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南宋·哥窯四方花盆說明:此盆作四方,折沿翻唇,側壁平坦微斜,直壁漸收,下承四足微張,更顯四方形制之雅。觀其釉,稠厚緻密,厚若堆脂,觸之凝滑如絲,觀之賞心悅目。將其置於放大鏡下,可見釉層滿布氣泡,細入毫芒,古稱“聚沬攢珠”。氣泡經散射而晶亮通透,使器表隱現酥光寶暈,宛若和田美玉。品其色,釉呈灰青,釉面瑩潤透徹,火氣消盡,寶光內蘊,似有云靄。口沿由於釉水流淌,釉層較薄,略呈紫色,底足露棕黑色鐵胎,正所謂“紫口鐵足”。賞其紋,周身紋片緻密,靜穆古雅,大開片呈紫黑色,淺者則為或淺黃或透明,大小紋片相間,深淺兩色交織,遂成典雅美觀的“金絲鐵線”,匠心之巧、技藝之高、氣韻之卓,盡覽無遺。

南宋·龍泉窯青釉蟠龍瓶說明:蟠龍瓶系南宋龍泉窯的特有品種,在所有南宋龍泉窯的瓶式中,其地位尊貴顯赫。此瓶形制為敞口,直頸,鼓腹,圈足,附蓋。通體施青綠釉,釉面瑩潤。蓋頂小獸鈕,頸肩部堆塑一條矯健的蒼龍,腹下部模印柳條紋,刻畫仰蓮瓣,利落清晰。南宋龍泉青瓷由於追求厚釉瑩潤的效果,故採用多次上釉多次素燒工藝而成,故釉色清亮而不失溫潤凝練。

宋·定窯劃花花口洗說明:定窯素以精美的白瓷著稱於世,自晚唐至宋代,白釉一直是其最主要的釉色之一。此對洗作六瓣花形,胎質潔白細膩,胎骨極薄堅實。此洗造型仿唐制金銀器,典雅優美。 澀口包金扣,折腰,平底。通體施白釉,釉水粉白潔淨,沉靜厚潤。洗內以刻花手法裝飾折枝花紋,呈盛開之姿,大花大葉隨風搖曳。深刻淺劃,隨心而至,可見功力之精深。

北宋·汝窯天青釉圓洗說明:汝窯為五大名窯之首,以如雨過天青色般的釉色而著稱。此件汝窯洗侈圓口,淺弧壁,平底,底周留有三枚支釘燒痕,從支痕中可見香灰色胎骨。胎質堅細,胎體勻薄。內外滿施天青色釉,釉面盈潤有玉質感,口沿釉薄處隱現淺粉色「紫口」,為天青釉汝窯典型器

宋·耀州窯刻花牡丹紋粉盒說明:盒子母口蓋盒緊密。蓋面微隆,中心裝飾折枝牡丹紋,牡丹盛開綻放,花葉舒展。採用剔工刻藝,先用深刀剔刻出牡丹花朵及枝葉的輪廓,富於深淺變化。直璧,至底急內收,圈足,露出褐色胎骨。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此粉盒內建三個杯形託,以區分不同種類的胭脂粉。此粉盒造型規整,精工細作,為耀州窯精美之作。

南宋·官窯青釉鳥食杯說明:宋葉寘《坦齋筆衡》、顧文薦《負暄雜錄》等文獻記載,南宋建都臨安後,按北宋開封舊制重建官窯,先在鳳凰山麓萬松嶺附近修內司設“內窯”,後在烏龜山麓郊壇下“別立新窯”。學術界將前者稱為修內司官窯,將後者稱為郊壇下官窯,統稱南宋官窯。南宋官窯為宋廷御窯,一般僅皇室自用或特賜予功臣,民間不流傳。此鳥食杯為官窯產品、直口平底,腹部一側有一小系,作懸掛之用,形制玲瓏。內外壁施青釉,釉面瑩潔。底部有三處細小支釘痕跡,現開片。釉色嬌嫩純美,觀若璞玉,格調清新,觀賞把玩兩相宜。

南宋·越窯劃花雙鳳紋粉盒說明:其盒器形碩大,由蓋盒和蓋身子母口上下相扣,扣合緊密。胎體堅細,通體施青釉。蓋面微隆,蓋頂平坦,刻花裝飾雙鳳紋,雙鳳上下相望,對視生情,淺劃深剔,刀工犀利,刻劃流暢。蓋身素雅,平底,底面一排細小的支釘墊燒,製作講究。

宋金·鈞窯天藍釉折沿盤說明:盤敞口翻沿、淺腹、矮圈足,圈足削修規整。通體內外滿施天藍釉,釉面均勻,釉光潤澤。口沿釉薄,隱隱映出胎體而顯褐色。圈足過釉,為金代鈞窯特徵。此盤形制雖簡約,但器壁至口處外張,下壁急劇內收,拉坯成型難度頗高,使盤形淺敦而又顯俊秀。器身周正,搭配以純淨的天藍釉色,更顯潔雅之美觀。

4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曹操高陵出土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