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文\竺冰落

“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會懂得《風聲》給你的大堅韌和大智慧。”

麥家的《風聲》以廣袤複雜的歷史為背景,採用不同角度的敘事,將創作的凝聚點放於個人身上,以個體視角來觸控、感知歷史,從而凸現出作家對革命歷史的獨立思考與深度追問,體現出革命人士的無聲吶喊,激勵後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風聲》是當代作家麥家創作的長篇小說,發表於雜誌《人民文學》2007年第10期,首次出版於2007年10月。本書曾獲《人民文學》雜誌優秀長篇小說獎,作家個人也因此獲得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小說家獎。

該小說從不同的敘事角度講述了中共地下工作者“老鬼”的故事。小說以日偽追查打入其內部的“老鬼”為切口,將特情、偵破等故事要素與小說藝術、人性的發掘熔鑄一爐,故事發展撲朔迷離、險象環生,充滿理性與情感的高強度較量。

麥家,本名蔣本滸,中國當代作家、編劇。1964年出生於浙江富陽,曾從軍17年,畢業於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和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創作系。1986年開始寫作,後因《解密》為讀者所知,曾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第六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中短篇小說《陳華南筆記本》《兩位富陽姑娘》,小說集《紫密黑密》《地下的天空》《讓蒙面人說話》等。

這本書語言、心理描寫細緻入微,並附以對話、獨白,全方位展現出歷史背景下人性的不屈和對革命事業追求的無聲吶喊。中國取得今日之成就,離不開這種精神。這種為了革命事業不顧一切的獻身精神讓中華崛起,為萬世開太平。因此,每一個讀者都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去感受革命成功的不易,從而繼續為中華事業而努力奮鬥。

小說《風聲》用多層次敘事視角突出小說內涵。文字《風聲》主要分為三部分:上部“東風”,下部“西風”,外部“靜風”。故事發生於日偽時期。上部“東風”透過潘教授之口轉述從其父潘老(李寧玉的哥哥)那聽到的“老鬼”的故事;下部“西風”是“我”採訪“老鬼”故事當事人之一顧小夢(潘教授的母親、李寧玉的朋友)而得知的故事另一版本;外部“靜風”是“我”對整個事件進行辨析與推理。三個部分雖然從不同角度,但共同還原出歷史的本真。

第一,小說背景、內容、人物

故事發生在日偽時期,地點位於杭州西湖邊的裘莊。全書圍繞找出潛伏於國民黨內部的“老鬼”(共產黨)這個懸念來組織全文。小說各部分採用了較為獨立的敘述結構,作者從三個角度來寫作。首先,從潘老角度來描述“老鬼”李寧玉;其次,從顧小夢的角度來展現“老鬼”李寧玉,向讀者展示出一個更真實的人物形象。最後,從旁觀者的角度來客觀展現“老鬼”李寧玉。小說看似混亂,但實則有條不紊。本文采用的是一種很後現代的多元主義風格,背後的邏輯是承認真相是無限的,而能夠被記錄下來的歷史記憶只是一種“小真相”。確實,文學的真實是最高階的,而本書作家就真實地還原了歷史的本真。畢竟,角度不同,看法也會不同。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感受,從而表達不同的情感。

無論角度如何不同,我們既能從這篇小說中感受到共產黨人“老鬼”李寧玉的心思縝密、處亂不驚、智勇雙全、視死如歸,也感受出她的緊張、無助、神經質和幾近崩潰。人物足夠全面、真實,才讓讀者更加感同身受。“老鬼”李寧玉,作為共產黨深入敵人要害部門的諜報人員,放棄了女性正常的情感與家庭生活,與親哥哥潘老假扮夫妻身份,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重要的任務。當最大的危險來臨時,她不但要保全自身,還需要把重要的情報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傳遞出去。但她最終還是成功了,向我們展示出一個真實可信的共產黨女諜報工作者的形象。

