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文學作品,為什麼有的經久不衰,又的卻曇花一現。
陝西文學先後被改編為電視劇的三部現實主義作品,《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裝臺》都是經久不衰的典型代表。
其中前兩部作品,都獲得了矛盾文學獎。三部作品的作者也都是矛盾文學獎得主。
特別是《平凡的世界》該劇於2015年2月26日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首播,收視率達到2.4.
平凡的世界
裝臺
為什麼這些看似簡單的作品,一沒有華麗的服飾,二沒有俊男靚女的演出,三沒有高大上的故事情節,但卻能如此火爆呢?
1.客觀、真實、細膩的故事情節。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先生寫的,書中的背景就是他生活的背景,孫少平上學的經歷基本上是他上學的經歷,孫少平在煤礦的經歷是他三弟的經歷。
孫少平上學
他本人也親自在煤礦體驗過井下生活,才寫出了那麼真實細膩的情節。
孫少平下井
孫少安的奮鬥歷程,生產隊、大鍋飯,到責任制,最後開磚廠,由失敗到成功,興建學校造福鄉里。也都是當年千萬中國勞動者的奮鬥經歷。
《裝臺》中刁大順和他的裝臺隊,幹著最苦最累的活,住在髒亂差的城中村,現實中無數的打工人也是一樣的。
髒亂差的城中村
劇中裝臺、討薪、要錢,現實中農民工不也是天天為工資發愁嗎?
黑心包工頭、醜陋碰瓷人、打工仔為生活奔走、有錢人花天酒地,劇裡劇外渾然一體。
醜陋碰瓷人
2.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平凡的世界》中的陝北黃土高原、窯洞風情、信天游文化,陝北特色美食。讓人過目不忘。
”上河裡的鴨子下河裡的鵝,一對對毛眼眼照哥哥。“
一句信天游把潤葉的心思表達的淋漓盡致。
信天游
《裝臺》中滿屏的陝西特色美食,高亢激昂的秦腔,雄厚的城牆,風味幽默的語言特色,讓人身臨其中,欲罷不能。
陝西特色美食
雄厚的城牆
”歪得很嗎!
碎碎的事嗎!
嘹咋咧!“
這些鮮明的關中特色語言,在中國都找不到第二個。
高亢激昂的秦腔,唱出了陝西人樸實、粗獷、豪放的特點。
大雀走了,順子在臺上唱起了《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呀,依舊笑春風。“
唱的是桃花,送的是大雀。
唱的是桃花,送的是大雀
3.演員深入劇情的體驗,精湛的表演技巧。
《平凡的世界》在陝北拍攝時,王雷為了演好孫少安,學說陝北話,跟著村民幹農活,學放羊,唱信天游,才有了後面精彩的表演。
《裝臺》中的張嘉益為了演好順子,跟著真實的裝臺隊吃住在城中村,一起幹裝臺,才有了劇中的精彩表演。
4.圓滿的結局帶有不圓滿的遺憾。
《平凡的世界》結尾,少平當了工人,蘭香上了大學,二流子姐夫王滿銀也浪子回頭了,孫少安更是光宗耀祖名揚黃原,但秀蓮卻得了癌症。
秀蓮得了癌症
《裝臺》的結尾,順子和蔡素芬圓滿牽手成功,兩個女兒也成家了,但大哥大軍走了。
大雀為了女兒任勞任怨,卻客死他鄉,看似圓滿的結局,卻帶有一絲絲的遺憾。
大軍大雀走了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經典的作品也許就是如此。
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說過“文藝的工作物件問題,就是文藝作品給誰看的問題,是為誰服務的。“
“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偉大動力”。作品只有深入社會、深入群眾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
《平凡的世界》,《裝臺》等作品只所以經久不衰,不正是實踐了文藝作品是為誰服務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