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無數文人墨客,在詩詞上都很有一番研究和心得。他們潑墨揮毫之間,一首首千古絕唱在歷史的長河中誕生,並且熠熠生輝,讓現代的人們依然記憶猶新。詩人有的下筆如有神,文思泉湧,別如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可謂是一氣呵成,辛棄疾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也是蕩氣迴腸。
但是有的詩人也存在寫文章寫一半就卡殼的時候,比如我們在藝術創作上,就會遇到很多難題,有時候文思泉湧,但是突然到了某個節點上就戛然而止,無法順利進行下去。比如宋代的詩人潘大臨,寫下了“滿城風雨近重陽”的時候,忽然門外有人打擾,這下一句一直沒有著落,而這7個字卻流傳了千古。
再比如趙明誠,為了回李清照的《醉花陰》也是想了三天三夜,不過好在趙明誠卡殼的時候是在家裡,如果在眾人面前,就十分尷尬了。
名人寫詩卡殼的故事不勝列舉。明朝的心學大師王陽明就曾有過一次卡殼,說起王陽明大家都是耳熟能詳,他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也被稱為千年難得一遇的聖人。
王陽明不但開創了心學,而且在詩詞的領悟上也是十分有心得。比如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曾望著月亮,就寫下“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有人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這樣一首詩,詩中看似都是大白話,但是仔細研究卻是意境高遠,無一生僻字卻能讓人拍案叫絕。
一次王陽明路過鄱陽湖,忽然湖面上颳起了一陣大風,所以小船被迫停到了岸邊。王陽明閒來無事,就獨自一人來到了臥牛山上俯視湖水,一時間思緒紛飛,就想寫一首詩來抒發情感。
王陽明前2句寫的是:“安仁鋪內倚闌干,遙望孤牛俯在山”,這前2句的意思是說,詩人獨自一人憑欄遠眺,遠處的一隻石牛臥在山上,好像是在看湖水一樣。從意境上來說,這首詩的前2句還是十分有意境的,但是起點卻拔得太高了。
眾所周知,一般寫詩都是要先抑後揚,一開始情感比較平淡,然後慢慢激情澎湃,這樣看著才有感覺。比如看一部電影,裡面的主人公如果出生就是富二代,一生榮華富貴,到臨終的時候也是十分風光,那整部劇就太平了。而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充滿了高低起伏,幾經波折,才能讓讀者感同身受。
藝術就是如此,如果一開始就蕩氣迴腸,後面的詩句更加要有意境,這樣才能互相匹配。倘若虎頭蛇尾,就不是一個好作品。
王陽明的前2句,就是起點太高,所以這後2句如果去接,就成了一個大難題。就在王陽明左思右想的時候,剛好湖邊走過來一頂花轎,裡面傳來了一位女子的聲音。原來王陽明在吟詩的時候,轎子裡的女子剛好聽到,這時候看見王陽明在詩詞方面犯了難,於是順口就接出下一句:“任是牧童鞭不起,田畫荒盡至今閒”。
這後2句接的很有意境,王陽明的前2句是在寫景,而新娘子的後2句卻是畫龍點睛。你看一隻石牛臥在山上,牧童的鞭子打了好幾下都不起來耕田,農田都荒廢了。這很顯然是指當時的朝廷不作為,民間疾苦,百姓才是深有體會的。
王陽明聽到新娘子的後2句,大為動容。知道女子話裡有話,而且有真情流露,於是專門派人送給女子一箱嫁妝,一是讚許女子的才思敏捷,二是這首詩的意境被女子拔高了一個層次。
正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篇精彩的文章,有時候僅僅因為一句話或者一個字,就能火遍大江南北,而這些流行的詩句,也都是在無數個機緣巧合之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