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大書法家于右任先生一生淡泊,以近百歲高齡駕鶴而去。生前有友人問及箇中秘玄,他總以客廳牆上高懸的一幅字畫來作答——中間一幅寫意蓮花,一池清涼妙世界;旁邊是一副對聯,詞曰:

不思八九(上聯)

常想一二(下聯)

如意(橫批)

作家林清玄先生對此詮釋:“我們生命裡面不如意的事佔了絕大部分,因此,活著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樂的、欣慰的事情,我們如果要過快樂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其實,“常想一二”能追溯到更遠。

宋朝辛棄疾曾慨言:“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晉人羊祜也曾留文:“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

必然與偶然共同構成了這個世界:每個人在短暫的生命中會五味雜陳,這是必然。特定的瞬間會風清月白,這可歸於偶然。前者為八九,後者屬一二。

如果你我徹底開啟心扉,定會發現天地間比自己不幸的人比比皆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不容易,能證明自己的不容易則更不容易。我們之所以沒有發現別人的痛楚,很大程度上在於無數的生命個體在各自的通道中穿梭,平行前進。互不相涉,故白天不懂夜的黑。

宋朝費袞《梁溪漫志》卷十留詩“別人乘大馬,我獨騎驢子。回首擔柴漢,心下較些子。”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如此並非是人們一味的自我麻醉,而是對現實的清醒認識。幾十人的財富抵幾十億人,有人一世抵庸眾百代……無論如何,既然來到紅塵,當在有限中竭力活出無限才是。

“即使把我裝在小小的火柴盒裡,我也是這無限宇宙的主宰者。”這是莎士比亞的狂語嗎?九天居士並不這樣看。一個人只有懷抱陽光和信心,才有可能在泥淖裡生出蓮花!才有可能在水窮時坐看雲起。

“八九”,吾欲避而不能也。沒有了“八九“,紅塵煉心從何而來?不思八九”,方可在無情的世界裡深情地活著。

“一二”,吾欲吞而不能也。沒有了“一二”,天心月圓不復存在。“常想一二”,方可在不完美中感悟真正的完美。

“常想一二”,我看到了四時花開……

10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小說《風聲》:歷史洪流中的無聲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