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武漢大學教授王兆鵬等人編著了一本《唐詩排行榜》,他們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得出了一份唐詩前100名的排行榜,其中排在榜首的是崔顥的《黃鶴樓》。
引人注目的是,在前十名中,有一位詩人入選了兩首詩,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而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入選的兩首詩即是《涼州詞》和《登鸛雀樓》。
也許這份榜單並不代表你的喜好,但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和《涼州詞》卻是當之無愧的經典。
王之渙是誰?他的詩又好在哪裡呢?
《唐才子傳》記載,王之渙是山西人,少有俠氣,考不上科舉,索性也就不考了,到處遊歷,寫寫詩,交交朋友,他和王昌齡關係不錯。
他寫的詩,每次都被樂工譜曲演唱。
關於王之渙,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叫“旗亭畫壁”。
據說,王之渙、王昌齡、高適曾在旗亭這個地方喝酒。
此時,正好有一個歌唱班子在唱歌,王昌齡就說:我們幾個會寫詩,但一直沒有分出高下。今天,我們就看看這些歌女唱誰的詩多,那麼,誰就是勝者。
高適、王之渙欣然同意。
歌女依次出來,其中,兩位歌女唱了王昌齡的詩,一位歌女唱了高適的詩,兩人都在牆壁上畫了記號。
王之渙坐不住了,他說:這些歌女都沒有品位,唱的都是下里巴人的詩。那個最漂亮的歌女還沒唱,她要是不唱我的詩,我就再也不與你們爭高下了。
終於,那個最漂亮的歌女緩緩唱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接下來又唱了兩首詩,都是王之渙的作品。三人大笑不止。
龔學淵《旗亭畫壁詩話圖》
故事記載於唐代文人薛用弱的《集異記》中,真假值得商榷,卻可以從側面看出王之渙的詩在唐代傳唱之廣。
令人羨慕的是,在《全唐詩》中,王之渙只留下6首詩,卻憑藉《涼州詞》和《登鸛雀樓》而名垂千古。
《涼州詞二首·其一》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後世文人墨客對這兩首詩讚不絕口,《涼州詞》更是被推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清代著名學者評判唐詩七絕壓卷之作,說:必求壓卷,王維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齡之“奉帚平明”、王之渙之“黃河遠上”其庶幾乎!而終唐之世,絕句亦無出四章之右者矣。
壓卷,意為詩文書畫中壓倒其他作品的最佳之作。
無獨有偶,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亦被評為五言絕句的最佳之作。
《增訂唐詩摘鈔》:兩對工整,卻又流動,五言絕,允推此為第一首。
一首七絕壓卷,一首五絕第一。兩首詩成為公評的佳作,所以,王兆鵬教授的“唐詩排行榜”中,《涼州詞》和《登鸛雀樓》二首入選,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那麼,這兩首詩究竟好在哪裡呢?
《涼州詞》被後人譽為“盛唐之音”。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是一首邊塞詩。
舉目望去,黃河奔流不息,遠遠的像流入白雲之中,一座城池孤零零地立在萬丈山峰之中,耳邊忽然傳來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邊塞將士的哀怨隨之而出。
景,波瀾壯闊;情,哀怨愁苦。但格調高昂,慷慨悲壯,沒有消沉頹唐的氣息。
唐代是一個軍事強大的朝代,無數勇毅的唐代人戍守著遼闊的版圖。邊疆辛苦,他們不懼。他們也想家,可是,肩上扛著國家的責任,那深沉的思鄉之情只能自我寬解。
正是因為《涼州詞》悲而不壯的情調,所以,成為“唐音”的代表之作。
另一首《登鸛雀樓》亦寫出了盛唐之音。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畫面極其闊大,彷彿將整個天地都納入其中,像極了唐代人豪邁的氣概心胸。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簡單10個字,哲理頗深,寫出了唐人不斷進取的時代精神。
簡單的字句,普世的哲理,使得《登鸛雀樓》成為傳唱最廣的唐詩之一,從此激勵了無數中國人勇敢進取。
一首《涼州詞》展現盛唐“悲壯蒼涼”的特質,一首《登鸛雀樓》再現了唐代人不斷進取的精神,從而流傳千古。
相對於李白杜甫來說,王之渙實在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唐代詩人,可這兩首詩卻堪與李杜爭雄。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王之渙的詩中,我們看到了那個悲壯而不斷進取的大唐,悲壯蒼涼、探索進取,這是大唐魅力的寫照,並且,於今,依然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