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作為我國的四大石窟之一,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域外文明交匯融合的珍貴記錄。#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據記載,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龍門石窟動工開鑿,而後又經歷了東、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以及宋朝等連續400多年的建設,最終形成了現在這長達一公里的罕見景觀。龍門石窟以其各異的佛像聞名於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盧舍那大佛,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座大佛。
盧舍那大佛
為什麼要建造龍門石窟首先,我們要知道龍門二字為何意。據說,隋煬帝落都洛陽後,將皇宮的正門正對伊闕,從此以後,人們便將伊闕叫做龍門。
伊闕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戶,地勢險要,而且兩山對峙、伊水中流、山清水秀、氣候宜人,且本地盛產石材,質地優良,利於雕刻,所以這裡成為了建造石窟的首選之地。
龍門石窟
至於為什麼建造石窟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種是佛教傳入中國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達到頂峰,而此時皇帝想以佛教來教化人心,以達到鞏固統治地位的目的,所以修建了龍門石窟。
另一種說法是當時佛教盛行,修佛之人甚多,而佛教提倡遁世隱修,因此僧侶們選擇崇山峻嶺的幽僻之地開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在山西修建了雲岡石窟,而來到洛陽之後,為了模仿原來的佛教情況而修建了龍門石窟。
以上幾點也許就是修建龍門石窟的原因。不管原因幾何,它註定成為我國著名的景點之一,也是歷史文化的見證。
龍門石窟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龍門石窟中最著名的佛像——盧舍那大佛。
盧舍那大佛的由來盧舍那大佛開鑿於唐貞觀23年,即唐高宗繼位後的第一年。盧舍那大佛也是唐高宗為給武則天獻禮而專門開鑿的。
據說,有一天武則天正在梳妝,唐高宗在一旁誇讚其“相貌端正,雍容華貴,有菩薩之儀態”,武則天聽後甚是高興,可隨後又開始流淚,並說道:“眼前縱有千般好,百年之後還是一堆枯骨,有誰知道我的模樣”,唐高宗聽後想以作畫之法解決這個問題,可薄薄一紙如何流傳千年,於是武則天提議在龍門山上開窟造像,如此便是佛像的由來。
大佛完全是根據武則天的容貌儀態進行的雕刻,甚至名字含義也與武則天相同。武則天又名武曌,曌,意為光照乾坤,而盧舍那譯意恰為光明遍照。
盧舍那大佛
據記載,大佛建成以後如武則天容貌再現,母儀天下之勢盡顯。
盧舍那大佛為什麼沒有手臂盧舍那大佛作為龍門石窟最著名的佛像之一併且也是最高的佛像,卻一直是以斷臂之像示人,而關於它為什麼沒有手臂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說法是,在1934年,一個文物學家路過石窟,發現盧舍那佛像年久失修,已不成樣子,所以就把手臂取下來,帶去美國賣掉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趙匡胤出生時,天邊紅日持續三天,百姓認為是佛像成精了,所以毀掉了佛像的雙手,使它不能作為。
另一種說法就是佛像年代久遠,地質變化導致的自然坍塌和嚴重的人為破壞,如唐武宗時期的滅佛運動、使石窟蒙難,後來民國政府遷都洛陽,修建道路時也炸燬了大量的佛像,再加上一些人為了利益而破壞佛像。
盧舍那大佛
《龍門記》中有這樣一段陳述:“然諸石像舊有裂釁,及為人所擊,或碎首,可損軀,其鼻耳,其手足,或缺焉,或半缺半全缺”。
顯然,佛像成精的說法只是民間傳說,而真正的原因更加傾向於第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