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秦朝橫掃六國統一天下,居然建立秦朝短短15年崩潰,為什麼?因為它的文化僅僅偏向於法家。法家的專制殘暴,過於強硬的管理方式,儘管在國家用兵打仗的時代有效,但你要保持社會長治久安,它卻決然不行。

第一,反對家天下之集權,法家主張集權,主張君主一人專制,它雖然很有效率,但是它也極端脆弱。如果君主不明,如果君主偏失立即崩潰,而一個人偏聽則暗,一旦一個人處在一種高權力的封閉之下,他特別容易出錯。因此集權的高效率根本抵不住集權犯錯的可能。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有了幾千年文明史。由於中國幾千年是專制制度,因此對中國用詞叫積貧積弱。就是你國史變長了,你本來應該國家越來越強盛,結果你積的是什麼?越積累越貧、越積累越弱。

它說明集權政治是一個非常危險,非常脆弱,非常缺乏穩定性的政治管理模型。呂不韋對這一點深為了解,集權者很容易犯一個錯誤,他認為集權就是高效率,集中國家力量做一件事,確實有這個效率,但這個效率根本抵不住集權一旦犯錯就是毀滅性的,而且犯錯的機率遠大於高效率的機率。

人類歷史反覆證明這一點,這就是幾千年集權史帶來的是積貧積弱的結果的原因。呂不韋當年雖然沒有幾千年積貧積弱的經驗,但是他只是在秦國待了十年宰相,他就已經非常清楚,秦國的這種專制法家體制僅用這一脈文化,決不能保證社會長治久安。因此他主張反對家天下,反對集權。

他在《貴公篇》中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他在《去私篇》中講“誅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賢者,故可以為王伯。”也就是要用群賢來管理國家,要用統治者的內在集體智慧來管理國家。雖然他當時提不出民主,但是他反對極度的獨裁和集權。

他在《務本篇》中講,“宗廟之本在於民。”他接著講“凡舉事,必先審民心,然後可舉。”大家注意,這跟孟子的說法非常像。然後他贊成修齊治平的聖人政治,就是把儒家學說代入。所以他在《執一篇》中講,“以身為家,以家為國,以國為天下。”然後在《精通篇》中,他講“聖人行德乎己,而四荒鹹傷乎仁。”請注意,他講的這些東西是儒家的東西,也就是他要把儒家文化介紹到秦國來。

漢朝在中國竟歷時400年,兩漢加起來,它說明什麼?說明先秦諸子百家之學的匯合,人類文化不能偏廢,匯合之學才是實務操作的平衡所在。呂不韋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他在墨法之學橫行於秦國之際,向他介紹中原文明的各個雜學,包括儒學。

然後他宣揚君主“無為與禪讓”。說“君也者,處虛素服而無事,無智無能無為,此君子所執也。”意思是君王不要主政,形成內閣制,君相制。宰相和君王官僚系統和君王有牽制共治作用。大家知道漢以後逐步就朝這個方向執行,天下逐步表達為穩定統治的農業結構,而反對君王一人集權和獨裁。這種說法是非常高明的。

然後他也秉持重農與並戰,這也就是他並不偏廢法家。它實際上是對秦國只用法家文化造成其嚴重的文化偏失的糾正,而且他也要調教嬴政,寫他的呂氏春秋的雜家著作,就是希望嬴政學習他的東西,改變秦國國風。可惜嬴政聽不進去,因為法家從商鞅變法以後一百多年力行有效,秦國因此而強大,最終在嬴政手裡統一天下,他變成始皇帝。嬴政聽不進去,堅定的推行法家一道,最終取天下也敗天下。

呂不韋由於對當年秦國國政和文化偏失心知肚明,他尋求秦國文化的矯正和補足。可惜由於他自身的缺陷,這件事情沒有完成,反而引起嬴政對他的反感,當然對他的學問文化也就無法接受,從而給秦國最終帶來長遠的麻煩。

第二,對務實者而言,“一孔之見不可執,一時之行不可證。”這句話什麼意思?首先大家把務實者和務虛者分開,務實者,政治家,經濟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在社會上做實際事務操作,叫務實家。

什麼叫務虛者?做純學問的人叫務虛者。請大家注意,務虛者做學術的人,要有把一個問題貫通到底的韌勁,他絕不能做萬金油,他決不能是個雜家,他得把任何一個問題論證到底,論證窮極,這是真正做學問的必由之路。但是對於務實者而言,對於在實際社會活動中有所操作的人而言,你的文化構成絕不能偏廢。也就是說你的文化組合必須是各家學說,各路思境廣泛採納,融會貫通,你才能找見行為平衡,你才能處理社會上覆雜問題的多項處理。

你的文化構成不能是一孔之見,就是你不能只關注一門學問,然後覺得這個學問有理,就只關注它,然後認為其它學問都不是學問,這叫“一孔之見不可執”。

第二,對於務實者而言,你不能因為有一個你反覆應用有效的學問或者思路,你就認為它是真理。我在講哲學課時候講過,我說從哲學上論證,實踐不能檢驗真理,那是哲學上的論證,我現在從實物上講,我們不在思路上講,我們在實物上講,在實際操作中,請各位記住,你絕不能對你曾經行之有效的經驗或者思路,因為曾經被反覆證明是正確的,你就認為它將來也繼續行之有效,千萬不敢。

你反倒要小心。一個你長期執行有效的東西和思路,恰恰可能把你引入深淵和陷阱,這叫“一時之行不可證”,就是一時有效的操作,不能證明它是永遠有效的操作。請注意我在這裡是變相的在談“實踐不能檢驗真理”。

法家從秦孝公商鞅變法開始,到秦始皇統一天下,歷經一百多年時間,法家在秦國反覆證明行之有效。秦國從偏於西部一隅的弱國,成為戰國最雄強之國,最終統一天下。你能說法家不對嗎?反覆證明有效,可恰恰是這個反覆證明有效的法家單進獨鬥,最終導致秦國失政。秦朝短期崩潰。

如果當年秦王嬴政接納了呂不韋的思想,從此在他的執政理念中,有雜學的文化融合,相當於西漢的文化融合。秦朝何至於只有15年崩潰。所以這一條請各位特別注意。

先秦諸子百家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各家學說之雜糅,各家學說之融合,夯實了中國社會2000年穩定執行的文化基礎,而不是任何一家學說所能產生這種功效的。這就是先秦諸子百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奠基價值之所在。

12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鶴蜚散文:大潮退去——趕海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