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是先秦雜家的代表作。就養生思想而論,它是先秦諸子著作中,內容最豐富的。其思想體系不僅承襲了道、儒兩家的內容,也旁採了墨、法等家之說。全書計一百六十篇,涉及到養生內容者,約五十篇之多。現將其養生思想的主要學術觀點簡述如下。
1、畢敬之務,在乎去害先秦雜家認為,人活百歲,是生命的自然壽限。而許多人未能活到這一壽限,究其原因,多由於在生命過程中受到種種危害和干擾。如果能找出原因,並採取措施排除這些危害和干擾,則有可能使人長壽,達到自然壽限。這即是“畢其數”。並指出,長壽之“長也者,非短而續之也,畢其數也。畢數之務,在乎去害”(《呂氏春秋盡數》),這一學術觀點闡明了人的自然壽限及達到自然壽限的可能性,並指出去害是使人長壽的重要保證。而“去害”的具體措施,就是養生。
2、趨利避害,順應自然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趨利避害,這是雜家養生的原則。《呂氏春秋·盡數》說:“天生陰陽,寒暑燥溼,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何為害?五味太過,五者充形則生害,此其一,乃飲食為害;七情太勝,過勝則傷神,乃情志為害,此其二:六淫太過,太過則傷精,乃六淫為害,此其三。知其三害而避之,使之無過,自然神安而形壯,年壽得長。”故凡養生,莫若知本,知本則疾無由至矣”。知本求因、趨利避害、頤養神形,是雜家養生思想的重要觀點。
3、動形以達鬱《呂氏春秋》認為人之精氣血脈以通利流暢為貴,若鬱而不暢達,則百病由之而生,在《達鬱》篇中指出:“凡人三百六十節、九竅、五臟、六腑、肌膚,欲其比也;血脈,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氣,欲其行也。若此,則病無所居,而惡無所由生矣。病之留惡之生也,精氣鬱也”。同時指出,活動形體是使體內精氣流通以保障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有效措施,“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呂氏春秋盡數》)。經常運動形體,則精氣流行,惡無由生。呂氏提出的這種動形達鬱的主張是對養生學的一個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