史名人如一顆顆星辰閃耀在歷史的天空中,我們僅選取百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通過了解先賢的事蹟來感受中華文明之宏闊。

(五十一)魯班

魯班(前507-前444),春秋時期魯國人,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是春秋末葉著名工匠家,被後世尊為中國工匠師祖。在中國流傳著許多他對建築及木工等行業貢獻的傳說,被認為是他設計的工具及建造法則,被沿用至今,是以魯班被後世奉為工匠祖師,為中國上架行、中架行及下架行(合稱三行)工匠均敬奉的先師,戲班亦奉魯班為師。

(五十二)蔡倫

蔡倫(61-121)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程序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 。美國《時代》週刊公佈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五十三)張衡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被後世稱為“木聖(科聖)”。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有《二京賦》《歸田賦》等。

(五十四)華佗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沛國譙縣人(今安徽亳州市譙城區),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與董奉和張仲景被並稱為“建安三神醫”。他是中國古代四大名醫之一,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是中國最早開始進行全身麻醉外科手術的醫生。華佗一生行醫各地,聲譽頗著,在醫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發明了“麻沸散”來輔助外科手術。

(五十五)張仲景

張仲景(約150-約219),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張仲景的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所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這部著作對東亞各國的影響也極大。

(五十六)祖沖之

祖沖之(429-500),出生於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其一生鑽研自然科學,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由他撰寫的《大明曆》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後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五十七)酈道元

酈道元(472-527),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魏時期地理學家,撰有地理著作《水經注》,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因此被稱為中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

(五十八)賈思勰

賈思勰 青州益都(今山東壽光市)人。北魏時期大臣,中國古代傑出的農學家。 曾任高陽太守, 著有綜合性農書《齊民要術》。系統地總結了秦漢以來我國黃河流域的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其取材佈局,為後世的農學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據。該書不僅是我國現存最早和最完善的農學名著,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對後世的農業生產有著深遠的影響。該著作由耕田、穀物、蔬菜、果樹、樹木、畜產、釀造、調味、調理、外國物產等各章構成,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農業百科全書。

(五十九)孫思邈

孫思邈(581-682),他是唐朝時著名的醫師與道士人稱“藥王”或“藥聖”。由於《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的影響極大,因此這兩部著作被譽為我國古代的醫學百科全書,起到了上承漢魏,下接宋元的歷史作用。他的《丹經》書中第一次把火藥的配方記錄下來,是火藥的主要發明者之一!

(六十)畢昇

畢昇(約970年-1051),畢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為中國文化經濟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從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傳遍全世界。活字印刷術繁榮了書籍數量,豐富了百姓的精神生活。

(六十一)沈括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學家,被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稱為中國科學史上最卓越的人物,其《夢溪筆談》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夢溪筆談》是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內容涉及天文學、數學、地理、物理、生物、醫學、軍事、考古及音樂等學科。

(六十二)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臺縣(今河北省邢臺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訂新曆法,歷時四年制訂出了《授時歷》,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曆法。

(六十三)黃道婆

黃道婆(黃婆或黃母,1245-1330),松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市徐彙區華涇鎮)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技術改革家。黃道婆對促進長江流域棉紡織業和棉花種植業的迅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後人譽之為“衣被天下”的“女紡織技術家”。在清代的時候,被尊為布業的始祖。

(六十四)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1951年被列為古代世界名人。其著作《本草綱目》是我國藥物學的空前鉅著,涉及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等,對我國藥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達爾文稱讚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六十五)徐光啟

徐光啟(1562-1633)中國明末科學家、農學家、政治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之一。其編著的《農政全書》《幾何原本》,影響很大。徐光啟接觸了當時來中國傳教的耶穌會會長利瑪竇,併成為教會中最為得力的干將,被稱為中國天主教“三大柱石”之首。對西方宗教的傳入,做出了很大貢獻。

(六十六)徐霞客

徐霞客(原名弘祖,1587-1641),字振之,號霞客,出生於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明朝末地理學家、探險家、旅行家和文學家,與馬克·波羅被譽為“東、西方遊聖”。徐霞客遊歷考察的三十多年間,先後四次進行長距離的跋涉,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徐霞客的遊歷,不僅是為了尋奇訪勝,更是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他在山脈、水道、地質和地貌等方面的調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並著有代表作《徐霞客遊記》等。

