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道德經》:世間因果不虛,有道之人才得天助。

有這樣一句話,叫:“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這句話包含了這樣一層意思:對於卑鄙於的人來說,卑鄙這個手段就是他橫行於世間的武器,他可以透過不守底線的手段,盡情的掠奪自己想要的利益,而且能夠屢屢得手。

這是很多人都體會過的一個現象,所以在生活中很多所謂守底線的人卻未必有好的結果,而不守底線的人卻可以獲取很多好處,很多人甚至都在抱怨:“我倒不如放下自己的底線,去做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倒也活的舒服。”

那麼真相真的是這樣嗎?不守道義的卑劣行為,真的是人生百無阻攔的“通行證”嗎?其實真相併非如此。

不守底線的人可以透過卑劣的手段來達到目的,但是最終塑造的結果一定是不易察覺的深淵,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天道規則,叫做:因果不虛。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善良的出發點以及正確的手段才能獲取好的結果,所有以自私自利的卑鄙手段為核心的行為,最終都需要自己付出代價。

即便有些人能透過卑鄙的手段獲利,那也僅僅是一時之間的歡愉,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他所失去的一定會大於自己所得到的。

在東漢末年,孫策任用呂範作為自己的財務經理,掌管著東吳集團的財政大權。

孫策當時也算是叱吒風雲,他的弟弟孫權當時因為年少,仗著哥哥的勢力也沒少幹壞事,比如說偷偷的跑到財務經理呂範這裡要錢,而呂範從來沒有私自批給孫權零用錢,每次遇到這種情況,就一定會請示孫策,對孫策說到:“小少爺今天又要出去瀟灑,能不能批給他一些銀子?”

就這樣,孫權的每一筆零花錢都要經過孫策的允許才能拿到手,因為這個事情孫權沒少抱怨呂範。

後來孫權長大之後,到陽羨任縣令,脫離了哥哥的監管,這時的孫權像脫韁的野馬一樣,覺得自己有了自由,就開始建立小金庫,以備私用。

孫策知道自己弟弟的脾性,就時常過來查弟弟的賬,而這個時候監管賬本的是功曹周谷,周谷有一些能力,但是性格圓滑,每一次看到孫策來查賬的時候,總是故意塗改賬目,造成假單據,讓孫策沒有理由去責怪孫權,孫權打心眼兒裡感激周谷,覺得給自己行了很大的方便。

後來又過了很久之後,當孫權接替孫策掌管東吳集團的大權之後,在選擇財務總監的人選時,選用呂範而不用周谷,因為他知道呂範忠誠而周谷卻善於耍詐。

周谷怎麼也沒有想到,曾經自己把這個小少爺照顧的面面俱到,甚至還包庇小少爺的罪行,但是他得勢之後沒有重用自己,還把自己晾在一邊。

這個世界存在著一些荒唐和渾濁,就好像魯迅說的一句話:“當渾濁成為常態,清醒也是一種罪”,在很多情況下,這個世間都存在著許多不公平的狀態,但是渾濁只是一時的亂象,最後一定都會還原真相。

就像世間的誹謗和汙穢,不管當時顛倒了多少黑白,最後都會像浮雲遮日一般原形畢露,因為這是天道平衡的規則。

《道德經》之中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個世界不分親疏,但是會偏向於每一個奉守道義的人。

“道義”,包含的不僅僅是天地之間玄幻的“道”,也包含著人生奉守品德的“道”。

所有背離道德而存在的事物都會自食惡果,所以沒有任何錯誤能走得長遠,只有適應道義規則而存在的事物,才能走得足夠長遠。

在歷史上,不乏小人當道的局面,但是當所有的問題走到最後的時候都會迴歸清白,因為既然是錯誤的東西,就不可能永遠存在。

那些不修德政的昏君,總是重於財利,貪圖享受,沒有以德修身,更沒有德治天下,嚴重者甚至縱容手下搜刮民脂民膏,一時之間導致民不聊生,哀嚎遍野,比如當時的紂王,興建酒池肉林,殘害忠良百姓,貪圖酒色之中,最終咎由自取,迎來了武王伐紂的悲劇結局。

在這一幕來臨之前,紂王的荒唐對於整個時代來說都是災難,造成了一片渾濁的時代亂象,但是渾濁到極致的那一刻,恰恰是否極泰來的前兆。

由此可見,任何一個時代昏庸到極點,就會被另一個朝代所顛覆,因為任何一種不符合道義的行為都會走向覆滅。

人生也是如此,任何一種不符合道義的行為,最終都會形成自己人生的“深淵”,所以奉守道義,以德修身,才是人生最正確的行為

15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美農 | 意在桃源痴絕處——羅素民徽州古村寫生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