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最早的手抄本小說居然是《紅樓夢》,此書反映了封建社會吃人的禮教、從皇親貴戚到大戶人家的虛偽,批判性很強。書中都是些情情愛愛、纏綿悱惻,充分體現權貴階層的生活——只有愛情,沒有生活疾苦。成天浸泡在泥水和糞水、汗水中的貧民讀之,心生嚮往,哀嘆自己投胎的時候咋沒投在富貴之家。富人讀之,對原本就唾手可得的愛情更不屑一顧,加重了對紙醉金迷生活的眷戀。

所以,老話講,少不看紅樓,老不看三國。

什麼意思呢?說的就是人在年少時容易因為感情耽誤前途,看了紅樓,徹底摺進去了,難以自拔。年少當立志建功立業,努力奮鬥,成天鶯鶯燕燕的,都是感情那點事,哪有心思奮鬥?老不看三國說的是人年紀大了,不管是傻人還是精人,都學了一肚子心眼,三國這本書說的都是謀略,再看書學習,那就成精了,每天光琢磨算計人,對自己,對別人,都不是好事。

1974年因《少女之心》中提到的“學黃帥”運動起於1973年年末,1974年達到高潮。出版人白士弘依此推斷,《少女之心》開始在民間傳抄的時間最早約是1974年。

曼娜回憶錄

又名: 少女之心

ISBN: 9780573893582

簡介

文革時期的第一個手抄本,因寫得過於露骨,所以直至今日仍不適宜出版。

在那個缺書及知識貧乏的年代,很多詩歌和小說等都是透過私底下傳抄的形式廣為流傳。《曼娜回憶錄》就是當時被人們爭相秘密傳抄的手抄本,大約萬字左右,女性第一人稱,文筆纖細。內容大概是講女主人公先後與三個男人共同的“生活”經歷。很多青少年的性意識都是伴隨著這本書逐漸成熟起來的,此手抄本在當時那個禁慾主義年代被列為最黃色下流的讀物。有一種說法提到《曼娜回憶錄》實際上又叫《少女之心》。但《少女之心》實際並非是《曼娜回憶錄》的另一名稱。《少女之心》的手抄本全文僅有五六千字左右,近似於一篇放大的日記,文字不長。作者用第一人稱“我 ”,講述了和表哥戀愛的過程。

1975年“文革”手抄本《第二次握手》作者被“四人幫”逮捕並內定死刑。1979年1月在胡耀邦直接干預下平反。《第二次握手》於1979年7月正式出版。在“文革”期間,《第二次握手》和《少女之心》都被列為“壞書”。

第二次握手

統一書號: 10009-637

頁數: 411

定價: 0.84

出版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1979-07

簡介

1956年秋,藥物研究所蘇冠蘭教授家,來了一個華僑打扮的不速女客。教授夫人葉玉菡熱情迎接這位不相識的客人;但蘇教授卻顯得又驚愕又痛苦。來客望了望兩位主人,什麼也沒有講,就匆匆離去。原來,早在1928年,蘇冠蘭在齊魯大學讀書,暑假去江南度假。一次,他奮不顧身地跳江救了一個落水的姑娘丁潔瓊。科學救國的共同志向使他倆產生了愛情。在南京火車站,他倆握手告別,並立下海誓山盟。蘇冠蘭的父親蘇鳳琪,執意迫使兒子與故友的女兒葉玉菡成婚,蘇冠蘭無奈,只得以"20年後結婚"為藉口推遲婚期,不料葉玉菡竟然接受了這個條件。蘇冠蘭為了擺脫父親的束縛,準備與丁潔瓊一起赴美留學。誰料齊魯大學校長、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特務查路德從中作梗,迫使丁潔瓊隻身赴美。丁在美國學者奧姆霍斯指導和幫助下獲得了博士學位,後因反對美國在廣島使用原子彈,被美監禁,從此中斷了與蘇冠章的聯絡。這時,蘇冠蘭的父親騙兒子說,丁潔瓊已與奧姆霍斯結婚,使蘇冠蘭痛苦萬分。在蘇冠蘭與美國特務搏鬥時,葉玉菡用身子擋住了射向蘇冠蘭的子彈,蘇冠蘭深受感動,便與葉玉菡結為夫妻。丁潔瓊始終銘記與蘇冠蘭的誓言,拒絕了奧姆霍斯對她的真誠愛情,毅然回到祖國。當她滿懷希望地找到蘇冠蘭時,才知道蘇冠蘭已與葉玉菡結婚。丁潔瓊懷著深深的痛苦,離開了蘇冠蘭的家,決定到遙遠的邊疆去搞科研工作。在周總理的關懷和科學界友人的勸慰中,在蘇冠蘭、葉玉菡熱誠挽留下,丁潔瓊拋開了個人的不幸,終於振作精神,第二次和他握起手來。

