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胡適本名為胡嗣穈,胡適長兄看完《天演論》,以書中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依據,替嗣穈改名,初為胡適之,後又改為胡適。三毛,原名為陳懋,也叫陳平,因少女時期,被張樂平的小說《三毛流浪記》所觸動,遂取筆名為三毛。
01提起三毛,人們率先想到的是她與荷西之間的愛情故事,他們的愛情,被記錄在遊記散文《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的筆鋒,經歷了三個階段,在遇見荷西之前,三毛在無盡的悲觀中渡過,其早期所流露的文字,充滿了悲傷。遇到了荷西,三毛的筆鋒突然歡快了起來,她揹著行囊,走進撒哈拉沙漠,其在沙漠中穿行,處處尋找人世間的真善美。
然而,天公不作美,1975年11月,得知荷西意外身亡,三毛的世界突然變得黑暗起來,《撒哈拉的故事》的歡聲笑語不再,三毛又開始陷入無盡的悲傷之中。
從這個角度講,荷西彷彿是為了《撒哈拉的故事》而生的。這部記載著愛情的《撒哈拉的故事》,持續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男女。
021991年1月4日,三毛告別人世,終年48歲,就在三毛去世後的七年,有一位叫馬中欣的作家,聲稱自己花了整整5年的時間,重走了三毛撒哈拉之路,探訪三毛的生活軌跡,最終得出結論,稱三毛與荷西都是騙子。馬中欣繼而出了一本書《三毛真相》,說是揭開了三毛虛偽的面紗。
馬中欣的書,引起了轟動,讓三毛的書迷們感到憤怒,然而他並沒有因輿論而擱筆,而是繼續寫了:《三毛之謎》、《穿越時空訪三毛》等諸多與三毛有關的書籍。
馬中欣書中的筆觸,言辭犀利,他在書中稱,三毛虛偽(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常提及生活拮据,而馬中欣則認為,三毛有三套海景別墅,賣了兩套,開了一家飯店,還有稿費收入)、三毛有怪癖(馬中欣書中稱三毛是個控制狂)、隨便,神經質(書中稱三毛與荷西一吵架,就胡亂發脾氣,而荷西經常處於下風,一言不合就離家出走),馬中欣認為荷西也是個騙子,荷西是假學歷(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稱荷西是高材生,而馬中欣查不到荷西的學歷),假潛水員。
03看過《撒哈拉的故事》的朋友便清楚,荷西與三毛是第二次見面,他們初次見面時,荷西僅僅只有是十四歲,而三毛則是二十二歲,兩人再次重逢是,荷西二十一歲,而三毛則二十九歲。重逢之前,三毛經歷了一場失敗的戀愛,處於悲傷之中。但是面對荷西的追求,三毛起初是無動於衷,最後是被荷西的熱情所感動,兩人相約一起踏入撒哈拉沙漠中流浪,繼而在旅途中完成婚禮。
而馬中欣卻說,一切只是三毛的一廂情願,荷西家境拮据,答應了三毛的一廂情願,也就是說,馬中欣筆中,荷西是個“小白臉”。馬中欣則認為,三毛並不愛荷西,他們只是兩個虛偽的人臭味相投,各取所需罷了,荷西死後,三毛“續絃”了,繼而愛上了賈平凹,又愛上了王洛賓。
總結物是人非事事休,馬中欣深扒三毛的隱私,無論是否有事實依據,都是對已故者的不尊重,而且讀者們則認為,馬中欣在蹭熱度,其寫《三毛真相》的初衷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