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在之前文章中,筆者與大家共同探尋了“周倉”這一人物形象的歷史原型及產生淵源,梳理、品評了《三國演義》中周倉的人物形象。本期文章為大家帶來周倉的民間故事及形象分析。

一 地方誌及道教神仙譜中的周倉

《山西通志》、《平陸縣誌》等清代地方誌中,說周倉是平陸縣人,這應當屬於附會之說,有蹭名人熱度之嫌[1]。但我們亦可由此推測:周倉的人物形象在清代已經深入人心。究其原因,應當是自北宋直至明、清,關公的地位一路飆升,成為民間共同信仰、崇拜的神祇——尤其是明、清兩朝,關公的官方封爵由王而至帝君;被元雜劇所創造並由後來的小說、評書、戲曲等發揚光大的周倉,身為關公最忠誠的夥伴、助手,地位自然也跟著關公水漲船高。筆者的這一推測,在道教的神仙寶誥中也可覓得些許佐證:

志心皈命禮,太上神威,英文雄武,精忠大義,高節清廉,協運皇圖,德崇演正,掌上中下界之權,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下轄七十二地冥壘幽酆,秉注人身功德延壽丹書,執定生死罪過奪命黑籍,考察諸天諸神,監製群仙群職,德圓妙果,無量度人,萬靈萬聖,至上至尊 忠孝祖師,伏魔大帝關聖帝君;大悲大願,大聖大慈,貞元顯應昭明翊漢天尊!

——《關聖帝君寶誥》

緊接著這篇《關聖帝君寶誥》之後,是《關太子寶誥》以及《周將軍寶誥》。“關太子”無疑是關羽的長子關平——關羽受封為帝君,長子關平自然晉升為太子。而周將軍即為周倉:

志心皈命禮,扶天勇將,察地猛神,鐵須銀齒,黑麵朱唇,精忠特立,勁節驚人,稽查善惡,糾察凡塵,明明顯赫,處處遊巡,鋤奸除惡,救世憂民,忠臣義士,護彼超伸,乖兒逆子,不勝怒瞠,維持世教,匡正人倫,斬妖護法,大道常存,最靈真宰,最顯神君,護朝護國,剛直忠勇大天尊!

——《周將軍寶誥》

這篇寶誥描述周倉外貌為“鐵須銀齒,黑麵朱唇”,形容周倉性格為“剛直忠勇”,皆與民間傳說中周倉的形象特點相吻合。值得注意的是,《關聖帝君寶誥》中關羽被稱為“伏魔大帝關聖帝君”、“貞元顯應昭明翊漢天尊”——經筆者查證,這兩個稱號產生於明代萬曆至崇禎時期[2],那麼前述三篇寶誥的定稿應當不早於明崇禎時期。這也可印證筆者前文的猜想:周倉這個人物至早在明末清初之時,經由民間傳說長期發揚光大,並借官方造關羽為神的東風以及道教的助力,走上了被崇拜的頂峰,並一直延續至今。

二 漢族及兄弟民族民間故事中的周倉

我們已經知道,周倉幾乎是純粹的民間文藝造物,所以,周倉身上最有趣的故事,還要到民間去尋找。

關於周倉的民間故事:“周將軍在評書評話裡形象更加精彩,有的地方故事周倉會用銀槍而且武藝和關公五五之數;會水,輕功高強,膂力很大,而且飛毛腿,並且有了字,字海壽,能用一柄鷹鳥紫金錘,而且是步下高手,能夠平徐晃。”

提到評書作品,內容比較豐富有趣、影響力較大的當數蘇州評書大家張國良先生的《三國》(以下簡稱“張《三國》”)。其中的周倉剛直勇猛、武藝高強而又憨態可掬,即使在佔山為王之時,也心存仁義,很多情節都令人忍俊不禁,心生喜愛[3]。至於周倉的名字,《三國演義》中周倉無字,應當是作者想借此表明其出身低微;在古典京劇《收關平》、《走麥城》中,周倉字“元福”,所以周倉的字也都來自民間藝術創造。評書中周倉字“海壽”,或是為了表明其水性過人而設;而張《三國》中周倉字“漢壽”,當源自關公的爵位“漢壽亭侯”。

除評書、戲曲以外,筆者就自己所知,簡要敘述周倉的民間故事如下:

據說周倉是個飛毛腿,因為他腳底板上長了三根毛(如果以孫悟空的救命毫毛類比,可稱之為神速腳毛)。憑藉這三根神速腳毛以及天生神力,周倉能夠扛著青龍偃月刀輕鬆追上關公的赤兔馬(網友稱之為“人形移動刀架”)。東吳偷襲荊州之前,呂蒙買通周倉的同鄉,將周倉灌醉後把他的神速腳毛剔掉了。周倉因此失去了神速技能,追不上關公的赤兔馬,沒有及時把刀遞給關公,於是二人雙雙被擒,英勇就義[4]。

