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被後人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的孔子,不但言傳身教了許多教與學的方法,而且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還能從他身上學到許多易行且有效的自我安慰技巧。

技巧之一:善於總結,歸因於外

據傳說,孔夫人亓(qí)官氏可不像孔聖人一樣知書達理。由於家境貧寒、生計艱難,所以亓官氏覺得孔子整日談論詩書禮儀是不務正業,對孔子的弟子們自然也十分不滿,弟子們孝敬給老師的魚和肉,亓官氏不是嫌小就是說瘦。

總之,家有“悍妻”,孔子的家庭生活並不十分美滿。在這樣的狀況下,孔子自我安慰的技巧就發揮作用了。他有一句名言“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意思是說,只有女人和小人是很難相處的。看!生活不美滿,只是因為對方難相處的關係,並不是自己不好。

在逆境中,每當面對不能解決的難題時,我們不妨學學孔聖人,暫時將失敗的原因歸為外因,事後自己再慢慢琢磨。不過這個方法要以不損害他人的利益為前提,孔子在這點上就顯得有些不厚道了,讓女子們蒙上了“難養”的千古“罪名”。

技巧之二:外出散心,轉移注意力

魯定公十三年,齊國送了八十名能歌善舞的美女到魯國,魯國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對此表示失望,引起了國君和權臣季氏的不滿。

不久魯國舉行郊祭,按慣例,祭祀後要送祭肉給大臣們,卻唯獨孔子沒有收到祭肉,這表明國君已不想再任用他了。在家不痛快,在朝又得不到國君的重用,事業不成功,還遭此大辱,面對這些糾結的問題,五十五歲的孔子乾脆“眼不見為淨”,出國遊歷去了。

他離家數十載,周遊列國,順便傳道授業解惑。雖然他的“仁政”仍不受當時的統治者們採納,但在旅途中,他開闊了視野,轉移了對事業、家庭失意的注意力。也正因為如此,孔子得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事業之中,心情大好之餘還找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人,廣收弟子,名聲大噪。

俗話說得好,山不轉水轉。一直糾結於眼前的問題,其實會耗費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問題在很長時間內都得不到解決,我們的心理能量就會漸漸枯竭,心理承受能力就會漸漸衰退,從而危害身心健康。這個時候,不妨像孔聖人一樣外出散心,暫時離開眼前的困境。注意力的轉移會讓僵化的思想和木訥的大腦得到片刻休息,也許會像阿基米德一樣,突然靈光一閃,就想出了絕妙的解決方法;也許會像孔子一樣,收穫另一種成功。

技巧之三:樹立榜樣

傳說孔門弟子三千,賢者七十有二,其中孔子最喜歡的就是顏回,《論語·雍也》中對顏回的描述是:“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比起其他弟子,顏回似乎並沒有什麼重大成就,那麼孔子為什麼唯獨欣賞他呢?

其實是因為孔子在顏回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縱觀孔子的一生,雖然後來也得到了人們的尊崇,但更多的時候是顛沛流離,失意潦倒。能讓孔子一直堅持走自己的路,除了自身堅強的意志力,顏回這個榜樣的作用也功不可沒——看到自己的弟子在如此困頓的環境中都能求學不倦,自己更不能認輸。

榜樣的身上總會有一兩樣你想要的東西,他們給人一種歸宿感和安全感,因為你知道在困境之中,還有人在跟你一樣奮戰;如果他們最後成功了,對你更是極大的鼓舞。孔子七十歲時,正值壯年的顏回不幸早逝。榜樣的消失對孔子的打擊是巨大的,三年後,他也去世了,榜樣對一個人心理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技巧之四:學會自嘲。

說到自嘲,很多人首先會想到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阿Q,但其實孔子也是一位自嘲大師。

孔子六十歲時仍輾轉於各國之間。在陳、蔡兩國之間,孔子師徒被人圍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後不靠店,所帶糧食早已吃完,“絕糧七日”;後來在鄭國都城,孔子又與弟子失散,獨自在東門等候弟子來尋找,潦倒落魄,被人嘲笑,被人稱之為“累累若喪家之犬”,對此,他不僅沒有生氣、傷心,反而欣然笑曰:“是呀,是呀!”

跟阿Q比起來,孔子這樣的“自輕自賤”反而表現出了一種超凡入聖的豁達。“精神勝利法”放在不同的環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事關民族大義時它是麻木不仁,但事關個人存亡時,它卻能拯救許多痛苦的心靈。

通往成功的自嘲,是一項需要自信、堅韌和對現狀有著清醒認識的高超技巧。做到對自己充滿信心,不與旁人計較,退一步海闊天空,比起那些當場“怒髮衝冠”以證明自己還行的人,要高明不少。多向孔聖人學習吧,請堅信一切困境都只是暫時的,坦然接受當下的落魄,多年以後才知道誰笑得最好。

(潘光賢摘自《學苑創造》)

3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乾陵之謎:至今在梁山主峰西側,仍有一條深溝被稱為“黃巢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