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說三言,何為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明朝人馮夢龍編撰的三本短篇小說集子。
馮夢龍學問可以,但是科舉不行,不順利。中國明清寫小說出名的比如吳敬梓、蒲松齡、馮夢龍經歷都差不多,科舉不順利,才寫小說,小說流傳下來了,人也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假如科舉順利呢?無非是多了幾個可有可無的官,中國卻會因此少了幾個小說家。
馮夢龍村的四知堂
《醒世恆言》中有一篇故事叫“徐老僕義憤成家”。看題目就知道這是一個“發財”的故事。
有一戶姓徐的人家,兄弟分家的時候,大騾子大馬之類被大房、二房佔去,只把老僕人名叫阿寄的分給了三房的寡婦,擺明了就是欺負她。
明朝,僕人也算家產,大房二房明顯覺得一個老僕人的價值不如騾馬。這給了這個叫阿寄的老僕人強烈的刺激。於是他和三娘子說:
“老奴年紀雖老,精力未衰,路還走得,苦也受得。那經商通業,雖不曾做,也都明白。三娘急急收拾些本錢,待老奴出去做些生意,一年幾轉,其利豈小勝馬牛數倍!”
騾子馬厲害,還是我阿寄厲害,要拉出來瞧瞧才知道。所以想發財須得有些火氣,有不服氣的精神才行。
老僕人也有大智慧
阿寄最後成功了,他是如何發跡的呢?
阿寄販漆,但是本錢短小,只有三娘子變賣首飾簪環得的十二兩銀子。這個時候就顯示出老人家處理人際關係的功夫來了,他心生一計,拉著賣漆的去到一個酒館,喝著聊。
三杯酒下肚,阿寄說我本錢小,耽擱不起日子,呆一天就是一天的花費,你能不能幫幫忙,先給我發貨。
也該著他運氣好,碰到個喜酒貪杯的,吃了他的酒,不好意思推脫,當晚就去村裡各家湊足了阿寄要的數量。別的漆販子還在等貨,阿寄已經帶著漆啟程了。
去哪裡銷售,又成了問題,有杭州和蘇州可選。阿寄的想法是去杭州路近,但未必能賣好價錢,決定去路遠的蘇州。到了蘇州,正趕上蘇州缺漆,不但價錢好,而且只三日賣了個精光。
我們想一下,改革開放的初期,多少現在的大富豪,就是靠販運買賣貨物起家的。人常說讀書有什麼用,讀小說有什麼用?這就是用處,如果你六十年前就讀了這一篇文章,趕上改革開放初起的機會,你是不是會比別人佔了先機呢?
漆賣完了,阿寄看到蘇州米賤,心想空船回去不划算,不如抄把底販些米回去,就算利潤不多,大概也不會賠。到了杭州,趕上杭州大旱,結果米又賣了個好價錢。
阿寄販運,來往蘇杭之間
阿寄心想,既然已經到了杭州,應該順便打聽一下漆的價格。做生意要對市場行情資訊高度敏感,隨時收集資訊,發現商業機會,阿寄很懂這個。
一打聽才知道,杭州的漆價高過蘇州,原因很簡單,原來販漆的都和阿寄想的一樣,覺得杭州漆價會便宜,於是都到蘇州去了,杭州反而缺貨了。
得到這個資訊,阿寄又趕忙回到賣給他漆的主顧那,又販了一趟漆到杭州,結果又是大賺。
從此以後,阿寄是聞得“有利息”的就做,遵循“貨無大小,缺者便貴”的原則,隨時注意收集市場行情資訊,銷貨之前,先要“細細訪問”,然後悄悄起行,嚴格保守商業秘密。
12兩銀子這樣倒騰了些年,手裡的本錢積攢起來。阿寄於是有能力在機會出現的時候果斷出手,趁敗家子晏世寶急於用錢又找不到買家的時候,只用了1500兩銀子就買到了莊房和1000畝土地。
這篇主要是講阿寄這個僕人怎麼有情有義,幫助寡婦主人怎麼興家,但是一般做生意的原則都已經寫的很清楚了。
像阿寄這樣,做生意是比較順利的,那麼如果不順利應該怎麼辦呢?《拍案驚奇》裡有一篇“烏將軍一飯必酬,陳大郎三人重會”裡給出了答案。
寡婦楊氏,從小教育侄子王生“商賈事體”,等王生大了,就命他出去經商,說:“我身邊有的家資,並你父親留下的,儘夠營運。待我湊成千來兩,你到江湖上做些買賣,也是正經。”
王生很倒黴,經商遇上了劫匪,楊氏勸他:“且安心在家兩日,再湊些本錢出去”把失去的損失賺回來才是正理。結果王生再次被劫,楊氏又告訴他侄子,不可因為這兩次遭遇,就墜了家傳的行業,還得接著想辦法幹。
結果,王生繼續出去經商,不上數年,遂成大富之家。
做生意賺錢,沒有一番風順,總會遇到各種的波折,關鍵是總結經驗,繼續幹,不能因失敗就喪了志氣和信心。
三言兩拍中宣揚的是“富貴本無根,盡從勤裡得。”這種價值觀放到今天也不過時。
投資圈都知道的沃倫巴菲特多次表達過一個意思,就是說如果你想把投資這件事幹好,不用迷戀那些講投資,尤其是傳授投資秘籍的書。不如多讀讀歷史,小說,那樣會更有幫助。
為什麼呢?我理解,商業也好,投資也罷,其實穿透到最後,都是和人,和人性的競爭,而瞭解人,瞭解人性,沒有比歷史和文學作品更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