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楊樹軍專欄】

失敗的孔子,偉大的老師

當別的孩子在玩過家家的時候,孔子的玩具卻是那些祭祀用的禮器。孔子年少而好禮的名聲很快就傳開了,公族子弟開始投在孔子門下學習禮儀。

在孔子看來,禮儀是用來治國平天下的,作為學校課程算是宰雞之牛刀。陽貨是當時魯國位高權重的大人物,某一天他在家設宴招待士子。孔子當時還在為母親穿孝,陽貨盯著孔子腰上的麻繩,說:“我這裡正招待士子呢,今天不接待孝子!”

我們不知道孔子那次是去學習禮儀呢、還是去蹭飯——陽貨那“貨”的話果然很難聽,跟他學禮也學不到好。

孔子的禮儀究竟是跟誰學的?孔子二十多歲的時候有沒有去拜見過老子,誰也說不清楚——事實上,“老子”是誰、他跟《老子》作者之間是什麼關係都不確定。但這位“老子”多半透過某種方式影響過孔子。除此之外,晉國、齊國和楚國是當時的3個大國,處於它們之間的魯國只能小心翼翼、左右為難。魯國的處境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孔子“三觀”,這也是最好的學習資源。

孔子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商的第一代王成湯,地道的聖人之後,但到孔子這裡已經落魄到底了。貧且賤是孔子身上的標籤,也是他的某種資本,他因此有機會學習很多常人學不到的技能,比如喂牲口、看倉庫。或者為生計,或者為理想,我們幾乎可以確認孔子在26歲的時候就開始開壇講學,那算是中國最早的民辦學校了。

如果說孔子一開始就立志於教書育人似乎並不確切。在當時,讀書然後做官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因為做官還沒有成為貶義詞。孔子35歲的時候去過一次齊國,之前齊景公訪問魯國時已經領教過孔子的學問,這一次孔子還提出了自己最重要的政治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君臣父子各安其份,各得其所。景公深以為然,並打算重用孔子。但齊國的晏嬰堅決反對,甚至計劃除掉孔子。

此時魯國的情況也是一團糟,孔子決定回家讀書。這時有大批年輕人投奔在孔子門下。

孔子是聖人,但他似乎並不滿足於做一個教師。從政,或者說推行其政治主張一直都是他的首選項。為了從政,依附於叛軍都曾是孔子的選項。假如政治清明,他完全可以放棄教書育人——或者從政期間時間優裕的話再研究點學問,大概就是孔子的理想人生了。

孔子52歲時終於等來了他人生最輝煌的3年——攝行魯國相事,文備武事皆有成就;升任魯國司法部長7天后他就誅殺了少正卯,曝屍三日,大快人心。他還想拆除魯國三家實力最強公卿的城牆,目的是削弱他們的實力,但這次“強拆”事件成了著名的爛尾工程。旁邊的齊國卻從中感覺到了某種威脅,他們透過賄賂的方式就讓魯君疏遠了孔子。

這已經算是孔子最轟轟烈烈的時期了。那幾年,他前呼後擁、公務繁忙,應該也沒什麼多餘的時間教書育人。

55歲時,孔子在已經不宜出門的年齡選擇了長途跋涉,時間長達14年之久。說是去推廣自己的政治主張,實際上就是出國找工作。顛簸了十多年,在衛國和陳國斷斷續續工作了八九年,腳步始終沒有離開今天的山東、河南,總之就是不順。儘管仕途不順,孔子學堂在變成行走模式後卻一直在開門營業——許多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的學生來到了孔子身邊。

孔子似乎從一出生就在為成為一個偉大教師而努力,只是他自己並未意識到這一點——事實上,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努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他相信自己可以拯救世界,恢復西周盛世。好在他這方面沒有太多天賦,或者說當時的現實不允許他有太多作為,這使得他最終有機會成了一名偉大教師。

如果機緣巧合,孔子當然有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司法部長——他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魯國若干年,但天下禮壞樂崩的大勢誰也改變不了。

說到底孔子最大的成就就是他老師的身份——儘管他自己並不甘心於此。至聖先師、萬世師表都是歷史賦予他的角色,但這些都算是無心之柳。在孔子的年代,他從未想過當聖人,甚至連次一等的“仁人”他都說“豈敢”;他在茲念茲的是推行文武大道,但他更希望自己是個有用的人——如果不能從政,教書育人也算是發揮餘熱吧?終其一生,孔子以讀書人自居,優點就是好學,他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潔身自好的君子。

今天的問題是我們太想成名成家了。放眼望去,滿地都是比孔子還牛的大師、名師。他們心靈空虛、慾望滔天,怎麼看都像是騙子。統共只有手掌大的空地,硬是建起了百米樓房——危樓高百尺,鳥都不敢去!

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叫帝嚳,他的一個妃子曾經吞下一隻鳥蛋後生下了契,他就是殷人的始祖。帝嚳的另一位妃曾經踩在一個巨人的腳印上受孕,生下了棄,他便是周人的始祖。這樣的“史實”被司馬遷堂而皇之地記在了《史記》中——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孔子並不光彩的“來歷”全是後人的附會嗎?佛陀也是聖人,信徒們相信他的不同凡響也是從他的降生開始的。摩耶夫人四十五歲的時候,夜夢一隻六牙白象自左肋進入其腹內,不久,夫人懷孕的喜訊就傳遍了王宮。懷孕期滿,根據習俗夫人回孃家分娩,當途經迦毗羅城外的藍毗尼園的時候,孩子由她右肋間降生。他就是後來的釋迦牟尼佛。

我們賦予某些人特殊的身世,是希望藉助於他們身上的光環完成更偉大的使命。但幾乎所有跟孔子直接相關的材料都表明:這個2500年前的讀書人跟偉大無關。他有理想,有行動,既不偉大也不可笑。跟學生在一起的時候他有說有笑,在當政者面前或苦口婆心,或掉頭而去。他風餐露宿、口乾舌燥,大部分時間卻都在碰壁;他運氣一般,只是在無意中成就了自己無比輝煌的人生。

我們可能永遠無法還原一個聖人煉成的方式,但我們知道作為一個不成功的從政者,孔子終於明白:跟學生在一起比想象的還要完美,沉浸其間,不再想著逃離,這裡便是他永久的樂土。

作者簡介:校長,已出版作品包括《子曰·我曰》《村裡最好的學校》等。

20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聲聲慢·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