這些故事中的周倉,與小說、評書中的胡車兒頗有些相似。同樣的天生神力加神行特技,同樣勇猛過人。宛城之戰,胡車兒盜戟助張繡殺死猛將典韋;襄樊之戰,周倉則在水中生擒龐德。槍王張繡身邊有胡車兒,也恰如武聖關公身邊有周倉。當然,若論形象的豐滿與群眾的喜愛程度,則胡車兒難以望周倉之項背。

漢族地區的周倉故事已然異彩紛呈,但許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在西南地區的兄弟民族之間,也流傳著關於周倉的神話傳說——“周倉背石塞雁門”。

故事梗概:周倉本是羌族的守護神,他見到越來越多的漢人來到羌族的聚居地,於是想把雁門關塞住,不讓漢人進來。一天晚上,周倉背了個大石頭去塞雁門關,這時漢人的守護神關羽(一說觀音)故意學雞叫。周倉是陰神,見不得太陽;他聽得雞叫,以為天要亮,於是便丟下石頭跑了。所以雁門關沒塞住,只在路邊留下個大岩石,上面還留有周倉的手印。

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知道,小說中的馬超被羌人奉為神明,號稱“神威天將軍”。誰知在今時今日的現實世界中,周倉才是羌族人心目中真正的守護神[5]?無獨有偶,黑水藏族也有類似的故事流傳:

四川地方以前沒人住。周倉是民族的菩薩,觀音是全國的菩薩,四川人是他管的。周倉是男的,觀音是女的。周倉老實得很。周倉說我得行,觀音說她得行。根本是觀音菩薩得行。兩個人分地盤,觀音菩薩用一個鑽子、一個錘錘,晚上去、白天去,在石頭上刻字。周倉在草上打疙瘩作記號。觀音說,我們走到那去看,是我的還是你的。結果燒了一把火,周倉的草疙瘩都被燒掉了。地都是觀音的。所以民族就到山上來了,觀音就到四川。

——黑水藏族老人口述

以上兩則故事都來自四川境內少數民族一般群眾的敘述,那麼在少數民族知識分子的心目中,周倉又是何種面貌呢?以下是一位汶川城內羌族知識分子所言:“周倉是三國時,東漢末期的人。那時威州雁門關有一個洞子。周倉這個人氣力大,有勇無謀,他跟關雲長在一起的。據說他是個本地人。西京,三國時代,孔明、劉備徵西的時候,周倉這個人溫厚、老實,氣力又大。劉備徵西蜀的時候,在我們西北征戰的時候,發現這麼一個人,氣力很大。關雲長是個文武得行的人,就把他收了,給他一些照顧。周倉就對關雲長,怎說就怎麼聽,就怎麼幹[6]。”

將上述兄弟民族間流傳的周倉傳說與漢地的周倉故事作對比,我們不難發現:除民族、地域等元素有所不同之外,不同民族、不同故事中周倉的形象出奇地一致。外貌方面,都是黑麵虯髯的大漢;本領方面,都有一身神力(背得動巨石,扛得動刀);性格方面,都忠義、勇猛,同時也憨厚老實(用現代流行語可形容為“呆萌”),甚至很容易被人忽悠。

民間塑造的周倉雖然外表五大三粗,但性格十分可愛,更兼忠義屬性與他追隨的武聖關羽別無二致,令人在喜愛之餘更多了一份欽敬——這或許也是周倉被不同民族共同奉為神明的原因之一吧!

[1]明清地方誌中,捕風捉影、牽強附會之說頗多,需要甄別,不可全信。故而本文不將山西地方誌中的周倉故事納入信史範疇。

[2]參考《封建王朝關公崇拜探究》,出自於《史志學刊》;《關羽——神化的〈三國志〉英雄》,(日)渡邊義浩著。

[3]參考張國良長篇評話《三國》,現僅存舊書及網路版本。

[5]筆者按:“羌”的古代概念與現代概念區別不小,商周時期、秦漢時期、現代的“羌”,在概念上很可能都是不同的,本文為行文方便未予細說深究。為避免對讀者造成誤導,特此說明。

[6]本文中關於羌族、藏族等兄弟民族的周倉傳說均引用自《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王明珂著。作者王明珂老師是來自寶島臺灣的民族史、人類學田野研究專家,其人類學、歷史學著作《遊牧者的抉擇》被許多讀者奉為經典。

25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賈寶玉的“性啟蒙”老師,警幻仙姑、秦可卿、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