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同志們殺敵掛了花,沙家浜就是你們的家,鄉親們若有怠慢處,說出來我就去批評他……”這是現代京劇《沙家浜》裡沙奶奶的名段,老觀眾耳熟能詳,特別是許許多多那個時代的老大媽,張嘴就會唱這段經典。

《沙家浜》裡的沙奶奶,首演是北京京劇團的萬一英,她19歲接戲,是全劇演員中年齡最小的一個,演的卻是劇中年齡最大的角色,後來1965年又在上海參加了電影《沙家浜》的拍攝。

萬一英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教師家庭,父母均是京劇票友,自少年入北京京劇團坐科,至49歲提前退休,在三十多年的舞臺生涯中,成為被京城京劇戲迷觀眾,贊稱 “三王一萬”(王曉臨、王晶華、王夢雲和萬一英) 青年老旦名角。

萬一英1960年6月考入北京京劇團學員班,當時團裡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盛戎)、趙(燕俠)、李(多奎)等流派大家掛頭牌,可謂是輝煌耀眼。萬一英在眾名家的薰陶中拜李多爺學老旦。

萬一英天資聰慧,肯吃苦心眼實,天天堅持練功,進團3個月就能拿元寶頂, 練毯子功下腰一次竟昏死過去, 一年365天練功、演出沒一天休息。萬一英在這些京劇大藝術家之中,耳聞目睹用心偷學了不少戲。

1963年,北京京劇團在薩空了團長率領下,被邀赴香港演出(李多爺因病留京),當時北京到廣州火車要走兩天兩夜,在列車上乘客與京劇團演員聯歡向各車廂直播。結果萬一英唱了一段《釣金龜》,被在軟臥車廂的裘盛戎先生聽到,很是賞識,到香港便給她貼了一出《望兒樓》,連謝12次幕,結果一炮打響, 譽滿香江。

京劇團載譽歸來回到廣州進行彙報演出,當時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點了一出《赤桑鎮》,裘爺問萬:“爺們兒,你敢唱嗎?”,當時萬一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就楞上了,結果大獲成功,得到裘爺由衷的表揚。

從此,20歲的萬一英開始掛牌走紅,成為團裡的老旦臺柱子, 從每月學員15元生活費, 轉定為演員每月拿48、50元工資。

在萬一英的藝術生涯中,她最感謝的是兩個人,一個是她的師傅著名老旦演員李多奎,另一個,就是裘盛戎。她一直都說,如果沒有裘盛戎,就沒有她後來所取得的成績。

而裘盛戎,是真愛才啊。自打發現了萬一英,就都帶著她,演《打龍袍》,演《赤桑鎮》,一字一句地教她唸白,一聲一腔地教她演唱,就這麼手把手的培養,使得萬一英的每場演出都獲得滿堂彩。這兩齣戲曾在中山音樂堂,連演4場,場場爆滿。

她還有個綽號,叫“爺們兒”,大師裘盛戎老先生老愛這麼稱呼她。 裘爺對萬一英在藝術上要求相當嚴格,對戲時一板一眼,一字一腔都摳瓷實,上臺便又帶又抬著她唱,萬也用心爭氣,傍著裘爺要下一個又一個的好來,場場炸響堂。

在臺下,裘爺對小年青的萬一英,又是關愛有加,一次演出前萬一英發高燒,裘爺知道了便買來橙子讓她吃,並問:行嗎?萬答:“行,死也死在臺上!”裘爺高興拍掌:“爺們兒,我就愛聽這話!”

北京京劇團在1964年排演《杜鵑山》,是裘爺的烏豆,萬一英的杜媽媽。裘爺也幫她設計了動作,建議她斥敵時用兩指比用單指要有力。萬在眾位藝術家的幫助下,首次扮演現代京劇裡的“杜媽媽”,為今後成功塑造 “沙奶奶”奠定了基礎。

1994年,因為對單位評級不合理有意見,49歲的萬一英一賭氣就提前辦理了退休。難捨那份京劇情而又不甘賦閒寂寞的她,曾於1997年,在天壇西門開了個 “沙老太飯館”,一時轟動京城,每週六全天停業搞 “戲迷樂”,成了梨園界、京劇票界人士聚會、座唱的好場所。

萬一英從小就性格爽朗,而且好強,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一定要做好,從裡到外,都透著一股男兒氣概。我想裘盛戎先生一直喚她為“爺們兒”,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其實“爺們兒”萬一英也有很溫柔的一面。在她晚年的時候,她一直堅持餵養流浪動物,並和它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遺憾的是,這位優秀的京劇老旦演員,已於2015年1月22日因突發腦溢血而去世,享年70歲。這對於喜歡她的影迷和戲迷來說,是多麼沉痛的一件事情啊。

“……要你們一日三餐九碗飯,一覺睡到日西斜,直養得腰圓膀又扎,一個個象座黑鐵塔,到那時,身強力壯跨戰馬,馳騁江南把敵殺。”聽到這熟悉的唱段,就會記起萬一英老大姐。

12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冬至”話素養,使身體迴歸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