(六十七)宋應星

宋應星(1587-約1666),出生於江西奉新縣北鄉雅溪牌坊村,明末清初時期傑出的農學家、博物學家。他一生致力於對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科學考察、記錄與研究,收集了豐富的農學和博物學資料。他的著作涉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不同學科,其中編著的《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六十八)華蘅芳

華蘅芳(1833-1902),字若汀,中國清末數學家﹑科學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江蘇無錫縣盪口鎮(今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鵝湖鎮)人。1861年為曾國藩擢用,和同鄉好友徐壽(字雪村)一同到安慶內軍械所,繪製機械圖並造出中國最早的輪船"黃鵠"號。

(六十九)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字眷誠,號達朝 。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修鐵路工程。他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設“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著有《鐵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

(七十)呂不韋

呂不韋(?—前235),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滑縣)人。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早年經商於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將秦國質子異人帶回秦國,扶植其成為秦莊襄王后,被拜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包含八覽、六論、十二紀,匯合了先秦諸子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史稱“雜家”。

(七十一)胡雪巖

胡雪巖(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順官,字雪巖,出生於安徽徽州績溪。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幫助左宗棠組織“常捷軍”、創辦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時,為他主持上海採運局局務,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達1195萬兩,採供軍餉、訂購軍火,並做情報工作。胡雪巖在杭州創立了“胡慶餘堂”中藥店,制“避瘟丹”、“行軍散”、“八寶丹”供軍民之需,藥店傳承至今,贏得“江南藥王”之美譽。

(七十二)張謇

張謇(1853-1926),字季直,號嗇庵。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 張謇主張 “實業救國”,是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一生創辦了20多家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

(七十三)顧愷之

顧愷之(348-409),東晉畫家,繪畫理論家。在中國繪畫史上,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被尊為畫祖的顧愷之和他的卷軸畫最具有代表性。其《洛神賦圖》對後世中國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顧愷之的“以形寫神”等論點,以及提出的“六法”,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七十四)嵇康

嵇康(224-263),字叔夜。譙國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康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成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袁宏列其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蹟與遭遇對於後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嵇康工詩善文,其作品風格清峻,反映出時代思想,並且給後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又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今有《嵇康集》傳世。

(七十五)吳道子

吳道子(約680-759),吳道子是一位全能畫家,有“畫聖”之稱。同時吳道子是中國山水畫之祖師。他創造了筆簡意遠的山水“疏體”,使得山水成為獨立的畫種,從而結束了山水只作為人物畫背景的附庸地位。吳道子的出現,是中國人物畫史上的光輝一頁。

(七十六)閻立本

閻立本(約601—673),雍州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人,唐代政治家、畫家。其擅長工藝,多巧思,工篆隸書,對繪畫、建築都很擅長,繪畫線條剛勁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著,筆觸較顧愷之細緻,人物神態刻畫細緻,被時人列為“神品”,代表作品有《步輦圖》《歷代帝王像》等。

(七十七)陸羽

陸羽(733-804),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全唐文》中撰載有《陸羽自傳》。曾編寫過《謔談》三卷。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為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七十八)趙孟頫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被稱作“元人冠冕”,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七十九)徐渭

徐渭(1521-1593),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徐渭多才多藝,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青藤畫派"之鼻祖,其畫能吸取前人精華而脫胎換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無所不工,以花卉最為出色,開創了一代畫風,對後世畫壇(如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等)影響極大;書善行草,寫過大量詩文,被譽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諳音律;愛戲曲,所著《南詞敘錄》為中國第一部關於南戲的理論專著。另有雜劇《四聲猿》、《歌代嘯》及文集傳世。

(八十)唐寅

唐寅(1470-1524)字伯虎,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 唐寅的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

(八十一)鄭板橋

鄭板橋(原名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朝學者、書畫家、“揚州八怪”代表人物。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至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鄭板橋集》等。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八十二)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後期大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擅畫山水,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存世作品有《巖居圖》《明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 著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戲鴻堂帖》(刻帖)等。

(八十三)王羲之

王羲之(約303-約361),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其《蘭亭序》名震千古,其章法為古今第一!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八十四)王獻之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書聖”王羲之第七子。王獻之自幼隨父練習書法,以行書及草書聞名,但是在楷書和隸書上亦有深厚功底。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並有“小聖”之稱。還與張芝、鍾繇、王羲之並稱“書中四賢”。

(八十五)張旭

張旭(約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代書法家。他擅長草書,喜歡飲酒,世稱“張顛”,與懷素並稱“顛張醉素”,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又與賀知章等人並稱“飲中八仙”,其草書則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

