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歐洲於18世紀前半葉,特別是在法國,出現了一種精緻的、感官的而且變化繁縟的藝術,乍看之下,這似乎與啟蒙運動的理性思想相悖,確實如此,當時多數的理論家皆從此一觀點批評這種藝術形式,不久之後,隨看革命時代的步履,此藝術現象被戲稱為“洛可可”,一種由貝殼與類似貝殼的圖形所製成的小巧甜食,並被當作企圖滿足上流社會放浪奇想的產物而遭鄙視

但是即使此種藝術現象本身缺乏相近的理性理論基礎,它的出現並非毫無緣由,此種藝術創作的驅動力是企圖從學院的束縛與“規則”中解放,以追求自發性的呈現和新奇感。在洛可可藝術創作上具有代表性的畫家是華託、布歇,其中布歇是華託的學生,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所描繪的題材都是上流社會貴族婦女們的生活;不同之處在於華託的畫風比較收斂,筆下人物表情深沉,布歇的畫風較為開放,人物的情感表現形於色,都在臉上,非常細膩。

我們就先簡單談談華託是如何表現貴族生活的,他筆下的那幅《舞會》畫中男男女女共有18個人,有人坐著、有人站著,而且身上的服飾都各不相同,女人的身姿都顯的豐腴,男人的姿態有些紳士、有些猥瑣,男男女女都在各自交流,像是舞會還沒開始,或者說是已結束了,但無論是還沒開始,還是已經結束,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畫中的庭園景象呈現一片歡愉的氣氛,比如石雕、女人裸體雕像、花草樹木,以及天空中的雲彩,

整個畫面中所有的人、物、景象在同一個空間裡顯得很平衡,這是人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溫謦的色調使整個場景的氛圍顯得更為自由奔放。其中,畫面左邊站立著的男人是藝術家瓦勒非,中間雙手拖起裙子的女人是舞會的女伶,畫面右邊那個拿著風笛坐著的男人正是畫家華託本人,只不過他穿著很樸素,不像是參加舞會的人該有的樣子,而他偏偏是演奏風笛,這角色與行為的搭配,顯的很諷刺,或許是因為華託厭惡那些貴族的奢靡浪費,於是將自己以樸素沒錢人的裝扮描繪在畫裡,

布歇作品

這暗示了上流社會貴族因奢靡浪費終將走向墮落貧窮。值得注意的是,畫中每個男女臉上都沒表現出喜笑顏開的表情,這和歡愉的場景氛圍格格不入。我們接著談談布歇又是如何表現貴族生活的,他筆下的那幅《牧童向牧羊女吹笛求歡》畫中的牧童側靠在牧羊女身上,很投入的吹著笛子,身姿豐腴的牧羊女一手拿著花環,一手提著花籃,很痴迷的看著牧童吹著笛子,他們二人都赤裸著腳,這是性情豪放的象徵,這一對男女沉浸在“愛河”中。

華託作品

布歇是將洛可可風格發揮到極致的畫家,柔媚浮華、諧謔情色在這幅《牧童向牧羊女吹笛求歡》畫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畫中的風景很像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喬爾喬涅筆下的《入睡的維納斯》畫中的風景,色調也很像,可見布歇的畫風受16世紀威尼斯畫派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布歇以細膩的筆觸色調,讓畫面增添了裝飾風格,從而顯的浮華優雅,將貴族的豪放性情體現的栩栩如生。

13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唐詩前十名,他入選兩首,超越李白杜甫,他的詩到底牛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