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字,很短,但是意境很遠。那些不按常規排列的文字,能帶給人不同的感受,使得人停下來,靜靜地走進美妙的文字編織的幻境之中,沉浸於如夢境的意境之美。
那就是詩,文字有著令人感慨的流暢簡潔,詩人有著讓人歎服的才華和浪漫,只輕輕一句的呢喃就勝過千言萬語的呼喊。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曾在1971年10月獲諾貝爾文學獎,被加西亞·馬爾克斯稱為“二十世紀所有語種中最偉大的詩人”。這位偉大的詩人就是智利當代著名詩人巴勃羅·聶魯達。在他13歲時就開始發表詩作,20歲時發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從此享譽全球。聶魯達寫的情詩,充滿了熾烈的感情,把愛情寫得心潮澎湃,被多少痴男怨女曾引用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他一生著有數十部詩集,比如《疑問集》《我坦言我曾歷盡滄桑》《大地上的居所》《漫歌》《元素頌》等,被譽為“人民的詩人”,197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大地上的居所》封面,圖片來自 豆瓣:新經典·此刻
對他的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是對於他流傳比較廣泛的詩句可能有印象,比如:
你就像黑夜,擁有寂靜與群星。當華美的葉片落盡,生命的脈絡才歷歷可見。我喜歡你是寂靜的,彷彿你消失了一樣。我不再愛她,這是確定的,但也許我愛她。愛情太短,而遺忘太長。有時候我在清晨醒來,我的靈魂甚至還是溼的。還有:
請敲擊我的心,
直到它的玻璃開始哭泣,
直到它的芒刺全部掉落。
但願生命,還有時間的快樂和痛苦,
每天都能推倒房門,進駐我的房子。
生活由死去的夜晚與降生的黎明的神秘物質構成。
但願你們在找到答案的時候,
能發現新的疑問。
這兩段都出自他最新出版的詩集《大地上的居所》。今天來看看這本絕美詩集,得以領略他獨特文字的魅力。作為聶魯達很重要的作品,《大地上的居所》收錄了聶魯達1925年到1935年的詩作,共有56首詩。
詩中的文字,充滿潮溼的悲傷,帶著淡淡的憂愁,濃重的孤獨。好似一個少年,獨自矗立在黃昏,看著夜幕降臨,體會這夜晚的冷漠。
一、詩歌是抵禦漂泊,享受孤獨的最好武器。
那個時期的聶魯達,在外交界供職,因為職務原因不斷變換居所,在陌生的土地上,詩人常覺得孤獨。“夜晚”成了詩中最常出現的詞語,如同, 這本詩集的封面一樣,陰鬱又充滿幻象。也該是詩人在工作之後孤單的夜晚裡,任思緒奔騰,任孤獨滿溢,讓夢賓士,好似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孤獨而執著地追逐著太陽。
在《暴政》裡他寫赤裸裸的孤獨。
“哦,無心之婦,天空之女,
幫幫我吧,在這孤獨的時辰,
用你那直接的冷漠作為武器
和你善於遺忘的冰冷之情。”
在其中名為《黎明之弱》詩裡他這樣寫:
“我孤身一人,在散亂的物質之中,
雨落在我的身上,它那麼像我,
它的狂亂那麼像我,孤零零地處在這個死去的世界中,
在墜落時被拒之門外,卻沒有頑強的身形。”
把一個青年漂泊在外的孤單無奈描述的淋漓盡致,一字一詞都是那麼地讓人感傷,將自己紛亂的心情化作狂亂的雨,孤零零地落在陌生的世界上。
在那憂鬱的情緒之下,在《大地上的居所》的上卷之中,用到了很多諸如:眼淚、潮溼、脆弱、破碎等讓人心疼的字詞。
在《寫給冬日的情歌》裡,他還是用悲傷的句子寫給孤獨的夜晚:
“如此,在無邊的漫長中,
從遺忘到遺忘,陪伴我居住於此的
是雨水的軌跡和呼喊:
被深邃的夜所保留。
請收留我吧,在絲線般的傍晚
夜幕正在織著
他的行頭,在空中閃動著
一顆裝滿風的星星。”
在憂傷的文字背後,我們好像看到那個處在孤獨之中的青年,他對周圍一切敏感。用他的眼睛看到的一切來隱喻自己的內心狀態。用個性跳脫的文字,格式自由的詩歌來對這個世界傾訴他的所想所感。
二、詩歌是用盡一切後聲嘶力竭地自我拉扯。
