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學之“忍”字訣:四個故事,告訴你“忍”字的精髓,恍然大悟。這四個小故事,蘊含著厚黑學的一條大智慧,深刻透徹!這條大智慧正是“忍”字的精髓。那麼,“忍”字的精髓又是什麼呢?我們還是先來看這四個小故事,然後再揭開謎底。
故事一
楚國人卞和找到一塊璞玉,獻給楚王。由於不識貨,卞和被認作騙子,砍去左腳。卞和不甘心,等新王繼位再獻,又被砍了右腳。卞和抱著玉石整日大哭。又一任楚王即位,聽說卞和眼睛哭出了血,派人去問:“天下被砍腳的人很多,你怎麼哭得比別人都要悲傷?”卞和說: “我非為我的腳而哭,我哭的是寶玉被認作石塊,忠正的人被認作騙子。”新王派人琢磨那塊玉石,果然得到一塊美玉,命名為和氏璧。卞和屢遭磨難,終於等到雲開日出的一天。
故事二
西漢蘇武出使匈奴,匈奴脅迫他投降。蘇武不肯,被投入地窖,斷了飲食。蘇武靠吃雪得以不死,後來匈奴讓他去北海牧羊,什麼時候公生下羊羔才放他回國。蘇武手持漢朝節杖,堅強不屈,拒絕了故國好友李陵的勸降。直到漢朝與匈奴和親,蘇武才得以歸國,這時已過了19年,蘇武頭髮鬍鬚全白了。蘇武的堅貞之忍,弘揚了氣節,為國人歌頌,引為榜樣。
故事三
宋太祖時,趙普任中書令,曾推舉一人為官,但不合太祖之意,未被錄用。第二天,趙普又推舉這個人,還是不用。第三天趙普還是推舉這個人,太祖大怒,將趙普的奏疏撕裂,擲在地上。趙普神色不變,慢慢拾起,回到家修補好,第四天又呈上。太祖這時醒悟過來,任用了趙普所薦之人,這人被任用後果然稱職。趙普一忍再忍,執著一念,在他的堅持之下,一個難得的人才,才沒有被埋沒。
故事四
周武王死後,周公旦受命輔助年幼的成王。其他幾個弟弟管叔蔡叔等人出於嫉妒,製造謠言,說周公會篡位,即使成王長大了也得不到實權;他們一同起兵“勤王”叛亂。周公不為謠言所惑,毫不猶豫將其平定。可謠言一直在繼續,連成王都起了疑心。周公便交卸職權,回到他兒子的封地魯國。成王后來去先廟禱告,發現了周公在武王病重時情願以身相代的禱文,這才消除了隔閡,又將周公請回朝。
王莽初任時,以傳統的儒家道德嚴格約束自己,是“忠義禮智信廉恥恭謙讓”等信條的化身,聲譽極高,所以平步青雲。不料這都是做出給世人看的樣子,等羽翼豐滿了,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建立新王朝。後來在綠林赤眉起義打擊下覆亡。
看完這四個故事,相信有心人已經看出厚黑“忍”字訣的精髓,那就是堅持,就是能忍到最後。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說的正是個“忍”字,不過一個堅持住了,另一個垮了。周公“忍”的是真誠,王莽“忍”的是虛偽,關鍵就在於堅持不堅持。堅持一輩子的笑到了最後,而王莽之所以敗亡,在於他雖能忍得一時,卻不能忍得一世。
同理,卞和忍得殘肢受辱,終不氣餒,才使寶玉得見天日;蘇武名垂青史,正在其堅貞不屈,終生不悔。由此可見, “忍”得一時一刻,凡人都能做到,而能忍一生,忍一世,無事不忍,無不可忍,則非有卓絕毅力者難以達到。厚黑學“忍”字訣的精髓,也正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