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龍”,在中國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作為存在於神話傳說中的瑞獸,其從誕生的那刻起,就與華夏文明緊密相依,可以說“龍”是華夏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為華夏文明的圖騰,“龍”在中國古代更是封建皇權的象徵,帝王都是以真龍天子自居。而到了現代,我們華夏民族也依然稱呼自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可見“龍”在華夏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那麼,關於“龍”的傳說都有哪些呢?

四大瑞獸之首的神龍‍

在中國古代,人們因為敬畏自然,崇拜神力,所以創造出了龍這樣一種能夠呼風喚雨的神獸。

古人把龍看成神物,他們變化無常,神秘難測,時而顯露雲端,時而隱匿於深淵。

《廣雅》中有這樣的記載,“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昇天曰蟠龍。”此外還有地位更高,更加神異的青龍或者蒼龍,《禮記》中把龍和麒麟、龍龜、鳳凰一起稱為四靈。

在我國的古代歷史上,有關龍的傳說多不勝數。上至黃帝時期,就有黃帝乘龍昇天,應龍助黃帝戰勝蚩尤的傳說;夏禹治水時,傳說有神龍以尾劃地成河道,來疏導洪水;漢高祖劉邦,傳說是其母夢見與赤龍交配孕育而生。

從這些傳說中可以看出,人們把美德都集中到了龍的身上。龍不僅僅出現在古代神話傳說故事裡,在後世更是被不斷的傳承,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龍文化。

在封建王朝中,龍更是作為皇權的象徵存在。

葉公真的好龍嗎?

在中國,“葉公好龍”是流傳最為廣泛的民間故事。

雖然有關龍的神話傳說在中國由來已久,但是誰也沒有見過真正的龍,《易經》有記載,“飛龍在天,大人造也。”至於龍的形象,恐怕是幾千年以來人們在各種傳說的假象中演化加工而來的。

如果說在古代有誰真正的見到過龍,那肯定是春秋時期楚國葉縣的沈子高,他就是後世廣為人知的“葉公”。

傳說葉公非常喜愛龍,好龍心切,於是在房屋的樑柱門窗上都雕刻上了龍的花紋,家裡裝飾的簡直如同龍宮一樣。就連葉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繡上了栩栩如生的龍圖案。

天上的龍知道了這件事情後,就從天上來到了葉凡的家裡,巨龍盤在葉公家的柱子上,頭從窗戶伸進了葉公的書房,然而,葉公卻只看到了龍的一鱗半爪,因為龍來造訪他家時,他早已經嚇得鑽到了書桌下面去了。

能把龍畫活的人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非常出名的大畫家,叫做張僧繇,此人的繪畫技術十分高超,當時的梁武帝極其信奉佛教,修建了很多的寺廟,作畫都是讓張僧繇去的。

相傳有一年,梁武帝傳召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東寺作畫。張僧繇僅僅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在寺廟的牆壁上畫了四條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金龍,這金龍簡直就和真龍一樣,吸引了許多的人去觀看。

可是當觀看的人湊近去看時卻發現四條金龍都沒有畫上眼睛,於是眾人紛紛請求張僧繇給龍點上眼睛。張僧繇拒絕道,“給龍點上眼睛不難,但是如果點上眼睛,這些龍就會破壁飛走。”人們都不相信張僧繇所說的,認為他在撒謊,畫在牆壁上的龍怎麼可能變成活的呢?

後來張僧繇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只能答應眾人給龍“點睛”。

只見張僧繇提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這時神奇的事情便發生了,天空中烏雲密佈,電閃雷鳴,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破壁騰空而起,張牙舞爪的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兒,烏雲散開,人們都嚇得目瞪口呆,只見寺廟的牆壁上,只剩兩條還未點睛的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則早已不知去向。

古人是否養過龍、吃過龍肉呢?

據說在古代,龍這種生物不僅能夠見到,還能像其他動物一樣被人類所豢養,而且有人還吃過龍肉,這聽著是不是很荒唐?

傳說在帝舜時期有豢龍氏和御龍氏這兩種職業。這些人瞭解龍的嗜好脾性,可以馴養和指揮龍。幫助舜養龍的豢龍氏,收了一名叫劉累的學徒,這個學徒掌握了馴龍的技術,得到了帝孔甲的賞識,但是由於他沒有傳承到所有的養龍技術,結果把帝孔甲的一隻龍給養死了,於是偷偷地把龍肉做成湯獻給帝孔甲品嚐,孔甲不知是龍肉,嘗後讚歎道人間竟有如此美味,於是吩咐劉累再烹製一些來吃。

後來,另外一條龍也被劉累養死了,直到龍肉被吃光後,劉累只能逃跑了,結果馴龍的技術就此失傳。

總之,劉累這養龍的技術太差,孔甲也太好忽悠了,不過就此有了“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一說。

以上的記載說明了龍雖然稀有,但是和人類也是有過頻繁接觸的,所以古籍中那些對龍的形象和習性的描述,也許並非憑空想象。然而從孔甲之後,龍在現實中就很少能見到了,至於是不是由於擔心被人類豢養當作美味吃掉從而躲起來的,這就只有天知道了。

不過古人所豢養的龍,應該不是下圖這樣的龍,更可能是類似巨蜥或者鱷魚這樣的生物吧。

24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宋人四藝:"點茶"為首,君不可一日無茶,更是興起鬥茶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