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對相火的闡述,主要包括生理和病理兩個方面。
一.相火的生理人身之火,不外乎君火、相火。君火即指心火。因心為君主之官,故謂之君火。丹溪認為相火受心的支配,相行君命故曰“相”。同時它又具有動的特點,“凡動皆屬火”,故謂之相火。
朱氏認為相火的表現形式是:“生於虛無,守位稟命,因其動而可見。”意思是說其不同於一般的燃燒之火。相火本身雖然肉眼看不見,但透過臟腑的功能活動和異常的病理變化,可以使人感覺出有火的徵象。相火為人身動氣,是生命活動的動力。天之所以能生化萬物,是天體運動的結果;人之所以有生命力,亦在於機體內部的運動,這種運動所以能夠維持,則是由於相火的存在,所以他說:“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由此可見,丹溪所謂相火,並不神秘,只不過是人體生生不息的機能活動而已,故正常的相火是不能瀉的。
相火所居部位,“具於人者,寄於肝腎二部,肝屬木而腎屬水也。膽者,肝之腑;膀胱者,腎之腑;心包絡者,腎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腎之分,皆陰而下者也。”說明相火主要寄於肝腎二髒,它如膽、膀胱、心包絡及三焦亦藏相火。此為丹溪綜合了劉完素、張從正、李杲諸家之說而提出來的,成為後世言相火的根據。
二.相火的病理變化相火主動,為人身動氣,但相火之動要受五臟的節制與限度,只有五臟“動而中節”才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如果失節而妄動,則病變叢生,成為危害生命的賊邪。朱氏認為相火有節與失節都受制於君火,如君火靜謐,則相火潛伏閉藏以發揮其正常功能;君火不寧,就導致相火妄動。人處氣交之中,多動而少靜,外界事物又時時感應於心,故君火動易而靜難,因此相火亦常亢而為害。誠如朱氏所云:“相火易起,五性厥陽之火相煽,則妄動矣。”相火妄動則消灼人體真陰,進而產生病變。震亨謂:“火起於妄,變化莫測,無時不有,煎熬真陰,陰虛則病,陰絕則死。”這種火為害甚暴,已非動氣之火,而是食氣之賊,故稱相火為"元氣之賊”。
引起相火之原因,主要是人之“情慾無涯”。“夫以溫柔之盛於體,聲音之盛於耳,顏色之盛於目,馨香之盛於鼻,誰是鐵漢,心不為之動也”。凡此溫柔、聲音、顏色、馨香諸物慾,皆是能起相火妄動之外在因素,朱氏認為七情六慾之傷激起臟腑之火(即“五性厥陽之火”),然後煽動相火。心主神,心火為君火,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故朱氏特別強調心火之動與相火妄動兩者的密切關係,指出:“二髒(肝、腎)皆有相火,而其繫上屬於心。心,君火也,為物所感則心動,心動則相火亦動。”此外,房勞過度、飲食厚味、情志過激等也是引起相火妄動之原因,“醉飽則火起於胃,房勞則火起於腎,大怒則火起於肝……”
結語:丹溪所言相火妄動,是指人體功能過於亢奮的一種病理狀態,它能耗損陰精、損傷元氣,對人體危害甚大;丹溪所言之相火,為人體功能活動的推動力,對人體十分重要。故丹溪的相火論,也是其滋陰降火法及預防、攝生思想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