作者簡介

1944年5月生於河南長葛,在湖南長沙長大。1961年10月發表處女作。1963年2月,寫下短篇小說《浪花》,以後歷次重寫,1970年稿更名為《歸來》,並以手抄本形式流傳全國。在流傳過程中,改名為《第二次握手》。張揚現為湖南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副主席。

●1980年第一期《科學畫報》刊登了北京郎景和醫生寫的《新婚性衛生》一文,當時便有人歡呼:“性禁區被打破了”。同年,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江西胡廷溢編著的《性知識漫談》,該書於1985年和1988年再版,發行總數達280萬冊。

●1988年國家教育委員會、衛生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發出在中學開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並計劃在全國5000所中學開展青春期的性健康教育。

●1997年重新修訂後公佈的《刑法》取消了“流氓罪”,原流氓罪中“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被收入“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一章中,“聚眾淫亂罪”被收入“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一章中。在《少女之心》傳抄中,被抓獲罪者多以“流氓罪”判處。

2001年《暗流———“文革”手抄文存》出版,這是對“文革”手抄本進行的第一次系統整理,收錄《遠東之花》、《綠色的屍體》、《葉飛三下江南》等7部流傳於民間的手抄本。出版人、時任文華圖書發展公司經理的白士弘在圖書面世同期對外發布訊息,尋找手抄本的第一作者,以無果告終。

暗流:“文革”手抄文存

作  者: 白士弘 著

出 版 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1-4-1 字  數: 版  次: 1 頁  數: 341

定價:¥22.00

內容簡介

《一隻繡花鞋》的風行為《暗流》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全國數十家大小媒體捲入手抄本的熱評,同時確定了手抄本小說的成功模式。關於手抄本的爭議讓人莫衷一是。市場到底如何呢?一本書是否重要,取決於它的社會需求。而手抄本是產生於特定時期特定人群,以特定方式流傳的特定作品。白先生將其最初設想變成一道追光,鎖住了散落於民間的手抄本收藏者。他歷時12個月,遍訪京城幾十戶人家,像淘金者讓無人問津的手抄本小說重見天日,從褪色的日記本上,從壓箱底的稿紙上,從耗子啃過的雜物堆裡,翻出了二十多種手抄本小說,小心翼翼地把殘缺部分裱好,又忍痛割愛刪節了近一半作品,最後編輯成這本手抄本小說。

2004年白士弘在1月初舉辦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向公眾展示了《少女之心》的書樣,該書計劃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不過印刷完畢後,正待上市卻被叫停,相關部門同時通告各有關出版社,不得安排該書出版。

說起手抄本小說,不得不提到一個很重要的作家——況浩文,他的名字也許很陌生,不過他的《一雙繡花鞋》相信大家都看過,沒看過小說的,至少也看過電視劇。

1930年生,重慶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參加革命後在西南公安部五處及西南軍區公安部隊司令部偵察處工作,後轉業至重慶市工業部門。曾相繼擔任重慶市外貿局長兼黨組書記,重慶市外經委主任兼黨組書記,重慶長髮集團公司董事長等職,高階經濟師。

1956年開始文學創作。200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一雙繡花鞋》、《南嶺之鷹》、《寶笈疑雲》、《麒麟花》、《企業家》、《風荷》等中、長篇小說及電影文學劇本。《一雙繡花鞋》先以手抄本形式在國內廣泛傳抄。後被改編成電影《霧都茫茫》,後又兩次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C—3計劃》及《一雙繡花鞋》。

“文革”期間廣為流傳的、 著名作家張寶瑞的手抄本小說《龍飛三下江南》,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七年前張寶瑞的手抄本小說《一隻繡花鞋》的出版,帶動了手抄本文學作品的相繼推出,也掀起了紅色懸疑影視劇製作和播出的熱潮。根據他的手抄本小說《一隻繡花鞋》改編的電視連續劇《梅花檔案》,當年收視率名列第一,曾獲電視劇風雲獎。

1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鬼谷子》:格局決定人生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