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對中國京劇有一定了解的朋友應該對民國才女孟小冬不陌生,她是梨園世家,梅蘭芳曾為她傾心,而一生叱吒風雲的杜月笙,至死都牽掛她。

雖說她是才女,但是她的才氣,與柔情無關,反而有一股子英氣。

她是女子,在京劇上有極大的造詣,是京劇老生餘叔巖的弟子,更是餘派傳人中數一數二的佼佼者。女子身的她,在戲臺上唱腔端嚴厚重,坤生略無雌聲。

她威武、神氣的模樣一下就征服了許多人的心。

這些人中有梅蘭芳,也有杜月笙。

“京劇冬皇”,是《天津大風報》送給她的美譽。

這樣不可一世而又英氣十足的女子,於京劇上走到了藝術和事業的巔峰,但是她因為一個約定,在杜月笙死後選擇不再登臺唱戲。

故事要慢慢講才有味道,我們先來說說孟小冬與梅蘭芳、杜月笙的感情糾葛,再來講講她晚年的生活。

1、梅蘭芳與孟小冬,郎才女貌卻情斷一樁“血案”

梅蘭芳在京劇圈裡的造詣自不必說,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孟小冬,但是一定知道梅蘭芳。當年那個蓄鬚明志,不給侵略者唱戲的京劇大師,就是他了。

梅蘭芳以京劇旦角驚豔眾人,他於戲臺上演繹的女性角色,一顰一笑,垂眸轉首,無不讓人驚豔。

演女子的梅蘭芳,與演男子的孟小冬,宛若天造地設的一對。而現實生活中,二人也確實被對方的才情吸引,惺惺相惜。

本以為郎才女貌、郎情妾意的二人會成就一段佳話,但是,二人的緣分,終結於一樁血案。

1926年,梅蘭芳和孟小冬的情侶關係已經眾人皆知,但並非所有人都祝賀二人。

這天,梅家的會客廳裡來了一位20多歲的男子,他叫王惟琛,瘋狂愛著孟小冬。他看上去文質彬彬,一副學生模樣,誰都料想不到,他會做出瘋狂的舉動。

那天,梅蘭芳正在午休,迎接王惟琛是梅蘭芳的好友張漢舉。

王惟琛一見張漢舉就掏出手槍對準他,表示自己要見梅蘭芳,要梅蘭芳將孟小冬“還給他”,或者賠償10萬解決這件事。

張漢舉安撫王惟琛,並前去將這件事告訴了梅蘭芳,只聽一聲“我立刻打電話去”,便不見了蹤跡。

而後,一大批軍警包圍了梅府,又恰巧被王惟琛看見,他一時慌了,朝張漢舉開了槍。

張漢舉倒在了血泊中。

此事之後,梅蘭芳和孟小冬被輿論裹挾,經受不住緋聞的攻擊,孟小冬甚至去天津居士林皈依過佛門。

此事以後,孟小冬便不再見梅蘭芳,二人的緣分到此終結。

2、孟小冬與杜月笙結緣:你被毀的名聲,我幫你護住

“血案”事件過後,對孟小冬的名聲影響極大,即便她一避再避,當時的輿論似乎並不想放過這個“爆料”。

於是,天津的報紙以“血案”事件為模板,添油加醋,開始連載小說,影射梅蘭芳與孟小冬之間的舊情,甚至還捕風捉影弄出“坤伶向某名伶敲詐大洋數萬”,以此含沙射影說此血案是孟小冬向梅蘭芳敲詐。

因為現實生活有此“血案”,難免惹人遐想,一時間他們對孟小冬議論紛紛。

這種議論的殺傷力不低於現代社會的“網路暴力”。

霸氣如杜月笙,該出手時就出手,他用他的方式,成功解決了這件事情,為了提高孟小冬的社會地位,黃金大戲院舉行開幕典禮時,杜月笙揭幕,而給大戲院行剪綵禮的人中,就有孟小冬。

有了杜月笙這個強大後盾,孟小冬的輿論風波算是平息了下來。

或許是杜月笙的默默保護軟化了那個京劇臺上一生英氣的孟小冬。

1949年,杜月笙遷居香港,孟小冬當時也跟著去了。據說當時孟小冬對杜月笙說:“我跟著你去香港,這到底是算丫鬟呢?還是女朋友呢?”

聽到這句話,杜月笙知道,孟小冬願意嫁給自己,於是二人舉辦了婚禮。

而孟小冬一生孤傲,於此也算找到了餘生的歸宿。

3、杜月笙去世以後,孟小冬堅守二人諾言不再登臺,節儉度日

畢竟二人年紀差距較大,杜月笙死後雖然給孟小冬留下了一筆錢,但因為晚年時局動盪,杜月笙並沒有其意氣風發時那麼富有。即便是這樣,杜月笙死後的幾十年,孟小冬都一直恪守自己與他的約定,沒有登臺唱戲。

1951年8月,杜月笙去世,留下四十三歲不到的孟小冬獨自在香港生活,而孟小冬在香港的日子,即便沒了依靠,卻沒有重操舊業上戲臺唱戲,而是靠著杜月笙留下的錢,節儉度日。

同時,為了餘派藝術能夠傳承下去,孟小冬收了幾名弟子,而她的弟子們便常常在逢年過節以祝賀為藉口,接濟孟小冬。

有人說,孟小冬一代“東皇”,讓梅蘭芳心動,讓杜月笙傾心,晚年如此拮据,實在不幸。

但於顏小二看來,孟小冬於舞臺上是英氣十足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卸下紅裝以後,她依舊是位女子。

或許她飾演的男子有多英氣,她心中那個理想的丈夫就應該有多擔當。

所以,梅蘭芳或許與她看上去“郎才女貌”,但終究沒有杜月笙的“霸氣”與“果斷”。

孟小冬遇到了“杜月笙”,她才真正找到那個可以護她周全,全心為她的人。

一女子終身得此一人,足矣。

這種知足,與華衣美食無關。

12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儒家思想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