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漢斯·荷爾拜因像

小漢斯·荷爾拜因精緻的人像

我們談論宋畫時用了致廣大盡精微的一詞,若用在德國的荷爾拜因身上也是適合的,縱是今天的攝影技術,也難以達到荷爾拜因與宋畫的那種微妙之處,那種重細節,異常精緻的作風,只有在嚴謹的民族中方可產生,德意志民族向來就是擁有這種嚴謹,他們不僅是邏輯思維異常的慎密,對於手藝方面亦是一絲不苟。這是他們的優點,這些優點也體現在他們的繪畫中,除了荷爾拜因,後來的丟勒,門採爾,康勃夫,甚至早年作為畫家的希特勒的建築寫生,都體現這種嚴謹,精緻,細微。

我們看到的荷爾拜因的一些微型油畫,圓形的構圖,讓我想到的宋畫的團扇,只不過荷爾拜因主要物件是人像,而團扇主要是花鳥,另外還有一些精緻的建築風情。但它們兩者的小而精緻,在精神上彷彿有一種相通之處。

為了繪製精密的作品,荷爾拜因應當是運用了圓規等工具,而且他為了複製造型時,運用了一些特別手法,比如在晚年運用了複寫紙,顯然今天畫畫的很少運用這種有點古老的方法,當然還包括複製紙,今天的畫者複製一個構圖,往往是運用電腦微噴的方式,這在一些複製藝術品的村落常常見到。荷爾拜因畫過三幅伊拉斯謨像,可能用了複製造型的辦法。

我們看到荷爾拜因在作品的簽名上的高明之處,這種簽名似乎是收藏在隱密的地方,有點像我們東方的畫者的簽名,要讓人仔細地尋找,比如荷爾拜因《大使們》這幅作品的簽名,確實有點像宋朝的范寬在《溪山行旅圖》一圖中的簽名,玩的捉迷藏的把戲,東西兩位畫家的風情十分的相似。

我們看到的荷爾拜因的人像作品運用陰影面的情形並不多,許多人像畫得明亮,素潔,清朗,多正面而有一種浮雕感覺,這與宋畫中的一種花鳥作品,比如那幅《紅蓼白鵝圖》,然後是清朝郎世寧的國畫與油畫中的人像畫十分的近似,構圖正面對稱而少陰影,也就是德國的畫者在骨子裡與東方的畫者,有某種親近感。

當然這種親近感覺更為嚴重的不是體現在他的油畫作品上(關於西方早期的油畫作品,按美國學者庫克在《大師繪畫技法淺析》中的說法,是雞蛋青畫法,後來才出現油畫畫法,通常說是揚-凡-愛克發明,這些古典大師運用何種畫法,或者是否運用兩者結合的畫法需要辨明),而是體現在他的素描作品中。

德國荷爾拜因的素描是最為接東方白描風情的素描,是高妙靈動而細謹的素描,陰影少,卻不少立體感,當然是浮雕式的立體感,這種風情我們東方人喜歡,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線性素描,比後來講塊面,磨洋工,陰影重的蘇式素描高明多了。荷爾拜因的素描對於後世畫家比如康勃夫,費欣等人影響大。

東方人的對於人像繪畫主流感覺就是要明亮,淨潔,不要畫得黑糊糊的,但這個民族心理不僅僅是我們擁有,其中西方的一些民族也擁有,因為我們人種迴歸到了原初是同一系列。

那麼我們觀賞小漢斯·荷爾拜因的畫作,尤其是他的素描,應當是十分欣然的。

(文:雷家林)

·伊拉斯謨像

《大使像》

德國荷爾拜因的素描欣賞

附文章:以下文字轉自網路,便於諸位深入觀賞。

《大使們 》荷爾拜因

關於神秘的《大使們》,首先要解答的是畫中兩個人的身份。

在荷爾拜因完成這幅畫 300 多年後,兩位身著華麗服裝的男士被時間慢慢磨去了姓名,沒人知道他們是誰。19 世紀的藝術史家們經過幾十年研究,才推測出左側的同學叫讓·丹特維爾( Jean de Dinteville ),是極有權勢的騎士團成員,右側的是喬治·塞爾夫( George de Selve ),為地方主教。

讓·丹特維爾

喬治·塞爾夫

他們面相沉穩成熟,實際仍是年輕人,荷爾拜因將二人的年齡巧妙地隱藏在了畫中:

丹特維爾手持短劍,塞爾夫手臂下有一本書,兩樣物品是文藝復興時期體魄與思想的象徵,同時又與他們的職業呼應。放大後,可以看到劍鞘上的數字是“ 29 ”,書側面的數字為“ 25 ”,這便是他們當時的年齡。

