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英格麗特·諾爾1935年出生在中國上海,,隨父母遷居過南京、桂林等地,直到14歲才回到德國。她對中國懷有深厚的感情,自稱是“中國的女兒”。1996年曾再次訪問中國。當她踏上童年時居住的國度時,不禁感慨萬千:“一段童年和家鄉的生活撲面而來——那是多麼美好的回憶:人,飲食,氣息,聲音,語言,植物,遊戲,春節……

英格麗特·諾爾1991年才開始創作小說。她寫的第一篇小說《公雞已死》,是我看的她的第二本小說,是電子書。第一本是《情人的骨灰》,這是她第二本出版的小說,是在圖書館借的。

為什麼我特意說出這個順序,因為看完《情人的骨灰》之後,強烈的想找第二本此作者的小說看,我覺得這個作者一定有吸引到我的點。於是我在網上找到了《公雞已死》。順手搜了下,能買到的紙質書還有兩本:《羅生門的玫瑰》《遺產陰謀》,等我忙完這一段再買來看。

對我來說,一部作品好看與否,就取決於你是否想看他的另一部作品。極少讓我失望的有:阿加莎·克里斯蒂,馬爾克斯,阿城,毛姆、海明威、張愛玲等,東野圭吾的有幾本書也是不能完全讓我保持一種閱讀渴求或激情,其實張愛玲後期也有幾本我不喜歡的。究其原因,我覺得是國外作家的某些不太成名的作品,沒翻譯成中文,所以我看到的應該都是反覆篩選過的,再從中選擇的難免不客觀。

客觀一詞本來就是不客觀的。

英格麗特·諾爾的寫作風格是不傳統的,甚至是沒有章法的,但又是非常新鮮的。她55歲才開始寫小說,她的思維意識都積累很久,豐富而深邃。不像部分年輕時候開始寫作的作家,一部作品打響之後,就長久的進入瓶頸期,由於擔心無法無法超越自己最初的作品而禁錮了自己的創作發揮。只有部分優秀的作家,不斷的拓寬自己的認知,增加閱歷,推翻固有意識,才能不斷的有好作品。

可能是英格麗特·諾爾受不斷遷徙的青春期影響,她的骨子裡深深藏著不羈和自由,離開中國之前她悄悄的把自己寫的那些文字埋在了院子裡。高中畢業後進入大學修德國文學與藝術史,後輟學,原因不明。後來結婚,和一位醫生生了三個孩子,平淡無奇的生活到55歲,突然某天她在浴室裡冒出一個想法:想寫一篇與謀殺有關的故事,於是就有了第一篇小說。

浴室果然是很多事情的起點和終點。

《情人的骨灰》德國最具權威偵探小說獎項——格勞澤獎獲獎作品!被譽為女性犯罪的曠世奇書,是德國“犯罪小說天后”英格麗特·諾爾百萬暢銷之作。

《情人的骨灰》裡的女孩瑪雅生活在非常糟糕的原生家庭,另一個女孩柯拉出身於傲慢虛偽的出身知識分子富裕家庭,這兩個女孩子由於意外的一件小事成了朋友。兩個人逐漸被同化,影響彼此,做了很多可大可小的青春期胡鬧的壞事。有一天瑪雅道德感極差的哥哥,試圖非禮柯拉時候,瑪雅殺了哥哥。這兩個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次發現做了錯事,包括殺了人竟然都可以安然無事。於是她倆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用墮落、罪惡和生命為她們自己鋪就了一個陽光燦爛的花園。她們只是做想做和當時情況下該去做的事情,不考慮道德和同情,因為她們成長的氛圍中沒有接受到這種教育。

下圖是小說最後一段,瑪雅的獨白。

這本書人物飽滿、真實,完全不考慮社會道德和價值觀的正確,人性的貪婪、無恥的渴求、放縱的慾望,一切在活下去面前都是可以原諒的,一切在活得更好面前都是可以忽略的。

她的章節的標題全部以顏色命名,讓人記憶深刻。

《公雞已死》雖然是英格麗特·諾爾的第一部小說,也許是沒得獎的緣故吧,這本書反倒沒有第二部火,連詞條都是空白,豆瓣評分也比《情人的骨灰》低。

《情人的骨灰》情節鋪墊更大膽一些,更曲折一些,拍成電影的話也會非常好看。但是我還是感覺《公雞已死》中心理和情節處理細膩多了。我給這本書的褒獎是:這是我近幾年時間最短的看完了一本小說。

代入感的程度極高:我如果也遇到這樣時候會怎麼辦?一個突然的轉折!嗯,沒錯,我也會這樣做的。

但是這本書很挑人,我能代入,但我知道有些人肯定並不能,受眾群體比較單一,這是這本書沒有得獎的原因吧。人物刻畫只關注主線,沒有《情人的骨灰》里人物刻畫得飽滿。還有一個原因我放在文章最後說。

這兩本書的共同點是,都是與謀殺有關,都是女人,最後都躲過了道德以及法律的懲罰。

《公雞已死》裡一個52歲風韻猶存的單身女白領,愛上了一個極有魅力的中年男人,這個男人像一隻公雞,愛所有的女人。像極了我曾經說過的三不原則: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你對我好,我就溫柔的對待你,你離開我,我也不會挽留。他的太太受不了他這種濫情,酗酒,在兩個人的對峙中開槍走火,讓一直暗戀男人的單身女白領有機可乘。

然後女白領像一隻撲火的飛蛾,得不到,放不下,在這條路上一路走下去,解決掉所有的障礙,終於擁有了這個男人。

公雞已死,他除了在輪椅上被推來推去,什麼也做不了。

這就是我常說的,傳統推理小說末路了。

只有上世紀的小說題材能寫出這種抓住人心的內容,現在全靠科技的無縫監控、醫學、痕跡學等等,沒有專業知識很難寫出好的推理、懸疑小說了。

縱然英格麗特·諾爾這樣富有創作感的作家,也難免充斥著諸多突兀的漏洞,畢竟在有車有手機的科技環境下,沒有可能在監控、通話記錄兩個基本結合點的交叉調查下如此完美犯罪。這也是評分略低的原因吧,據說曾經國內有未名演員想要投資拍這部電影,後來諸多原因擱淺了。

但是還是極力推薦,因為喜歡這兩本書的人會懂得推薦的是一種非常自我的意識流:我是個好人,想這樣幹些壞事,但是我不能也不敢,但我不斷地在想,想得很完美,過程是如何如何實施的。

讀書是讀別人的人生,更是在別人的故事裡開拓自我的思維運動場地。有些適合你,有些不適合,所以讀書要選擇,而不是隨波逐流。

一個人的荒野,可能是另一個人的主題公園。如果你跟我一樣喜歡這兩本書,那也希望你能推薦你喜歡的書籍給我。

23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中華姓氏“嵇”姓之歷史起源!