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時間過得真快,說話間,2020年已經到了最後的末端。看看日曆,今天已是12月19日,再有不到2周的時間,2020年就要和我們說再見了。全新的2021年,到時候自然也會開啟它全新的一年。在此時此刻這種屬於辭舊迎新的時候,“寡婦年,倒春寒”的俗語說法,又開始被人提及。那麼,2021年到底是不是“寡婦年”,又有沒有“倒春寒”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情,也好幫那些心存疑惑的朋友們拉直問號。

想要從根本上說清楚2021年到底是不是“寡婦年”,有沒有“倒春寒”,首先我們需要解釋清楚,到底什麼才是“寡婦年”?什麼又才是“倒春寒”?只有率先開啟這兩個問號,我們也才可能把“2021年是不是寡婦年,有沒有倒春寒”的問題攤開,解疑釋惑。

所謂的“寡婦年”,也就是“啞年”。民間所稱的“寡婦年”,無非就是指一個完整的農曆年中沒有“立春”的年份。一般來說,在農曆年並沒有閏月的情況下,一年的時間也就只有354天,或者是355天。這樣的農曆年份,由於時間和日期相對較短,往往會造成全年的日子都會出於前後出現的兩個“立春”節氣的中間。也就是說,在這樣的農曆年份中,在年初是遇不到當年公曆年初的“立春”,而到農曆年尾時也夠不到下一個公曆年的“立春”的。這樣一年中前前後後都不見“立春”的農曆年,便是民間認定的“寡婦年”,或者說“啞年”。

“倒春寒”則是指,當春節後的翌年3月份天氣回暖、氣溫升高後,到隨後的4——5月間,氣溫又反常而偏低於正常年份的特殊天氣現象。一般認為,到了4——5月份的後春,如果旬平均氣溫偏低於正常年份2℃以上,便屬於“倒春寒”。

2021年的“立春”日是公曆的2月3日,農曆二0二0年的臘月二十二。而2022年的“立春”日又是公曆的2月4日,農曆二0二二年的正月初四,一前一後的兩個“立春”都與農曆的二0二一年沒有瓜葛,也沒有碰面。所以說,農曆的二0二一應該屬於“寡婦年”或者說“啞年”。

而我國每年的後春時節到底會不會出現“倒春寒”,主要取決於三個方面:一是要看當時是不是有長時間的低溫陰雨天氣,二是要看有沒有較強的冷空氣頻繁入侵,三是要看同一地區是不是長期被冷性反氣旋控制,在晴天的晚上會不會發生強輻射而導致降溫。從氣象科學的角度講,“倒春寒”與“寡婦年”並沒有因果關係,“寡婦年”對“倒春寒”也沒有任何高深靈驗的預示作用。

氣象部門12月初對我國2021年春節期間的氣象預測認為,到時候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勢力相對偏弱。北方地區多會呈現晴好天氣,氣溫也相對偏高。華北大部和東北大部,平均氣溫很可能會偏高2——4℃。春節前期有陰雨雪的南方大部到初三至初六的春節後期天氣也會放晴,氣溫有小幅上升。而2021年春節前“立春”時已是數九後的“五九”,等到春節後就是“六九”天能夠“隔河看柳”的時候了,即便是相對冷一點應該也冷不到哪裡去了。從這樣的角度估計,屆時發生“倒春寒”的機率應該相對較低。

不過,眼下對2021年到底會不會出現“倒春寒”的任何說法也都只能算是預測。具體結果如何,只能到時候才可以真正見分曉。

12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彭忠志:意象那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