第二,小說結構

小說結構採用的是並列式,分三個部分來全面展示“老鬼”李寧玉的正面形象。小說不斷設定懸念,讓讀者的心情也跌宕起伏。文中多次鋪墊、伏筆、照應,用細膩的心理描寫來展現日偽時期共產黨諜報人員生存的如履薄冰。小說分三個部分,每個部分均按照線狀結構來由始至終、由頭至尾,由開端到結局,一步步向前發展。

三個部分為讀者全面地展示出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抱負的共產黨諜報工作者。小說分別用共產黨、國民黨和“作者”對歷史上同一故事的三種不同述說,即典型的“羅生門”式敘事結構展開,同時,小說結局開放,從而使小說懸念迭出,故事也愈發撲朔迷離。

第三,小說主題

小說以信念為主題,多次以全知的視點讓“老鬼”吐露心聲:“老鬼望著窗外,心裡像夜色一樣的黑。他/她並不擔心自己的生死,因為他/她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她擔心的是老K和同志們的安全…… 。”共產黨人“老鬼”在關鍵時刻,並未退縮,而是即使犧牲生命,也要堅持完成任務。這其中體現出的是人性的光輝和信仰的力量。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確實,信仰對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都有強大的作用。信仰是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和最高層次的精神追求,也是支配人的行為的精神力量。正是對革命鬥爭的絕對信仰才鑄就了“老鬼”李寧玉的錚錚鐵骨。即使面對屈辱,乃至敵人的嚴刑拷打,依然初心不改,堅持完成任務。同樣,也正是對革命事業的執著追求和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才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之路。

第四,小說《風聲》與電影《風聲》的比較

喬治·布魯斯東所指出的: “小說與電影像兩條相交叉的直線,在某一點上重合,然後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在交叉的那一點上,小說和電影幾乎沒有區別,可是當兩條線分開後,它們就不僅不能彼此轉換,而且失去了一切相似之點。”

小說《風聲》具有強大的敘事力量,引人入勝;而電影《風聲》的表現力比小說更強。畢竟,小說講究語言藝術,電影講究視聽藝術。兩者各有優缺點,所以,我們都應學會欣賞各自的閃光點。《風聲》小說是成功的,電影也是成功的。雖然兩者所展現的側重點不同,但都展現出共產黨人之大無畏精神。不過,相比之下,電影中共產黨人“老鬼”形象的塑造要更為完美,即永遠無畏、永遠機智、永遠大義凜然。

電影情節與小說情節並不相同,電影《風聲》中“老鬼”設定為顧小夢。電影結尾處有一段“老鬼”顧小夢的獨白讓人印象深刻,即“我的肉體即將隕滅,靈魂卻將與你們同在。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是的,共產黨人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唯願精神永存。這種情況下,“老鬼”是完美的,令人敬仰的,但不夠真實。此外,電影過分渲染酷刑場面而冷落了小說的智力博弈。小說則多為心理描寫,以語言為工具,從而給讀者無限想象的空間。因此,兩者各有優劣,還需讀者自行細細體味。

本書讀完,讓人久久沉思。革命的成功,從來不是偶然,而是千千萬萬中華兒女不斷努力奮鬥的結果。國家有難,我們當義不容辭為國奉獻;國家平安,我們也應居安思危、勉勵自我。

歷史雖已過去,但我們中華兒女當銘記歷史,感恩革命人士的奉獻,繼承傳統革命奉獻精神,為祖國的未來發展不斷增磚添瓦。中華之崛起重任,就在我們的肩上。我們要不忘初心、勵精圖治,爭取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肆虐全世界,給全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但中國在面對疫情時毫不猶豫、快速行動,堅持人民至上,科學防控,加強國際合作,展現中國精神。《易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種剛健進取、發憤圖強、不屈不撓的精神能夠讓中華民族在遇到艱難險阻時勇往直前、不斷攻克難關。

世間多難,人生多險,我們註定孤獨,我們也註定堅韌。是的,國家的發展就如人的一生,都會有艱險,但只要我們鼓足勇氣、勇敢起來,就終將戰勝一切。共產黨諜報工作者於歷史洪流中的無聲吶喊必將指引中華民族步入康莊大道!

#書評##書評影評##書評是什麼#

1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致女人:別愛太滿,物極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