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東漢末年,有一個叫王粲的文弱書生,在動盪的時局裡一路逃難,依附荊州劉表的門下。

他既有才華,又有雄心,但在劉表那裡得不到施展的空間,於是鬱郁寡心。

荊州城裡有一座麥城,王粲當時登上麥城,百感交集,寫下一篇“登樓賦”,他的這一次登樓成為文學史上最重要的文學語碼。

從此,他的名字、身世、和“登樓”這個梗,在千百年後不斷激起詩人們的共鳴。

比如,眾口相傳的王之渙五言絕句《登鸛鶴樓》。

後來,關羽“走麥城”,如果不是因為關羽的光環太強,麥城本該為王粲而留名青史。

《三國演義》裡的每個故事,每個人物總能夠吸引著一大波愛好者,而正是這些“名人效應”刺激著讀者們對那段沉封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

相信大多數人對麥城的最初印象,還只是停留在關羽這個人物身上,而漸漸遺忘了懷才不遇的王粲。

別說我們都懂,其實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我們不懂的。

在《事實》一書中,指出實事求是的思維方式可以讓我們改掉原來過度情緒化的認知觀,也能擁有一顆開放的心靈,去正確理解這個世界。

保持自我辨識的敏銳性,就不會為一些實際上無關緊要的事情而緊張,也能讓自己對這個世界有著更全面的認識。

如何才能夠看到世界的真相呢?那就是要尊重事實和實事求是的世界觀。

比爾·蓋茨曾經給全美大學生一人贈了一本的書《事實》。

他還說,自己今後會用《事實》的模型來推進工作。

《事實》的作者漢斯·羅斯林,專攻統計學和醫學,以及在世界各地行醫問診、做學術研究、擔任世界各個援助機構顧問的背景,讓他能夠從進行更專業更客觀資料統計變成視覺化的清晰圖表,為這個複雜世界提供一種簡單實用的導航工具。

我們對世界錯誤理解的根源,在於我們錯誤的,過分的情緒化的世界觀

知乎上有個問題,截止到2019屆畢業生,中國擁有本科學歷有多少人,佔比多大?

據統計,2019年,全國高考人數達到1031萬,最終錄取人數大約為820左右,其中專科院校錄取人數大約50%左右,也就是說,本科以上的學生只有400萬左右。加上2018及2019年本科生人數,全國本科生人數應該在5500萬至6000萬之間,全國14億人口,佔總人口比例確實只有4%左右。

為什麼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只佔中國人口的4%,而我們卻感覺遍地都是大學生?

一位網友說,這跟我們的所處環境有關係。

假如你是it行業,基本身邊都是大學生。

假如你是建築工,身邊就全是初中畢業生。

的確如此。你在什麼樣的工作環境,你擁有什麼樣的學歷,在視網膜效應的作用下,直接決定了你看到問題的層面。

簡單理解為,當我們自己擁有一件東西或一項特徵時,我們就會比平常人更會注意到別人是否跟我們一樣具備這種特徵。

比如,生活中,A買了一部奧迪車,A在街上目光所及的都是這個牌子的車,B買了一名牌包,B關注的點就轉移到C是否也有跟自己佩戴一樣的包。

這就是我們的認知誤區。為什麼會這樣?

人類的大腦在幾千年的進化過程中產生了三重腦:本能腦:源於約3.6億年前的爬行動物時代,比如鱷魚魚、蜥蜴腦,主管本能;情緒腦:源於約2億年前的哺乳動物,主管情緒理智腦:源於約250萬年前的靈長動物時代,主管認知(人類獨有)

在《事實》這本書中講到,人類的大腦產生的多種本能,幫助我們祖先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中倖存下來,並且進化為統治世界的人類,我們的大腦沒有經過系統的深思熟慮而直接跳到簡單的結論,這種本能腦幫助我們的祖先躲開迫在眉睫的危險,而我們對糖和脂肪無比渴望,是因為這些東西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能夠救命的能量來源。

