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如,這個出生在江蘇常熟的大家閨秀,生長在書香門第,從小飽讀詩書。大學畢業後,從1933年開始便在文學刊物上發表詩作,被譽為“不下於冰心女士之才能”的女詩人。
宋清如
她愛詩、讀詩、寫詩,又因詩歌,結識了這世界上最愛他的那個男人——著名翻譯家朱生豪。
宋清如與朱生豪同是杭州之江大學的學生。當時的之江大學有個之江詩社,當時四年級的朱生豪在這裡愛上了一年級的宋清如。
宋清如、朱生豪
1933年,朱生豪畢業,在上海世界書局做英文編輯,而宋清如此時還在杭州讀書。剛開始熱戀,就要面對離別,朱生豪承受著相思之情,於是開始隔三差五地寫詩送給宋清如。一般兩三天就寫一封信,有時一日一封,他狂熱地愛上了這位江南才女,“我實在喜歡你那一身的詩勁兒,我愛你像愛一首詩一樣”,幾乎每封信都要表示永遠對她好。
“不須耳鬢常廝伴,一笑低頭意已傾”,
“飛花逝水初無意,可奈衷情不自持”
“誰知詠罷河梁後,刻骨相思始自傷”
字字吐盡思念之苦。
他的情信偶爾又很隨意,但每句話都在虐狗。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要是世上只有我們兩個人多麼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負得哭不出來。”
試問哪個年輕女孩能夠經受得住這麼甜膩又清奇的句子。
看完簡直讓人臉紅。
有時候,他又很調皮。
“回答我幾個問題:
1、我與小貓哪個好?
2、我與宋清如哪個好?
3、我與一切哪個好?
如果你回答我比小貓比宋清如比一切好,那麼我以後將不寫信給你。”
“我想要在茅亭裡看雨、假山邊看螞蟻,看蝴蝶戀愛,看蜘蛛結網,看水,看船,看雲,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覺。"
能寫出這樣有趣文字的男人,心裡一定也軟綿綿的吧。
朱生豪就這樣靠著情書表達對宋清如的思念,盼望她早日畢業,兩人能重聚。在這期間,朱生豪開始著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
1936年,宋清如大學畢業,她並沒像朱生豪盼望的那樣去上海和他團聚,而是去湖州民德女中做了一名教師,因為這是她的理想。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宋清如性格敏感,對婚姻有一種本能的恐懼,甚至悲觀地將婚姻看作戀愛的墳墓。
朱生豪並不強迫她,只是書信仍不斷。
此後便是長年的戰亂,兩人一隔就是9年未見,唯有情書牽著彼此。
1942年,宋清如終於答應了朱生豪的求婚,昔日詩社的老師、一代詞宗夏承燾為他們題詞: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然而,因為常年超負荷的翻譯工作,加之時局動盪,生活窘迫,朱生豪病倒在床。這時,宋清如剛有身孕。
1944年12月26日,朱生豪拋下年輕的宋清如和剛滿週歲的兒子,遺憾離開人間,年僅32歲。
宋清如悲痛不已,曾一度想隨朱生豪同去,但想到兒子和未完成的莎士比亞文集,她忍住了。
朱生豪去世一年後,宋清寫著了這段文字:“你的死亡,帶走了我的快樂,也帶走了我的悲哀。人間哪有比眼睜睜看著自己最親愛的人由病痛而致絕命時那樣更慘痛的事!痛苦撕毀了我的靈魂,煎幹了我的眼淚。活著的不再是我自己,只像燒殘了的灰燼,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漣。”
1955年,宋清如在朱生豪弟弟朱文振的協助下,完成了朱生豪未完成的莎士比亞戲劇集。
1997年6月27日,宋清如突發心臟病離世,享年八十六歲。
生前,她交待兒子將她的骨灰撒在南湖,又叫鴛鴦湖。
因為朱生豪曾對她說過,“我希望我們變作一對幽魂,每夜在林中水邊徘徊,因為夜裡總是比白天靜得可愛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