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遞進,講述一個愛情故事
戀愛,相思,情愛一章比一章更有趣:
1.野有死麕[ jūn ],白茅包之。
有女懷春,吉士誘dòu之。
2.林有樸樕sù ,野有死鹿。
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3.舒而脫tuì脫tuì兮!
無感hàn我帨shuì兮!
無使尨máng也吠!
無感hàn我帨shuì兮
第一章講的是一位青年獵人,分到了一塊獐子肉(“麕”就是獐子),趕緊用白茅把它包起來。
白茅就是絲茅草,它的顏色很乾淨,所以叫白茅,過去就拿它當包裝。包起來做什麼用呢?
他想到了“有女懷春,吉士誘dòu之”,就是有個正在想談戀愛的青年女子,他準備去追人家。
這個“懷春”,鄭玄解釋說是女子想在春季結婚,這是一種掩飾性的說法,不合常識。其實“懷春”就是思春,女子到了婚姻年齡,就想要找物件、談戀愛,就叫“懷春”。“吉士”指這個青年獵人自己;“誘dòu之”就是要去追求她。看來這個青年獵人想低成本成就好事,一塊獐子肉就想把人家追上手。
吉士誘dòu之
前清一個秀才老師,他把這個“誘”字讀dòu,解釋說這個字就是“逗弄”的“逗”,我想他是有道理的。因為“包”就是“兜”的意思,大家可以仔細體會。
第二章的“林有樸樕sù ,野有死鹿”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說野外那裡又打死了一頭鹿,這個獵人又分到一塊肉;另一種是說這裡不是指鹿肉,而是兩張鹿皮。這個說法可能更有道理。因為古代男子追求女子,要去下聘(就是訂婚),是要送禮的,禮物中要有一件“儷 lì 皮”,就是兩張鹿皮。鹿皮是很值錢的,作為聘禮要成雙地給女家送去,以示鄭重,要求建立關係。當然兩種說法都成立,就是這個獵人要拿東西去作聘禮。
林有樸樕sù ,野有死鹿
“樸樕sù”,古人說是青木岡樹,其實不對,它是泛指各種小樹,也就是灌木叢。這個青年獵人很有心計,送禮之前,他先做好了地形偵察,看中了樹林裡面有一處灌木叢,他是有“戰略安排”的,什麼安排?男生會意一笑,你懂得...
“白茅純束”就是用白顏色的絲茅草把那兩張鹿皮(或者是一塊鹿肉)捆起來。捆起來做什麼?他還是在想那個女子:“有女如玉rú”,就是說那個女子非常漂亮,膚色好得像玉一樣。這個“玉”要讀成rú。
接下來第三章,你就會明白他為什麼相中了那一處灌木叢:“舒而脫tuì脫tuì兮,無感hàn我帨shuì兮,無使尨máng也吠。”
舒而脫tuì脫tuì兮,無感hàn我帨shuì兮,無使尨máng也吠。
第三句是那個女子在說話。舒者,緩慢也,“舒而”就是“慢嘞”,是女子叫那個獵人“你慢點嘞”。“脫”要讀tuì,行為得體之謂也;“脫脫兮”就是“動作文明點嘛”。有這兩句話,我們就知道這件事情是發生在那個灌木叢裡面,所以前面一段的“林有樸樕”絕對不是多餘的。這個“感”要讀hàn,就是“撼動”的撼;撼者,動搖也;“帨”讀音shuì,它是什麼呢?《周禮》上有說明:那時的成年女子要帶“帨巾”,就是一張手帕,是掛在左胸前的。它有什麼用呢?搞衛生:抹桌子、撣灰塵都可以。舊社會館子裡面的堂倌,左肩上都搭著一張帕子,叫“隨手”,那個“隨手”就是這個“帨”,本來該叫“帨手”,好隨時取下來的意思。
這個女子對青年獵人說“無感我帨兮”,就是“你不要動我這個帨巾”——年輕的人兒啊談戀愛,原來是他的手都碰到女子的左胸了,女子又不好直接說,只能說“你不要動我的手帕嘛”,這和後面的“無使尨máng也吠”,都是很含蓄地提醒:你不要動作大了,不要弄得遠處那家人的莽子狗汪汪地叫起來,言外之意是那樣一來就什麼都做不成了。
“尨”讀音máng,指藏獒一類的大毛狗,至今民間還把一些狗叫“莽子”,就是這個“尨”。這個字出現得很少,很容易錯成簡寫的“龍”。要是看簡化字,你肯定會說這才怪嘞:一隻犬有三根毛就是大毛狗,只有一根毛就是龍?這就是簡化字的荒謬。
這首詩很有戲劇性:青年獵人是實用主義,打到一塊肉就趕快去討好自己的意中人;第二次去下聘禮,就把人家喊到樹林裡面灌木叢裡頭去了。而這個女子是講禮的,有所矜持,勸告他不能亂來——這完全是古代社會生活的一幅風情畫,非常真實。如果孔老夫子都像鄭玄、朱熹一樣,認為這樣的詩是在搞精神汙染,我們就沒有機會領略這些詩歌的趣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