從出現的年代來看,如果把本能腦比作100歲老人,那麼本能腦已經有100歲,情緒腦有50歲,理智腦不滿1歲的寶寶。

我們的大腦裡大概有860億個神經元細胞,而本能腦和情緒腦擁有近八成,所以它們對大腦的掌控能力更強,同時,它們離心臟最近,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可以優先得到供血,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眼裡只能看到別人跟我們一樣擁有的東西,而看不到我們沒有的東西,這是因為我們最外層的理智腦缺血了。

你的認知水平,決定了你認識世界的大小。

只有遠離錯誤認知,才能捕捉到自己錯誤的觀念

在大多數人的的眼裡,認識一個人會在腦中留下好與壞,接觸一樣東西也會在腦中留下好與壞,我們更喜歡把世界和人群分成兩個不同的類別:富有和貧窮。

《事實》指出,一分為二,是一個巨大的誤解。

漢斯·羅斯林曾經的夢想是一位馬戲團演員,因為父母的反對,後來他只能從醫,有一次,在課堂上,教授展示了一張馬戲團演員馬劍吞進喉嚨的X片。

於是,他重新燃起了兒時的夢想,決定成為一名吞劍表演者,他用家裡的釣魚竿伸進喉嚨裡,魚竿最多隻能伸到喉嚨2.5CM處,就卡住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最後他第二次放棄了成為馬戲表演者的夢想。

只有錯誤的知識,才能夠使我們犯下系統性的錯誤,才能使我們得到如此差的結果。

三年之後,漢斯在接待的病人中,有一位是吞劍表演者,他請教了患者,患者告訴他,喉嚨是扁的,只能把扁的東西插到喉嚨裡,這也是用劍的關鍵因素。

下班回到家,他拿了一個扁平的勺柄,居然成功了。

聽說過一句話,你的認知水平,決定了你的選擇。

後來,漢斯在講座時也成功表演了驚豔全場的吞劍技術。

生活中,有些東西外表看起來是多麼的不可能,但都是事實。能夠讓我們不斷地去發現其中的驚妙之處,歸根到底還是源於是我們內心的渴望。

當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時,除了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充足的認知之外,還可以依賴資料,並且用描述出資料背後所體現出來的現實世界。

學會堅持尋找大多數,才有有效控制一分為二的錯誤本能

一分為二的本能總是會誤導我們,把平滑過渡當作兩極分化,把和而不同當作分道揚鑣,把求同存異當作矛盾對立。

那麼,有效控制我們一分為二的錯誤本能,我們就要學會堅持尋找大多數。

《事實》一書中,告訴我們三點做法:

1、我們要注意只比較平均數的做法

當我們分析平均數背後真實資料分佈的時候,我們總能夠得到一個更清晰、更準確的畫面,那時我們就會發現,大多數我們看起來非常不同的資料,實際上是重疊在一起的。

2、我們要注意只比較極端情況的做法

在所有的群體、國家或者國民中,總會有極端情況的存在,總會存在頂層和底層。而頂層和底層之間的差別,有時候是極端不公平的,即使如修繕,大多數仍然分佈在中間狀態。

3、我們要注意只俯視不仰視的做法

生活在不同等級的人,總會把世界分割成兩個類別即富有的,像你一樣在高層建築頂上的人,貧窮的,也就是接近地面上的人,他們的生活和你的不一樣。

然而,人都很容易向下俯視,也會忽略掉人與人之間生活質量的區別,但事實並非如此。

要想清晰地認識這個世界,做出更正確的判斷,我們應該以資料作為根治無知的良方,並且描述出資料背後所體現出來的現實世界;以理性作為心靈平靜的源泉,不過度情緒化,如此,你才能尊重事實,更加實事求與這個世界的任何真相相處。

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為何黛玉之病不能見外姓親友,林如海還毅然將她送去了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