有關年齡的細節

丹特維爾與塞爾夫並非英國人,他們都是法國派出的外交大使,此次出行的目的,與亨利八世的大事情有關--

亨利八世曾以王后凱瑟琳未能生下男性繼承人為由向教會提出離婚,遭到反對。1533 年,在沒有得到教皇許可的情況下,他與幽會許久的安妮·博林( Anne Boleyn )舉辦了婚禮。羅馬教廷非常生氣,憤怒的將亨利八世驅逐出教,人高馬大的英國國王也不示弱,他隨即宣佈脫離羅馬教廷,並發動了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畫像 荷爾拜因

歷史證明,因偷情而導致的這次改革,永遠地改變了英國曆史--亨利八世成為英格蘭最高宗教領袖,並對國家作出了全面改革,整個社會的經濟狀況、政治體制、文化和思想等方面都發生很大變化。

另外,他的女兒在幾個月後出生,後來被稱作伊麗莎白一世( Elizabeth I ),她的出現,為女王執政開啟了新篇章。

魯特琴

這樣的大事情,引起了歐洲國家特別是法國的警覺,他們先後派出兩位大使來到英國,遊說亨利八世慎重考慮脫離羅馬教廷的事宜。

結果很遺憾,未能成功。精微刻畫每一個細節的荷爾拜因,當然不會忽略大的時代背景,他透過桌上斷了弦的魯特琴隱喻了談判的不和諧:

斷了弦的魯特琴

魯特琴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期,大約在 9 世紀時,它經阿拉伯人傳入到了歐洲,並在文藝復興廣為流行。

這一造型優美的樂器,經常出現在繪畫中,一個原因,它是高雅與和諧的象徵,另一個原因,它又是畫家們炫耀熟練運用透視法的道具,大名鼎鼎的博斯和卡拉瓦喬都曾畫過。

實際上,這幅畫裡不止出現了一把魯特琴,桌下還有一把。深色的魯特琴背面向上,藏在陰影裡,它既展示了荷爾拜因精湛的繪畫技巧,又增加了空間的縱深感,一舉兩得。

桌下的魯特琴

畫中桌面和二層擺放的物品,也是十分講究,集合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最新技術成果。

上層以天文工具為主,從左至右分別是天球儀、柱晷( guǐ )、通用二分儀晷、四分儀、多面體日晷和黃道儀。近代學者研究,這些物品精確記載了荷爾拜因開始繪製這幅畫的準確時間:1533 年 4 月 11 日上午 10 點 30 分。

桌面物品

二層以現實生活中用到的物品為主,除了地球儀和魯特琴,還有一本放進了摺尺的商用算術書。

至此,起源於古希臘並延續到文藝復興的四項技藝--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得到了充分展示。它們出現在二人中間,也不是偶然,為的是體現兩位大使具有淵博的知識,中國俗語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二層物品

那麼,這幅畫的彩蛋和秘密在哪?

先看左上角,耶穌受難的銀質十字架被隱藏的如此含蓄,印證了亨利八世對宗教改革勢在必行。事實確實如此,他於 1534 年頒佈了《至尊法案》,促使國會透過的有關宗教改革的法令,改革後的英國教會,徹底擺脫了羅馬教皇的控制,國王既是世俗領袖,亦是宗教領袖。

銀質十字架

另一個彩蛋是簽名。

荷爾拜因的簽名

接下來,是畫中的秘密--兩個骷髏。

畫作《大使們》有兩米多高,畫中人物尺寸大致與真人相同。近距離觀看,會發現丹特維爾帽子上的骷髏金屬飾物,至於原因,說法不一,有學者推測這一影象反映了他身上的某種神秘主義傾向,也有人覺得這只是一個裝飾品而已。

帽上的骷髏

還有一個骷髏,在畫面最前端。

如果你沒有發現,不要驚訝,這幅畫在進入博物館後的十幾年裡,也沒人發現。一位巡視員在日常巡檢時,偶然發現了這個形象,他震驚又高興的自我表揚了很久,跟你現在的情緒差不多...

前景中的骷髏

這具骷髏需要特定的觀看角度--站在畫作右側,自上而下的觀看--假使你現在還沒看清,給你換個角度:

前景中的骷髏

繪畫中的骷髏形象十分常見,它最直觀的意義是對死亡的象徵。

除此之外,精神分析學家雅克·拉康( Jacques Lacan )曾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解析,並提出了著名的“斜視之見”:影象具有欺騙意義,我們只有透過斜視才能看清畫面的底部的骷髏,正如主體的真相只有透過斜視獲得。

矯正後的骷髏

但無論是死亡象徵還是斜視之見,似乎都難以解答荷爾拜因的真正用意。

他將骷髏變形為二維影象後放於畫面的三維空間中,同時設定了特定的觀看視角,如此大的骷髏置於前景中,竟難以被發現。

至於它為什麼以這種形式存在,我們只能是猜測,當然最不費腦力的一個答案就是:炫技...

15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2020年海內外瓊籍藝術家作品展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