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高曉松的歌詞有兩句話很動人:“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我想梭羅就是那個不安於苟且的找海人,不顧一切,來到了瓦爾登湖。梭羅,畢業於哈佛大學,任過兩年教師,做過各項體力勞動,父親還是個小業主,在社會上養活自己沒有問題。但他追求的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梭羅喜歡東方哲學,在他的作品裡時時能見到中國先哲的金句。我覺得他應當讀過莊子的《逍遙遊》和《齊物論》,深得自由與平等之精髓。他大概也承襲了莊子的智慧,在如火如荼的工業文明裡,力求破掉工業社會帶來的束縛,達到“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無為融和的理想世界。一個人若是心懷星辰大海,便不會汲汲於碎銀幾兩;一個人若是心懷星辰大海,便會不顧一切去做那個世界的王,哪怕赤手空拳。

也許是理想太迷人,就像小孩看到了籬笆外的草莓,無所畏懼,奮不顧身,我要摘到它。好一個奮不顧身,梭羅超越了他的老師愛默生。同樣追求本心,親近自然;同樣心懷星辰,面朝大海;而梭羅卻付諸了實踐,春暖花開。這才是後生可畏,後浪可期。

1845年,梭羅形單影隻,手拿一柄斧頭,來到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獨自蓋了一間小木屋。兩年零兩個月的時間,梭羅在這裡看山看水看禽獸,自耕自食自逍遙;讀書寫作,思考眾生。終於梭羅也在這裡誕生了聞名於世的《瓦爾登湖》,實現了夢想,披上了榮光。

在這部書裡,他反對經驗主義,追求物質簡樸,號召人類迴歸本心,融入自然。在追求工業文明的思維裡,這也許是悖逆的;但在高度超越的生態文明面前,這是一部多麼居高臨下的聖典。讀這部書,會使你熱愛每一個生命,這裡哪怕是兩隻螞蟻打架,都那麼嚴肅敬畏,膽戰心驚。讀這部書,會使你陶醉每一首曲子:天籟,地籟,人籟。這裡鳥獸蟲鳴,山水回聲;來者朝聖,歸者清音。讀這部書,會使你沉迷每一次勞動:這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自給自足,快樂尊嚴。讀這部書,會使你鍾情每一個春夏:這裡的山鮮花漫野,這裡的樹葉葉菩提,這裡的人不問西東,這裡的獸如做仙蹤,這裡的瓦爾登湖如混沌初開,宇宙創始,黃金時代的再現。讀這部書會使你難忘每一個秋冬:這裡處處碩果,這裡冰雪寧靜。在這裡詩人踩著湖岸潔白的石頭,像個帝王一樣巡視者一切,用詩句裝飾著天地間的莊嚴,高高的站在思想之上。

最後梭羅在《瓦爾登湖》的結語裡寫到:“不要將愛情給我,不要將金錢給我,也不要將名譽給我,請將真理給我吧”。梭羅在這裡實現了神話般的夢想。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但這裡是《瓦爾登湖》,是不能人人到達的桃花源。這裡是一個佛家所說的無常的世界,是屬於仙界天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瓦爾登湖》裡作者也反對經驗主義。書裡描述到:“從圓心能畫出的半徑有多少條,生活方式就有多少種,所有的改變皆是值得深思的奇蹟。”

由此來反觀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生活在一個倫常的世界裡,不能橫絕人間煙火。但是人間煙火氣,可仙可俗。若我們心中裝著《瓦爾登湖》裡的那片水光天色,行走在凡俗煙火中,自然就會有高於柴米油鹽的品相。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生活在塵煙世火中,又沒有人間的疲倦煩惱,這裡的心是揣著理想的悠遠。

在伊朗電影《生生長流》裡,你可以看到伊朗大地震以後,很多人那麼樸素簡單的活著,是靠信仰活著。他們活出了高於柴米油鹽的品相,走出了災難夢魘,從此更加堅強,即使歷盡艱辛。想起臺灣導演黃春明拍了一部電影《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很是好看。講桃花源裡的漁人,回來後沒有去找太守,而是把從桃花源裡帶來的一個桃花枝插在自己的家裡,桃枝成活了,漁人培養了一大片桃花林。這部電影的主題很清楚:桃花源其實是要培養的,你與其去找桃花源,不如在你身邊腳下去栽種桃花源。

如若我們也能帶著理想出發,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大地,借《瓦爾登湖》一支畫筆,給我們凡俗世界染上湖光山色,我們無需跑到瓦爾登湖邊去隱居,照樣能活成自己世界裡的王,活出一個超凡的人生。

1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當代“金瓶梅”《愛河向東流》之批評(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