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水滸傳》中,有一個推動宋江完成人生質變的小人物,他就是江州書生黃文炳

《水滸傳》第39回,正是黃文炳發現了宋江在潯陽樓上題寫的“反詩”以及街上那首童謠裡的秘密,然後向官府告密,將宋江捕獲歸案。

從此,宋江徹底斷了迴歸正常生活的念想,走上了佔山為王、落草為寇的人生不歸路。

黃文炳是個有心人,而且有一雙善於發現細節的眼睛。

在潯陽樓上吃飯喝酒的人那麼多,唯獨他發現了宋江這首詩中的貓膩。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在街上聽到童謠的人那麼多,唯獨他發現了這裡面暗指宋江:

“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

宋江為人謹小慎微,從不輕易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但這首小詩卻正好反映了對朝廷的不滿。同時,這也是一段歌以詠志的文字,說明宋江與黃巢這樣的草莽英雄心有慼慼焉。

黃文炳抓住宋江,靠的是一些蛛絲馬跡以及他超強的推斷力。

同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在明朝文學家馮夢龍所著的《智囊全鑑》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歷史故事:

三國時,孫權襲殺關羽,奪取了荊州。荊州下轄的武陵郡有一個叫樊伷的人,誘導附近的各異族起兵作亂,聲勢浩大。

武陵郡的都督請求孫權派遣萬人以上的兵力前來討伐樊伷。孫權準備應允,又專門諮詢了謀士潘濬的意見。

潘濬說:“有這必要嗎?對付樊伷這樣的角色,五千人足矣。”

孫權不解:“當地的官員都說要派萬人以上的軍隊過去平叛,你怎麼就那麼輕視樊伷呢?”

潘濬答:“據我所知,樊伷善於誇誇其談,實際上卻沒有什麼本事。”

“有一次,他置酒宴招待州里的人,可是一直等到中午,還沒有看到酒肉上來。結果當時就有十餘人離席而去。看清此人的面目,就像看侏儒只需要看他的一截身子一樣。

孫權聽後大笑,隨即派潘濬領兵五千出征,結果不久就力斬樊伷。

潘濬看清了樊伷,用的同樣是“管中窺豹”的辦法:

他連一個小小的酒宴都安排得如此不妥當,又怎麼能夠成就更大的事情呢?

我們常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人連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麼能夠成就複雜的事情?

因此,潘濬才斷言,樊伷本身能力欠佳,根本就不是起兵作亂的料。

結果,事實果然如其所言,他只用了五千兵馬就將樊伷之亂平定。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要重視細節,於細微之處發現真章。

當然,潘濬能夠看到事物的細節,並能從細節中推敲事物的本質,這也是由他的能力、見識等因素決定的。

還有,許多人可能也有這樣的見識,但卻缺少認真觀察的態度,所以也就意識不到問題的存在,因而也就缺乏對事物發展的預判和前瞻性。

再回到宋江、黃文炳的例子。黃文炳雖然是《水滸傳》中的反派人物,但因為他心細如髮,見微知著,推理能力也極強,因此能以從童謠和詩歌中料定宋江的反意,在之後他又一眼看出了吳用偽造信件中的破綻。

如果黃文炳這樣的人能被放在合適的位置,那他必定能夠成就一番大事。

見微知著,從細節中發現關鍵點,從而預測未來,這需要一定的能力和見識。而能力和見識,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需要後天的學習和實踐。

《智囊全鑑》這本書,恰好就是一本很好的學習素材。

《智囊全鑑》一書由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編寫,彙集了近300個充滿通俗性、哲理性、趣味性的小故事,堪稱中華文明的一片智慧海洋

多讀《智囊全鑑》,對我們的事業和生活非常有幫助。

12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什麼是人生?什麼是好人?什麼才是好書?這本書給了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