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尹喜一連數天問道於樓觀臺上,聆聽老子論道。不斷提出新的問題。這天晚上,尹喜繼續發問:

尹喜:先生,您說“恆無慾,以觀其妙;恆有欲,以觀其徼”,如何理解?

老子: 無與有,意指道之“無”與德之“有”:故恆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靜下心來,專注於宇宙自然的“無”處,那是天地萬物所來之處,可以體察萬物生髮變化之奧妙;專注於可見、可聞、可感知的天地萬物上,它們同出於“無”,卻異彩紛呈,秉性各異,由此可以體察、推理、判斷、認知其間的執行軌跡,提煉出萬物的共通之處,這便是規律。

樓觀臺

就如同你觀測天象,別人只是興之所至,偶有觀賞,此之謂無慾。而你獨能靜心除慮,沉溺於天象的研究上,這個觀測便稱之為“有欲”。

尹喜:但是,為何學生所觀跟先生所觀,其結果竟如此懸殊?是學生所觀方法不對嗎?

老子道:古來修道之人何其多也,得道之人又是何其少也!天機豈是隨意可以窺得?道在萬物中,道生萬物,萬物蓬勃而發,人本身就是一架精密的宇宙系統,內省與外觀,方可通達,其間奧妙只在八字秘訣裡。

道德經

尹喜急問:敢問先生:是哪八字秘訣?

老子道:致虛,極也。守情,表也。

:《道德經》自西漢文帝時期的黃老學者河上丈人演變而來,隨後2000年來,嚴尊本、張道陵(張魯)本、傅奕本、景龍本、帛書甲乙本、楚簡本、西漢竹簡本(北大藏本)等相繼發現,形成了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嚴遵本、傅奕本四大體系傳世本。其中,尤以王弼本和河上公本的影響深遠。本文以帛甲本為例,喜愛其他版本的朋友,可參照)

河上公《老子道德經章句》

尹喜猶疑道:這是何意呢?

老子回答說:至虛”與“守情”就是“觀”的方法,不“至虛”,無以通達事物內在,不“守情”則無以窺破事物外象,“至虛”才能探究事物的內在極致,“虛”,乃空而能容之象,“情”,乃生化之機緣。

至虛能容一切,是至正、至高之境,是極致,亦是至大、至盡之精神境界; 守情也即守常,能守基本規律,是為表,表即是標,即法則。

既然是“至”,便必須是“窮盡”一切雜念。極是中正的準則。“情”是事物前後變化的機緣或者基因,就是這個“情”,才有了千姿百態的萬物——我說的是體察萬物的方法,方仙道家們常把它理解成修煉的境界。

尹喜似乎感覺到從前聽人說過“守靜篤”之類的修煉方法,遂問有何區別?

老子並不予以否定,他只說:過去王公大臣們常常問道於他,出於個人理解的不同,希求不同,便做出不同的理解,有的以談玄說虛為主,有的以修身煉氣為本。談玄說虛的傾向於勸誡天下君臣、父子遵道行德,無為去妄;修身練氣的人以“氣”充“道”,難免神仙思想。

老子告訴尹喜說:人有情志,物有其德,道法自然,見素抱樸。你只管“無慾觀妙,有欲觀徼”便可,無需過問他人如何理解。

尹喜說道:學生明白了。按照先生所言“八字”之法,可以觀察到“道”嗎?

老子道:能。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天物芸芸,各復歸於其根,曰情。情,是謂覆命。覆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

萬物雖各有屬性,但卻遵循著同一個共有的天道規則,因此,透過體察萬物發展變化的現象,就可以瞭解其往復運動變化之規律。

帛書《老子》甲乙本

“天物芸芸,各復歸於其根,曰情。”

“天物”當然是指自然之物。萬物春生夏長,自然風物日月盈昃,蟲鳴風嘶,無論如何紛紜永珍,最終都會在天道的指引下各自迴歸其本性,也即回到其自身發展規律的軌道上來。這個過程,可視為“情”即“歸根”之規律。之所以“各歸於其根”,就因為萬物的發展各有其規律。

“情,是謂覆命。覆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

命是命,性是性,二者不可混淆,在天在道曰命,在人在物曰性。“覆命”,即是迴歸到本原的“道”上,這便是“情”的表述。“常”是基本規律。“明”,深察知曉事物本源之謂也。 明君、自知之明,皆此意。

天人合一

萬物歸於其根,這就叫做覆命。這個覆命的過程就是基本規律。懂得這個規律,當然一切便了然於胸。不懂這個基本規律,則內無明德,外無明道也,當然迷茫之甚也。迷茫之甚,則心無所懼,性無所束,不按規律辦事,強作妄為,必遭兇險。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懂得常道,有守情之德,乃可包容一切,乃可達於天人合一之境,乃可至於天物共容,乃可至於公平公正。

“知常”就能寬容嗎?不見得。“容”是有層級差別的,“公”“王”“天”“道”的範疇一個比一個大,“虛”的要求也就一個比一個高,德不配位,說的就是“德”的容量小了,與所居之位不相稱。能把自己的德修到公,修到王、修到天,最後修到“道”的層級,以道治身治國,則可實現君位長保,長治久安。

境界

所以,老子說:“觀象”要做到不帶偏見、沒事成見、用博大的胸懷接納萬物,專注於體察天道,這樣才能守於中正,以瞭解其運動變化的規律。這樣你就能看到:世間萬物紛紜變化,但最終都會在天道的指引下,各自迴歸於其本性,回到其自身發展的軌道上。這就叫“情”。“情” 就是指萬物迴歸本原的過程。這種變化規律也叫“常”,說的都是基本規律。

明白這個基本規律才是明智的。不明白這個基本規律,就是“妄”,強作妄為就會帶來兇險。知道並運用這個規律才能夠獲得民眾的擁戴,進而為公、為王、通達自然大道,按天道要求施政做人,如此才能長治久安。

宇宙是虛空的實在

然而,兩千多年過去,對於“至虛,極也;守情,表也”的內省外觀體道秘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雖有帛書、楚簡、漢簡的相繼問世,奈何各修各的道,各唱各的調,各執一端,終不能參透老子思想。

不知你是如何理解“至虛,極也;守情,表也”的深意的?你認為誰的註釋比較最接近老子的思想?

7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名師與明師之別(為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