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書於明代的《水滸傳》,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具有廣闊影響力的文學名著。書中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講述的傳奇故事引人入勝,深入人心,以至於人們把生活中的許多俗語和道理都用水滸中許多經典的故事來表述。
而這部作品中,武松這個形象顯然是作者施耐庵重點著墨的一個角色,他行俠仗義,武功高強,豪爽精明,知恩圖報,但也透著點些許魯莽。在他身上集中了許多複雜的個性,這和他的英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因而在讀者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過,在《水滸傳》這部作品裡,有兩處關於武松的描寫的地方卻顯然不合邏輯,前後矛盾,這也讓許多讀者不解,這難道是作者的失誤和疏忽?為何這部名著近年多次搬上螢幕之時,也沒有導演意識到這一點呢?
我們知道,在原著書中的描寫中,武松的出場可謂是先聲奪人,他的初次亮相,就在景陽岡醉酒後以赤手空拳,將一吊睛白額的老虎打死,這精彩的一幕,即刻展現了武松非比尋常的神勇和英雄氣概,何等的瀟灑英武?難怪當時許多獵戶看到這一幕,都驚為天人,倒地便拜。
同樣是武松,在殺了西門慶等人後,被髮配到孟州期間,路見不平,出手相助,喝的酩酊大醉之後,將擁有一身厲害功夫的稱霸一方的蔣門神打的狼狽求饒。
這時,我們猶然記得他之前說出的那段豪邁話語,擲地有聲:“你怕我吃醉了沒本事,我卻是沒就沒本事。帶一份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這氣力不知從何而來。若不是醉酒後了膽大,景陽岡上如何打得這隻大蟲?那時節我須爛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勢。”

影視劇中武松形象
然而,同樣是這位頂天立地的男兒,同樣是酒醉,他在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之後,又在酒店醉打孔亮。卻在出門後敗在一條大黃狗的手裡。
當時這條狗衝著武松亂叫,武松一刀砍下去,卻砍了個空,一頭栽在了旁邊的溪水裡。等武松好不容易從溪水裡爬出來,看到戒刀還在水裡,又低頭去撈那刀,又一頭在水裡,再也爬不起來,被隨後而來的孔明孔亮帶莊客拿住了。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這是同一個人嗎?是那位酒醉後威風抖擻,功夫施展更勝於平時的打虎英雄,除暴安良的好漢麼?而且此時他和之前不同的是,手中還握有兵器。
於是,許多人都感覺這前後似乎不合邏輯,此時的武松,怎麼能和之前判若兩人呢?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為武松喝醉了。可這也顯然前後矛盾,因為武松自稱只有喝醉,他的功夫才會得到全面的施展,此前的打虎和打蔣門神也證明這一點。
如果說前面的畫面為我們展示的是武松凜然的蓋世豪氣,那麼這段被大黃狗戲耍掉入冰冷的溪流中的場面簡直就是滑稽戲。百戰百勝的武松為何被一隻狗弄得狼狽不堪,這究竟是作者的疏忽還是有什麼刻意的隱喻?
實際上,我們仔細端詳,掩卷沉思,就會發現,作者如此安排的描寫是含有特殊意義的。武松縱然是人中豪傑,但在黑暗的權勢階層的壓迫中,不也是狼狽奔逃,惶惶不可終日嗎?他能空拳打虎,可是面對龐大的勢力,不也是虎落平陽遭犬欺麼?
而且,此前的壯舉,多為行俠仗義,而這一次,武松卻是為了一頓飯負氣,不分青紅皂白打了無辜的店家,有點師出無名的意味。所以作者這麼寫,恐怕還有一絲諷喻的意味在裡頭,同時也為後面的故事進行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