(八十六)顏真卿

顏真卿(709-784),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他創立的“顏體”楷書是“楷書四大家”之一。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顏體”筆勢雄偉、超神入聖,譽為行草第一,在書壇上巍然屹立,受到世世代代人們喜愛和摹仿。

(八十七)柳公權

柳公權(778-865),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家、詩人。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融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傳世。

(八十八)歐陽詢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

(八十九)黃庭堅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黃庭堅提出“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等詩學理論,對宋詩和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其作品有《山谷詞》《登快閣》等。

(九十)米芾

米芾(別名米襄陽、米南宮等,1051年-1107年),字元章,時人號海嶽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出生於湖北襄陽,祖籍山西,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創立了“米點山水”,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米芾以書法名世,以行書成就最大,也擅長篆、隸、楷、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能達到亂真程度。他曾被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是集書畫家、鑑定家、收藏家於一身的全才。他的存世作品主要有《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等。

(九十一)張陵

張陵(34-156),一名張道陵。張道陵建立的五斗米教(天師道)是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他撰寫了《老子想爾注》等二十四道書,並以符水等治病,發展教徒。他在裝扮上是穿黃色道袍,佩劍。持印與戴符,成為天師道傳教的最重要嫡傳信物。

(九十二)慧能

慧能(638-713),也有稱作“惠能”,中國佛教禪宗六祖。慧能作為在我國曆史上有重大影響的思想家之一,英國曾把孔子、老子和慧能,並列為“東方三聖人”。慧能為禪宗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對於後來各派禪師建立門庭,影響極大。像法眼宗遠傳於泰國、朝鮮,像雲門宗、臨濟宗遠播於歐美。

(九十三)道安

道安(312-385),實為中國佛教中國化的奠基者。道安對佛教中國化的貢獻包括組織僧侶、科制佛經、制定戒規、以釋為姓、整理佛典、編纂經錄,綜攝佛法等等,這些措施確定中國佛教的發展方向。

(九十四)法顯

法顯(337-422),俗姓龔,平陽武陽(今長治市襄垣縣)人,東晉高僧、旅行家、翻譯家。早在399年,法顯等從長安出發,經西域至天竺,遊歷20多 個國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前後歷時14年,於義熙九年歸國。

(九十五)玄奘

玄奘(602-664),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玄奘取經是歷史上的一個壯舉。他並不是第一位去天竺取經的僧人,但他的成就特別大,影響特別大,具有的文化意義特別深遠,是中國的文化巨人,也是世界的文化名人。

(九十六)鑑真

鑑真(688-763),江蘇揚州江陽縣人,中國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傳人,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著名醫學家,被日本人民稱為“天平之甍”。日本僧人榮睿、普照敦請鑑真赴日傳佛,鑑真欣然應允,並克服種種困難,先後六次始獲成功。他攜帶佛經、佛具及佛像,於天寶十二年(753年)抵日本。此時鑑真雙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揚佛法,傳播中國文化並以其豐富之經驗,講授醫藥知識,特別是他所帶之香料藥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東大寺正倉院仍儲存有其遺蹟。

(九十七)丘處機

丘處機(1148—1227),字通密,道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今屬山東省)人,道教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養生學家和醫藥學家。丘處機為南宋、金朝、蒙古帝國統治者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所共同敬重,並因以74歲高齡而遠赴西域勸說成吉思汗止殺愛民而聞名世界(行程35000裡)。

(九十八)陳勝

陳勝(?-公元前208年),字涉,秦末陽城(今河南商水)人。發動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是中國農民起義第一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率九百人揭竿起義,佔領陳郡以後,乃正式稱王,定國號為“張楚”。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農民建立起來的政權。

(九十九)張角

張角(?-184年),鉅鹿(秦治今河北平鄉、東漢治今河北寧晉)人。 中國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軍"黃巾軍"的領袖,太平道的創始人。他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傳《太平清領書》(即《太平經》),遂以宗教救世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觀念和社會政治思想,組織群眾,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自稱"天公將軍",率領群眾發動起義,史稱"黃巾起義"。

(一百)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出生於廣東花縣,太平天國天王,清末農民起義領袖。1851年領導發動金田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號稱天王。1853年定都南京,並將南京改名為天京。在主權原則上,其對滿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簽訂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一概不予承認,並積極抗擊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對清王朝乃至整個近代歷史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1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精彩黃驊人|劉世昌:地道莊稼漢揮毫盡享筆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