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四大文明古國,唯有中華民族延續五千年不絕,其他的三個均遭到毀滅。大漢天下、五胡亂華,唐盛宋軟,明強清弱,週而復始,歷經磨難,從未消亡,週期性的民族複習,究其原因是精神和文化的延續與凝聚,3000年前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流傳千古,跨越春秋,途徑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蒙元明清至今傳承依舊,這種文化超越時間的長河,同化一切外來力量。只要儒家思想不絕,中華民族偶有打盹,也能再度崛起。

儒家思想成於春秋,棄於戰國和強秦這兩個殺戮時代,復於漢朝,此後連綿不息。漢朝初期,儒家思想不受待見 甚至是被嫌棄,漢高祖劉邦出生草莽,和彬彬有禮、溫文爾雅毫不相干,結交的人多市井之氣,粗獷豪爽。劉邦是一個不太遵從規則的人,亥下之戰,韓信援兵一到,劉邦立刻撕毀停戰協議。對書生滿口的仁義道德極為不屑,他相信負心多是讀書人,仗義每多屠狗輩。

曾有過儒生酈食其為富貴求見劉邦,讓人通報大儒求見,劉邦在洗腳,不悅道:“這些儒生真會挑時間,叫他回去,沒看我正忙嗎,誰有空聽他瞎咧咧。”傳話人原話反饋酈食其,讓他快走,他求侍衛這樣再通傳一次:“高陽酒徒求見”。劉邦興趣一下就來了,連鞋子都沒顧的上穿就跑出去看這個高陽酒徒是誰。

劉邦稱帝前,和諸將諸謀士稱兄道弟,不講階級和高低之分,大家兄弟團團坐,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當時沒人覺得有不妥。劉邦稱帝后,定都長安,有了自己的宮殿、龍椅,可手下這幫人依舊如此,進門喊大哥,殿上議事隨地而席,東邊一堆西邊一團,兩派相爭,叫嚷不絕,如市井鬧市。

於是在劉邦授意,張良附議下,儒生叔孫通制定了一系列禮儀儀式,由此儒家開始在漢朝展露頭角,到了漢武帝國內穩定、百姓安居樂業,法家愈發不適應潮流,到漢武帝時期更是廢黜百家,獨尊儒家。最根本原因,儒家的君權神受、三綱五常、仁政等利於君王的統治,加強中央集權與皇權,維護帝王統治,自此歷朝歷代沿用。

然而,同為儒家代表人物的“亞聖”的孟子略顯怠慢,為何歷朝歷代尊孔怠孟?孟子政治主張歸納為三點:民本思想、仁政學說和法先王。歸根到底意思是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政權。這讓統治階級力推孔子避孟子,但孟子的思想也在民眾之間生根發芽,在漢代尤以當時的經學家趙岐為代表,傾其一生為孟子的理論註解。

儒家思想伴隨唐詩宋詞,耳燻目染,從胎教到讀書,從言行到意識,從家庭到社會……在每個中國人誕生之處,這個文化就浸進血液,烙上印記。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

長江 長城,黃山 黃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無論何時 無論何地 心中一樣親

流在心裡的血

澎湃著中華的聲音

就算生在他鄉也改變不了

我的中國心

7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林黛玉的真正命運隱藏在《紅樓夢》中這四個名字中帶玉的女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