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的掙扎,他的努力,他敏銳地觀察。整個世界都是他寫詩的工具。用馬爾克斯的話來說他,就是“他書寫任何事物都有偉大的詩篇,就好像彌達斯王,凡他觸控的東西,都會變成詩歌。”就像聶魯達自己所說:“我是雜食動物,吞食感情、生物、書籍、事件和抗爭。我真想把整個大地吞下;我真想把大海喝乾。”
整個天地都是他詩裡的道具,他跳躍的思維,啟用萬物,最後融合成屬於自己的獨特魅力。在聶魯達的詩中,有著多種不同的世界,甚至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有飛鳥、石頭,也有大海、泡沫、有火焰、灰燼,也有吻、虞美人,有身體的器官,也有漫步世間的敏感。
詩人巧妙運用類比、比喻,尤其是隱喻,虛實結合,讓人有體驗到既哀傷又精緻的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詩人帕斯講:“聶魯達同時擁有睜開的和閉上的眼睛。夢遊人的眼睛。”
非常貼切,天馬行空地清醒,又似在夢境中漫遊。讀聶魯達的詩句,會給讀者完全不同的感覺,時而漂浮得飛昇,時而沉重的墜落, 時而又覺得嘆息。如同詩人在與內心糾纏著的哀傷聲嘶力竭地自我拉扯著。
“我不願繼續在黑暗中做一塊根莖,
搖擺著,舒展開,因夢境渾身發抖,
在大地溼漉漉的腸肚裡向下生長,
汲取,思考,將日子一天天吞吃。
我不願如此多的不幸降臨與我。
我不願做根莖和墳墓,
不願再獨自深埋地下,不願再做死屍的地窖,
渾身凍僵,在痛苦中消亡。”
——《漫步四周》節選
從美國詩人、作家塞爾登·羅德曼對聶魯達的評價可以看出,他是怎麼的詩歌人才。“自惠特曼後就沒有哪位詩人懷有擁抱一整個大陸的天才,而聶魯達有了,就像能對讀者中的“非詩人”們直接說話。”
三、詩句是詩人在向世人訴說,也是在提醒人們發現更多的美。
聶魯達知道自己的中文譯名中的"聶"字是由三隻耳朵(繁體"聶")組成時,他說:“我有三隻耳朵,第三隻耳朵專門用來傾聽大海的聲音。”
可見詩人具有異於常人的浪漫情懷。不管是對於愛情的精密探尋,還是對於哀傷的精準描寫,對於孤獨的掙扎。詩歌是聶魯達一生的重要主題,是他表達自己,與世界對話的方式。也是帶領讀者尋找神秘之境的途徑之一。
《大地上的居所》裡的詩歌,除了描述其當時的內心狀態之外,還給我們呈現了一場奇幻的內心冒險。提醒我們審視自己的內在狀態,觀察周圍的萬事萬物,它們用它們的千變萬化告訴我們生活的智慧,豐富著我們的精神。
詩歌是很個人的東西,寫著自己的感受,也是在替大眾訴說,當我們用一句句簡短又極具含金量的金句來傾訴時,就知道,文字的力量,詩歌的魅力,無法取代。
人們總說想過充滿“詩和遠方”的生活。詩意的生活,其實就在當下,就在眼前,只是,我們很多時候,都沒有發現。以為夜晚就應該亮起燈,點開手機, 把一分一秒都不小心地划過去。以為孤獨就是在呼朋喚友推杯換盞之後就能消除的,以為哀傷只是負能量,丟棄掉就可以了。
其實,不管是白天麻木,還是夜晚盲目熬夜的人們,常常忘記了駐足,抬頭看看星星,看看是不是“在空中閃動著/一顆裝滿風的星星"。注視一下在空中上下翻飛的鳥兒,觀察一會兒棲息著的虞美人的顏色。聽海水的拍打,看寂靜的砂礫,看月亮沉入大洋盡頭……
不管是世界向我們展示了什麼,都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感受,而不是在麻木中,幻想好像永遠都不會到來的“詩和遠方”。
“在遙遠的地方,
大地擁有另一種氣味,
黃昏是黑色虞美人的樣子,
哭泣著到來。
在那些始終如一的日子的上空
白天麻木的年輕人
在你的光芒中睡去
宛如固定在一把利劍之上。”
——《幽靈》節選
“你難道沒有慢慢感覺到
在顫抖著不知疲倦的工作中,
固執的夜晚又再度回還?”
——《冰冷的工作》節選
在聶魯達的這本詩集中,有太多讓人感動和心生共鳴的地方,很戳現在很多人漂泊、孤獨的痛點。詩人太懂我們,所以,想要真正領略其中的詩意魅力,還是要親眼看全篇和仔細地體會。
這本書新經典新出版的《大地上的居所》,無論從裝幀、封面、雙色印刷的紙張上,都是值得捧在手上細細閱讀和珍惜收藏的。
如果工作太累、生活太匆忙,就送你一首詩,來讓我們靜靜心,安撫下情緒,沉醉在縹緲又自由的思緒之中吧。
#觀止讀書會##讀書#@歷史這樣說
你好,我是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